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政协主席:牵住制度建设“牛鼻子” 彰显专门协商机构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
日期:2021/02/26 11:21作者:人气:
导读:牵住制度建设“牛鼻子” 彰显专门协商机构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 上海市政协主席 (2020年8月28日) 联合专论坚持立、改、废并举,全面加强专门协商机构制度建设 聚焦人民政协是党领...
联合专论坚持立、改、废并举,全面加强专门协商机构制度建设聚焦人民政协是党领导的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政协工作是党的工作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性质定位,从年度工作计划上作出制度安排和整体部署,统筹谋划政协党的工作和履职工作,确保政协工作整理方向正确、定位准确、任务明确聚焦凝聚共识这一新时代人民政协的重要职能和履职中心环节,制定《加强和改进凝聚共识工作办法》,明确制度保障、机制安排、载体支撑,确保政协成为党治国理政的“重要阵地”“重要平台”“重要渠道”聚焦专门协商机构这一职能定位,围绕协商议政这一专责主业,推出一系列配套机制和举措办法,不断健全专门协商机构工作制度聚焦更好发挥委员在政协履职中的主体作用,修订推出《政协委员强化责任担当更好履职尽责的规定》,促进委员适应新时代要求紧起来、动起来、干起来上海市政协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政协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的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广泛凝聚共识和强化委员责任担当三项重点工作,牵住制度建设“牛鼻子”,明确2020年为“制度建设年”,坚持立、改、废并举,全面加强专门协商机构制度建设,着力彰显人民政协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一、构建“1+4”制度框架和工作布局,切实强化党对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聚焦人民政协是党领导的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政协工作是党的工作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性质定位,从年度工作计划上作出制度安排和整体部署,统筹谋划政协党的工作和履职工作,确保政协工作方向正确、定位准确、任务明确。今年,我们首次形成以党组工作要点为统领,以协商计划、民主监督计划、议政调研计划和学习计划为配套的“1+4”制度框架和工作布局。“党组工作要点”全面落实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和抓总管总、把关促融的领导责任,明确年度工作重点任务,“四项工作计划”分别对应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凝聚共识四项职能,明确年度履职任务。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外部环境的复杂严峻变化,我们全面落实党中央和市委的部署要求,第一时间向全市政协系统下发《发挥政协制度治理效能助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通知》,紧扣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构建新发展格局,及时调整充实年度计划内容,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战疫不懈怠、发展不缺位、履职不松劲,共开展各类履职活动近700场次,上报社情民意信息近1200期、调研报告30余篇,为凝心聚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交出了出色的“政协答卷”。二、制定凝聚共识工作办法,着力彰显统一战线组织的政治功能聚焦凝聚共识这一新时代人民政协的重要职能和履职中心环节,制定《加强和改进凝聚共识工作办法》,明确制度保障、机制安排、载体支撑,确保政协成为党治国理政的“重要阵地”“重要平台”“重要渠道”。一是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摆在首位,着力筑牢政治圆心。健全政协党的组织体系、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完善联系委员和谈心谈话制度,着力提高党组织在多元中立主导、多样中谋共识、多变中把方向的能力水平。建立学习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完善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为引领,主席会议集体学习、常委会专题学习、专委会学习和委员学习培训等相配套的学习制度体系,推动理论学习广泛多层制度化开展。创新载体平台,举办委员讲坛、“海聊”恳谈、小型学习座谈会等,推动委员自我学习、深度学习、跨界学习、在线学习,在思想政治引领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二是把聚同化异贯穿协商民主全过程,着力扩大社会共识。完善调研视察、协商互动、提案办理协商机制,创新协商共识形成机制,通过形成全体会议决议、常委会议共识性意见等,实现建言成果、思想收获一体设计、一体落实。