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1/01 17:41作者:人气:
来源:淄博改革
近年来,桓台县聚焦村庄规模小、实力弱、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探索组织联建共强、产业联营共兴、治理联动共抓、服务联抓共享的“四联四共”机制,持续发挥“跨村联建”模式的牵引带动作用,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助力乡村振兴。截至目前,先后组建联村党委20个,覆盖村庄77个,累计实施共富项目24个,村均增收10万元。
一、组织联建共强,变“孤雁独飞”为“雁阵齐行”。以“跨村联建”为载体,创新村级组织设置,激发基层组织新活力,打造乡村振兴坚强战斗堡垒。一是打破组织体系壁垒。按照“地缘相邻、产业相连、资源相容、取长补短、共建互促、抱团发展”6项原则,选取发展基础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村作为联建中心村,覆盖产业有关联、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但发展潜力强的村,搭建起“大梁带小梁、小梁挑大梁”的整体布局,合力推进各村均衡发展。比如,果里镇以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楼里村为龙头,带动周边4个村,成立“和信兴农”联村党委,整合土地、种植、服务等优势资源,集中推进支部联建、环境联治、产业联兴,实现联建村抱团发展、资源效益最大化。二是筑牢基层组织基础。采取“联建村联合申请—镇(街道)党(工)委研究批复—县委组织部备案”模式,严格基层党组织组建、班子推荐(选)程序,由核心村党支部书记或镇街机关干部担任党委书记,联建村党支部书记兼任委员,分工负责党建、宣传、治理等各方面工作。截至目前,选派20名驻村第一书记担任联村党委第一书记,充实一线工作力量。三是健全联建运行机制。坚持以制度管人管事,优化联动工作流程,编制联村党组织工作纪实,制定印发联村党组织工作例会制度、民主议事决策制度、协调联动攻坚制度等8项制度,指导各镇(街道)制定联村党组织权利清单,帮助联村党组织理顺工作机制、理清发展思路。建立镇(街道)党工委、联村党组织、联建村党组织间“双向”评估责任体系,倒逼履职尽责。
二、产业联营共兴,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共进”。立足各联合体发展优势和特色资源,一体谋划,联动布局,主动探索产业联营新模式,带动辖区内各村共同发展、共同致富。一是统一规划发展。坚持统一共建原则,综合分析各联建村产业发展情况,以“发展关联性”为原则,编制联村党委产业发展规划,实施“三资”统筹管理,通过联建村上下游项目协同发展、捆绑经营等方式,实现联建村相同类型土地、资产、资源价格统一,形成“步调一致、携手发展”良好局面。比如,索镇街道“幸福河”联村党委围绕粮食种储加工产业项目,建设李家村、永安桥村粮仓2处,永安桥村面粉加工车间1处,河崖头村农机仓库1处,三个村相互配合形成一条粮食种储加工全产业链条。二是强化利益捆绑。以联村党组织为主渠道承接上级各类政策资源,同步整合各联建村集体土地、闲置资产、扶持资金等优势资源,联合联建村同质资源、优势产业,探索组建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联合社,通过“共富联社”、“共富工坊”、“共富大院”、“共富联盟”等形式,谋划实施共富项目24个,推动强弱联合、抱团发展。三是搭建增收平台。积极探索“国资介入、多方参与、利益共享”增收模式,创立“党建+国资共富平台”,先后建设“梦之店”文旅综合体、“和信兴农”农业综合联合社、“湖区产业”马踏湖乡村文旅产业3个项目,通过公司化、市场化运营,带动联建村集体经济增收300余万元,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150余个。
