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署名文章】关于新时代思政课的两篇署名文章
日期:2024/07/24 15:12作者:人气:
导读:守正创新推进湖湘特色“大思政课”体系建设湖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 夏智伦(2024年7月20日)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
守正创新推进湖湘特色“大思政课”体系建设
湖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 夏智伦
(2024年7月20日)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加强思政课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批示。3月18日考察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时强调“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知识文化素养,更要上好思政课”;5月11日再次强调要“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为新时代推进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新时代新征程上,湖南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创新推进湖湘特色“大思政课”体系建设,切实把思政课办出实效办出水平。突出“三个重点”,构建“大思政课”内涵体系。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立足新时代伟大实践,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完善和拓展思政课建设的内涵体系。一是突出主题主线,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体系。高质量开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入脑入心。湖南近年已立项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省级金课85门,接下来将聚焦习近平经济、法治、生态文明、强军、外交、文化思想,重点建设这几个系列思政示范课,用真理的力量引导学生。二是突出伟大成就,引导学生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伟力。新时代伟大变革,是鲜活的思政教材,是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丰富实践案例和内容支撑。我们将聚焦“实事求是策源地”“当好大先生”“三高四新”“半条被子”“精准扶贫”“守护好一江碧水”等主题,打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系列精品课,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讲好新时代故事,引导学生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伟力。三是突出文化力量,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育人功能。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我们将进一步挖掘岳麓书院蕴含的“两个结合”富矿,将岳麓书院打造成为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同时,推动全省学校深入研究凝聚湖湘文化精神,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教育引导学生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加强道德修养,明辨是非曲直,增强自我定力,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着眼“三个课堂”,推动“大思政课”改革创新。紧贴青少年学生的兴趣需求和成长规律,充分运用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多种载体,大力实施“学校思政课质量提升工程”,不断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一是办好学校主课堂。湖南始终坚持大力推进学校思政课建设,涌现出以习近平总书记点赞的“移动思政课堂”为代表的众多优秀案例,连续三届在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竞赛中位居第一。要进一步加大学校主课堂的改革创新力度,加强对学生思想、心理及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研究,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持续推出一大批优秀思政课课件、讲义、教学案例、重难点解析、教学配图、微视频等优质教学素材,帮助教师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推动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运用小组研学、情景展示、课题研讨、课堂辩论等方式组织课堂实施,着力解决“前排率低”“抬头率低”等难题。二是拓展社会大课堂。创新开展“我的韶山行”和“岳麓书院”大思政课堂,目前已组织180多批次23万余名中小学生赴韶山研学,组织90余所高校2万余名大学生到岳麓书院开展“两个结合”实地学习,相关做法在全国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上作了经验交流。要持续做优做强“我的韶山行”和“岳麓书院”大思政课堂,同时发挥湖南“十步之内,必有芳草”的红色资源优势,全面实施“大思政课”芳草计划,推动全省学校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红色研学课程,开展红色实践教学,打造红色育人品牌。三是创新网络云课堂。近年来湖南在网络育人领域进行积极探索,极大拓展了“大思政课”的辐射面,增强了吸引力,走在了全国前列,“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总学习人次超过18亿,“奋斗青春号”自主网络课堂的阅读和评论总量超过2亿。要进一步发挥湖南教育融媒体中心、湖南大中小学思政课融媒视创中心等平台作用,扩大优质思政教育资源供给,围绕思政课教学内容创作微电影、动漫、音乐、短视频,盘活虚拟仿真教学资源,不断推出学生爱学爱刷、热评热议的现象级作品,建成集网络学习、在线互动、资源共享于一体的“大思政课”网络云课堂。破解“三个难点”,形成“大思政课”建设合力。思政课教师队伍素质与能力尚有不足、大中小学各自为政缺少贯通、网络家庭社会存在一定的反向消解是制约思政课实效的主要难点,亟需破解,形成合力。一是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全省高校专职思政课教师从2019年的2581人增加到目前的5217人,思政课教师队伍规模不断壮大。要在优化结构、提升素质上下更大功夫;健全突出教学优先的评价体系,革除“重科研轻教学”弊端,引导思政课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教书育人上;优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培训、比赛和激励制度,办好《当好“大先生”》栏目,培育最美思政课教师、思政课教学名师、思政课青年骨干,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水平。二是探索思政课一体路径。学生成长是一个渐进过程,思政课建设需要大中小学一体推进。湖南前期成立了4个一体化创新中心、10余个一体化共同体,开展了一系列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但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推进路径还是不够清晰。要进一步探索解决大中小学思政课管理体制、课程定位、教学资源、评价标准不协调的问题,完善大中小学集体备课制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设计课程目标,开展一体化教学,探索符合各地实情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特色模式。三是优化思政课生态环境。办好思政课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避免“校内做加法、校外做减法”。坚持开门办思政课,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就近与高校对接,挂牌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立家庭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家长教育水平;强化社会和网络综合治理,打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线上线下社会生态环境;加大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力度,推动形成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局面。
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
湖南省人民医院教学部 谭茜之
(2024年7月20日)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为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解决好认识的问题。把牢工作导向,回答好“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不折不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课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在统筹设计中把握育人重点,在整体推进中解决育人难点,在教学内容与教学场景打造上贯通育人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牢目标导向,回答好“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引导学生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定“四个自信”。把牢实践导向,回答好“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主题电影课、研讨、辩论等多种形式,教育引导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守正创新推动内涵式发展,解决好方法的问题。守马克思主义理论真理之正、开辟社会主义办学新境界。鼓励学生对理论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看清楚社会发展的主流和支流、现象和本质,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正,开辟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新境界。结合时代新人的培养要求,立足当前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成长需求,因时而异、因势而新地建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授课内容,以其蕴含的道德精神、价值理念厚植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出一批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发展者。守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之正,开辟赓续红色血脉新境界。充分利用重要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和重大历史事件,常态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探索协同育人新机制,解决好实效的问题。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充分发挥思政课在学校课程体系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将思政课与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类课程等有效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内嵌于各门课程的教育教学之中,实现润物无声的效果。用好社会大课堂。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将网上和网下、校内和校外、学校和家长等结合起来,用好新时代伟大成就这一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教育引导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用好教师主力军。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健全突出教学优先的评价体系,完善教师地位和待遇保障机制,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来源:新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