着眼面向社会凝聚和传播共识,创立学习宣传一体化的移动新媒体平台“政协头条”,日均点击量超过70万人次,成为全国政协系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新型主流媒体。举办首届“初心论坛”,邀请全国党史界和中国革命各重要节点城市的专家学者,深入研究阐释我们党的初心使命和奋斗精神,中央和地方媒体充分报道,产生广泛社会影响。三是把凝聚人心力量作为落脚点,着力拉长团结半径。与市委统战部联合调研,着手制定发挥新型政党制度优势的制度性文件,对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协增进团结、履行职能作出机制性安排。建立定期走访港澳委员制度,创新吸收侨胞代表参加政协活动平台,面向驻沪领馆、外籍人士举办情况通报会、走进政协、走进界别等活动。连续8年与全国政协联合成功举办“澳门青年人才上海学习实践计划”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活动时,高度评价学员学习成果和实践感悟,称“这充分展现了澳门新一代爱国爱澳、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让我十分欣慰”。三、完善专门协商机构制度体系,切实发挥协商民主的制度优势聚焦专门协商机构这一职能定位,围绕协商议政这一专责主业,推出一系列配套机制和举措办法,不断健全专门协商机构工作制度。一是完善专委会工作制度,推动专委会工作专起来、新起来、优起来。落实全国政协部署要求,及时修订《专委会工作条例》,更加突出以“专”字立身、以“新”字贯穿、以“优”字立言,推动专委会工作彰显专业优势、努力出新出彩、精准建言资政。坚持“一委一策”、做强“一委数品”,制定各专委会《职责任务清单》,形成“4+3+X”的职责任务框架(“4”是指履行四项职能,“3”是指特色品牌、服务界别和自身建设,“X”是指承担特有职责任务),推动各专委会打造出“提案联办”、“立法协商”、“预算协商”、“公共外交对话会”等几十个有影响力的工作品牌。今年以来,我们先后举办重点协商议政会议28场,特别是把围绕编制上海“十四五”规划双向发力作为履职重点,开展调研考察座谈90余次,600余人次委员参与,在此基础上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提出一系列高质量建言,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二是制定加强界别工作办法,推动界别工作活起来、实起来、强起来。着眼彰显政协组织由界别组成的特色优势,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界别工作更好发挥界别作用的办法》,按照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原则和“界别+”工作思路,对界别履职内容、方式和保障措施作出明确规定。积极探索体现界别特色优势的履职方式,完善界别作用发挥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推动各界别凸显工作特点重点亮点,形成“界别活、全盘活”的生动局面。《办法》出台以来,各界别开展履职活动200余次、参与委员近3000人次,均同比增加近两倍。三是制定加强市区政协联系指导的制度性文件,推动市区政协工作贯通起来、协同起来、联动起来。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市政协对区政协工作指导的意见》,由市委办公厅转发,推动区政协设立机关党组、规范专委会机构设置、加强机关工作力量配备,建立市区政协协同调研、联动协商和联合监督机制,有效促进上下贯通、形成履职合力。推动区政协规范设立基层协商联络工作委员会、街镇规范设立委员联络组,明确协商衔接负责人,落实联络人员、协商场所和工作经费。去年以来,市区政协联动开展协商议政活动12场,各区政协创新推出协商议事厅、协商活动站等有效工作载体。年内我们将就加强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制订指导性、规范性意见。聚焦更好发挥委员在政协履职中的主体作用,修订推出《政协委员强化责任担当更好履职尽责的规定》,促进委员适应新时代要求紧起来、动起来、干起来。一是注重强化责任勇担当。对委员政治责任、履职责任、社会责任作出系统规定,对健全履职档案、常委年度述职、完善评价激励机制、规范委员退出机制等提出严格要求,推动委员整理责任意识和履职积极性显著增强。今年以来,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830名委员参加各类履职活动仍达9000余次。二是注重保障权利促担当。保障委员参与协商、平等协商、有序协商的民主权利,尊重支持委员依章履职,推出委员履职服务管理一体化移动网络平台“上海政协通”,为委员知情明政、网络议政提供精准高效服务。三是注重提升能力善担当。创新委员学习培训载体,推动提升政治把握、调查研究、联系群众、合作共事能力。疫情发生后,我们及时下发《强化委员责任担当助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通知》,全市政协委员积极响应,1300多名委员坚守抗疫一线,占委员总数的四分之一,据不完全统计,仅市政协委员就捐款捐物超过5亿元,30多项建议得到市委主要领导批示和相关部门采纳,生动诠释了新时代政协委员的担当和风采。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联合时报,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或单位的合法权益,请及时通过后台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