三、治理联动共抓,变“各自为战”为“共建共治”。发挥联合体党委的带头作用,统筹推进基层协商、村民自治,探索“跨村联建”范围内多种治理模式,促进联动治理融合。一是坚持区域共治。以“区域大事共商、各村难事共议”为原则,建立联村党委联席会议制度,针对土地流转、道路整修、人才回引、安全管理等涉及多个联建村的大事、要事,每月收集上会、共同协商解决。对于上级投入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项目,原则上由联建村党组织牵头承接,实现集中力量办大事。24个共富项目中有9个项目统筹利用各类上级帮扶资金1150万元。二是深化网格共建。深化“一网三联”治理模式,由联村党组织牵头构建“大网格+小网格+微网格”三级网格体系,以联村党组织为单位,统筹调配网格长、副网格长、网格员,重点向矛盾多发网格、力量薄弱网格倾斜,通过党员网格长常态管理和党员先锋队集中攻坚,有力推动矛盾化解、移风易俗、综治信访维稳等重点工作开展。三是信用激励共享。以联村党组织为单位,统一制定积分奖惩标准,建立共享积分兑换超市(平台),联村党组织内积分统兑统换,联合开展“红旗网格”等评先树优活动,注重引导群众“全过程”参与跨村联建工作,提升联片区域“一网三联”落实质效。今年以来,联村党组织先后组织开展各类积分兑换120余次,累计兑换金额4.5余万元。
四、服务联抓共享,变资源不均为成果共享。不断完善基础服务设施、优化服务模式,推动全体村民共享联建成果。一是服务阵地联建。按照“就近设置、便利群众”原则,统筹各联建村距离远近、常住人口数量、党建活动场所等因素,打造“一站式”联村党委党群服务中心20个。设置“便民服务点”,推动组织、民政、综治等职能部门服务力量下沉,探索开展技术指导、产业合作、志愿服务、文化惠民、政策咨询等11项便民服务。二是志愿队伍联用。整合联建村志愿服务力量,组建联村志愿服务队,在联建村布局志愿服务点,开展安全巡逻、宣传宣讲、健康义诊、助老帮扶等志愿活动350余次。健全志愿服务制度,对参与本村志愿服务活动的,给予信用积分奖励,参与联建村志愿服务活动的,加大积分奖励力度,增强党员群众参与联建村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三是文化活动联办。推动联村党组织与社会组织、艺术家工作室等进行文化结对,为村民联合开展公共文化艺术培训、义演等活动26场。以重要节假日为契机,跨村联合开展“马踏湖旅游节”、“村BA”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以文化“软实力”赋能乡村振兴“硬支撑”。
近年来,齐河县刘桥镇将“实施乡村振兴‘领头雁’全链条培育工程”作为固本强基的重要抓手,紧密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创新,着力锻造一支能“挑大梁、唱主角、担重任”的头雁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多元化培训
助推头雁队伍“会干事”
“理论武装”提素质。实行“集中培训—回村实践—再培训—再实践”循环培养模式,依托镇党委党校,采取“菜单式”“小班化”教学方式,对村党组织书记分类精准轮训,每年集中脱产培训不少于32学时,助推头雁队伍坚定信念、解放思想、能力升级;持续开展村干部大专学历教育,实施学历提升“8090”计划,组织年纪轻、基础好的优秀村干部参加学历教育培训班,累计20余名村“两委”干部完成学历提升。多要素保障
引导头雁队伍“想干事”
“典型示范”聚合力。优先推荐“两优一先”等各类评选表彰,依托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定期刊发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先进事迹,以典型示范带动全域提升,增强头雁队伍荣誉感和自豪感,营造宣传“好支书”、学习“好支书”、争当“好支书”的浓厚氛围。推选2名支部书记参加县级“头雁领航”红齐班,其中西杨村党支部书记李化庄在红齐班擂台比武活动中荣获第一名;朱庄村党支部书记孙延晓作为“85后”村党组织书记代表参加全市培训,并作交流发言。多维度管理
确保头雁队伍“不出事”
“备案管理”有规矩。坚持“凡动必备”原则,严格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县委组织部请示备案,并参照公务员建档标准,“一人一档”建立标准化档案。细化村党组织书记基础信息、学历学位、任职情况、奖惩情况、考核结果等内容,按照个人据实填报、镇级审核把关、县级审核指导的程序,对归档材料逐一鉴别把关,建立基础档案。每年第一季度将村党组织书记上年履职情况报送县委组织部备案,切实将村干部日常作为、现实表现等“活情况”摸清楚、掌握透。“德州改革”微信2024年第89期
供稿单位 | 齐河县委改革办 齐河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
Copyright © 2017-2021 WENGAOHUI.COM 文稿汇(东城米老鼠设计工作室) | 备案号:粤ICP备2023057653号-11
声明:本网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