日期:2024/07/16 17:01作者:人气:
近年来,邹城市坚持以帮助残障儿童健康成长为宗旨,创新实施“艺童益行”残障儿童帮扶计划,以艺术兴趣培养为媒介,构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守护体系,推动更多优质医疗资源、教育资源投入助残服务,促进残障儿童身体康复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让残障儿童在艺术熏陶中发现自我、提升自我、实现自我。
1
社会有需求,政府有响应
精准对接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成长需要
系统排查,摸清“底子”。采取摸底调查和活动选拔相结合的方式,对残障儿童文化艺术体育教育需求“把脉问诊”,依托镇街残联、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特殊教育学校,对全市18周岁以下1782名残障儿童的兴趣特长进行全面了解,发掘有绘画、手工、声乐、舞蹈、诵读等兴趣爱好的残障儿童559人。举办特殊青少年运动会、绘画海选、文化艺术展演等活动,169名参加残障儿童体验舞蹈、绘画、声乐等项目展演,选拔出特长人才63人,为因材施教、重点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有的放矢,找准“路子”。聚焦“艺童益行”帮扶项目的资金、场地等制约因素,多层次、多途径挖掘潜力。在资金募集上,采取“线上+线下”宣传方式,举办慈善募捐赶大集、义卖、深入企业宣传等活动,发挥融媒体、部门网站和移动媒体宣传优势,调动社会各界参与“艺童益行”帮扶项目的积极性,募集社会爱心资金。在场地利用上,与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市青少年宫、保利剧院达成战略合作,发挥教学设施完备、师资力量雄厚、文艺活动丰富的优势,提升帮扶指导能力。
因材施教,育好“苗子”。探索“独立举办+联合举办”“中心+康复机构”“项目+特长培训”等服务方式,引导各类教育机构从残障儿童的共性与个性、弱项和优势出发,建立“一人一案”培养方案,制定特殊儿童的IEP计划,对有文化艺术体育天赋的残障儿童开展“定制化”培养,引导他们在文化熏陶中提升自我、在艺术活动中陶冶情操。截至目前,累计举办各类活动16次,惠及残障儿童1700余名。
2
响应有速度,落实有态度
积极构建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守护体系
加强资源整合,建好工作网络。建立“市镇村”三级助残服务体系,发挥党建助残联盟引领和社会助残联盟示范作用,凝聚部门、镇街、社会组织、企业等各界力量,320余个党支部与助残事业结对,将文化、体育、医疗、教育等领域优质资源、先进思路引入“艺童益行”帮扶项目,形成“四位一体”服务残障儿童的工作网络,志愿助残由“单兵突进”向“组团共进”转变,推动残障儿童服务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
联合助残机构,建强综合平台。推动成立“艺童益行”特殊青少年文化艺术中心,联合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残疾人康复机构、特殊教育学校等7家专业机构,打造集残障儿童救助、体育美育培训、成果展览展示、善款募集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组织开展各类形式新颖、参与性高的文化活动,为残障儿童提升文化艺术水平、展示文化艺术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带来新机遇、提供新舞台。
强化业务指导,建优专业团队。以志愿服务为主,以购买服务为辅,深化与孟子大剧院保利童声合唱团、非凡之星等专业艺术团队合作,广泛招募具备文艺类专长的社会志愿者和热心人士,吸纳艺术指导、公益讲师、康复老师等专业技能人才30余人。邀请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省康复研究中心、山东省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等16名专家,举办残疾儿童康复专业技术人员专题培训6次、特殊儿童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2次,培训全市各康复机构专业技术人员1100余人次,服务残障儿童能力持续提升。
3
支持有力度,服务有温度
助力实现特殊群体未成年人自我价值
Copyright © 2017-2021 WENGAOHUI.COM 文稿汇(东城米老鼠设计工作室) | 备案号:粤ICP备2023057653号-11
声明:本网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