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法治教育“345”三化创新行动实践案例
青少年法治教育“345”三化创新行动实践案例
在青少年法治教育中,XX市从公检法司等部门分别选择责任心强、业务过硬的骨干组成4人左右的法治副校长团队,为全市大中小学配备来自于公检法司系统的153名法治副校长,组成73个法治副校长团队。通过推进家校社“三方联动”协同化,“四项分工”团队化,“五项措施”实质化的“345”三化创新行动,切实加强法治教育、学生保护、安全管理等工作,从源头抵制校园暴力、减少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未成年人权益侵害,全面提高青少年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使青少年法治意识显著提高,未成年人对法律知识的知晓率和遵守法律的自觉性明显增强。今年以来,全市立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刑事案件同比下降48.7%,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人数同比下降57.3%,XX市青少年普法经验获评“2024年全国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创新案例”,XX市司法局被表彰为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单位。
——家校社“三方联动”协同化参与。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以市委依法治市委员会名义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家庭、学校、社会的责任进行划分,通过家校社的联动,实现法治副校长对学校教职工、家长学生的全覆盖。通过学校和社区的“家长学校”真正将未成年人父母纳入法治副校长“普法圈”,将法治宣传教育的对象扩大到学校教职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在校学习环境和健康的家庭生活环境。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情景式、体验式、案例式的社会法治实践活动,将法治课堂搬到现实场景中进行互动交流。在全市建成高水平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6家,在基地加挂“家庭教育指导站”“家长学校”牌子,定期向学校和法治副校长发邀请函,组织学生和家长参观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开展现场教学、旁听人民法院案件审理等,指导学校开展模拟法庭、法治情景剧、法律知识竞赛等创新法治教育方式。通过法治副校长给家长上“依法带娃”家庭教育专题实践课,对其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协助学校做好对有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甚至犯罪倾向的学生的筛查和识别,临界预防分级干预,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和早干预。切实提升未成年人自我防护意识,以法治之名共同织密“护苗”防护网,合力撑起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治“蓝天”。
——“四项分工”团队化作战。每个学校配备法治副校长2-4名,采取每一所学校都由公检法司四家单位分别派出一名法治副校长组成法治副校长团队参与该学校法治建设工作,全市共配备法治副校长团队73个,大中小幼团队式配备率100%。对公检法司派出的法治副校长明确“四项分工”细化责任,检察院派出的法治副校长重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性侵害、性骚扰和校园欺凌防控等;人民法院派出的法治副校长协助学校处理涉法涉诉案件,建立未成年人犯罪案例库,提供案例教学资源等;公安局派出的法治副校长助力维护学校周边治安秩序、处理涉及学校违法犯罪案件,在校园矛盾纠纷化解、校园欺凌伤害处理、危机干预等方面发挥作用;司法局派出的法治副校长明确为学校法治督察员,帮助学校优化校规校纪及其他各项规章制度,对学校法治教育、依法治校开展日常专项督察,确保法治副校长实职化运行各项制度的落实等,并纳入年度法治建设、平安建设绩效考核,纳入法治督察范畴,确保每名法治副校长落实“十项职责”全面履职。同时,建立法治副校长联席会议制度、联合备课机制、优质法治课共享机制、部门协调联动机制、日常工作机制、“四有”机制(有挂牌场所、有工作队伍、有岗位职责、有工作台账)、工作保障机制,将履职纳入整体教育教学规划,纳入教师、校长培训规划,扎实开展教育培训,不断提升法治副校长整体履职能力。创建的法治副校长“鸿雁未检”工作品牌,通过微信小程序“鸿雁未检”,融“强制报告、线索举报、心理咨询、法治宣传、基地预约、家庭教育指导、帮扶工作站”七大功能为一体的未检云平台,为未成年人常态化、经常化法治教育插上“数字化翅膀”。法治副校长检察官马鸿雁荣获“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优秀辅导员”荣誉称号。
2. 为防止用户资源被随意传播,本站部分文稿需要会员才可阅读或下载,请予谅解与支持!
3.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或网络,仅作为参考学习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综合其他范文 >青少年法治教育“345”三化创新行动实践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