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赣鄱先锋”先进事迹材料3篇
先进事迹材料是大家常接触到的材料,这类材料说容易也容易,说不容易也不容易。大体可以这样认为:写出来容易,写出味不容易。
今天蓝蓝 推荐给各位读友的文章是,江西组工微讯“新时代赣鄱先锋”专栏推出的“新时代赣鄱先锋”先进事迹材料,其中有“担当作为好干部”“党务工作好能手”“一心为民好书记”“群众身边好党员”“突出贡献好榜样”。本期向读友们推荐3篇“群众身边好党员”,助你借鉴学习,写出更加生动的先进事迹材料来。“”是以推荐。来源:江西组工微讯。转发本文主要用于同读友们学习交流成长,版权属于原作者。
“红薯书记”的致富经
“群众身边好党员”——鹰潭市农业农村粮食局乡村产业发展与规划科负责人、余江区平定乡洪桥村驻村第一书记熊革进
7月9日凌晨,鹰潭市农业农村粮食局乡村产业发展与规划科负责人、余江区平定乡洪桥村驻村第一书记熊革进在巡堤时发现,因连夜暴雨导致水位上涨,河水已经漫过河堤,把周围的龙虾养殖基地和水稻田淹没了。
如果不开闸泄洪,后果将不堪设想。熊革进立即从洪桥村组干部中抽调8人组成抗洪抢险队,绕道七八里路,疾速赶往泄洪道组织泄洪。从泄洪道上来后,熊革进和抢险队员们全身湿透,但他们顾不上休息,立马找来沙袋加固河堤。
2018年5月,熊革进被选派到余江区平定乡洪桥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刚一上任,他就走遍了4个村小组和所有贫困户,全方位地掌握了洪桥的村情、民情。“群众要致富,发展产业是关键。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就是要为村民找准致富路。”这便是熊革进的想法。
洪桥村位于平定乡最南端,大面积的红壤山地生长着远近闻名的洪桥“三宝”——香红薯、甜花生、嫩萝卜,但由于品种退化、栽培技术没有更新,“三宝”变成“老三样”,没有经济效益,村集体经济入不敷出。2015年,该村被定为省级贫困村。
熊革进结合洪桥村的产业实际,瞄准洪桥“三宝”,确定“进行红薯深加工,做大做强红薯产业”的转型升级思路,采取“一领办三参与”模式,争取资金300万元成立红薯粉丝加工厂,对接48名贫困人员,实现人均每年增收1万元,推动村集体经济增收至24万元。
2018年,他利用省级科技特派员身份,申报完成市级科技推广计划——绿色食品红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项目,大面积种植“广薯87”“浙薯13”“济黑一号”等口感好、产量高的新品种;2019年,又申报了市级科技攻关计划——红薯栽培深加工新技术,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打造“鲁家源”红薯特色品牌。
为了让洪桥粉丝家喻户晓,熊革进一头扎进市场,带着粉丝上超市、进食堂,带队参加赣粤现代农业对接会,以及南昌、鹰潭等地产品展销会,在中国红十字会、京东、新浪网联合组织的扶贫众筹大赛中,荣获全省第四名,让“洪桥红薯粉丝”的品牌走向全国。
如今,熊革进又有了新目标。他告诉记者,为了丰富产品结构、拓展产品销路,今年还筹划新建红薯片、红薯条、即食酸辣粉丝生产线,种植50亩菜葛和野葛,生产优质鲜葛、葛粉和葛粉粉丝,拓宽村民增产增收渠道。
指着成片的红薯地,洪桥村党支部书记鲁亮海说道:“现在,村民们只要提起熊革进,都会竖起大拇指亲切地称呼他为‘红薯书记’。”
45岁的村民鲁群山,父亲残疾,母亲无劳力,小儿子智力残疾,家庭全年收入不足3000元,是村里的精准扶贫对象。在熊革进的鼓励下,鲁群山加入了洪桥村亲农果蔬专业合作社,将家里的8亩地流转给合作社种植红薯,第一年就拿到了土地流转入股分红5600元。看到拿了钱的鲁群山喜笑颜开,熊革进抓住机会劝说他到合作社务工,增加收入。如今,赚到钱的鲁群山,在熊革进和村干部的帮助下,盖起了一栋三层楼的新房,成为村里产业脱贫的典型。
当然,“红薯书记”不仅仅是依靠红薯带领村民致富。去年7月,熊革进和村干部到南昌、上饶、吉安等地考察后,邀请江西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的专家指导把脉,试种红托竹荪。今年5月底,江西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省农科院农业应用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张诚及其团队,还专程来洪桥村考察红托竹荪试种项目。如今,村里的红托竹荪长势喜人。
为了将洪桥村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熊革进还带领村民充分发展休闲农业和特色旅游,以风情别致的农耕生活,留住城市人忙碌的脚步。
生命定格在扶贫路上
“群众身边好党员”——金溪县农发办驻黄源村第一书记周武峰
“金溪扶贫干部好,周武峰更是不得了,每天工作不得停,忙忙碌碌为人民……”唱着唱着,贫困户方珠辉的眼角泛出泪珠。“我无儿无女,他把我当亲人,我大小事都找他,这么好的人走了真是可惜。”方珠辉的话引得大家又不禁想起了离开他们已3个多月的周书记。
2020年3月19日,对于金溪县琉璃乡黄源村的乡亲们来说,是悲痛的一天。这一天,金溪县农发办驻黄源村第一书记周武峰因突发脑溢血倒在了工作岗位上,50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在他去世之后,方珠辉创作了这首民歌《周武峰》。
他是一位好干部
黄源村地处偏远山区,资源匮乏,经济落后,贫困群众生活比较艰难。2017年驻村后,面对困难,周武峰没有退缩,而是直面问题勇担当。
他积极向单位协调争取46万余元农业项目资金,修缮道路、桥梁,实现了黄源村整村通水泥路;走村入户教育宣传,大力破除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观念;协调12万元启动资金为村里购置农机,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产业;发动群众种植马家柚和油茶140多亩,推动林下经济的发展,通过大力发展“两业”扶贫,帮助13户贫困户45人成功脱贫。2019年,黄源村顺利通过全市第一批村级集体经济审核验收。
2019年5月,距第一次离开驻村岗位仅半年,周武峰再次主动请缨回到黄源村,他说:“黄源是我的第二故乡,这里更需要我。”直到去世前两个小时,他还在黄源村集市上查看疫情防控工作和贫困户农副产品的销售情况。
“做工作最忌讳摆架子,只有融入当地,老百姓把你当自己人,才能把工作做好,这才是好干部。”尽管只和周武峰一起驻村工作了19天,但金溪县农发办驻村队员傅志伟一直把周武峰说过的这句话记在心里,而这也成了这位“90后”心中好干部的一个标准。
他是一位好人
在黄源村,说起对周武峰的印象,乡亲们提得最多的就是“他是一个好人”。
黄源村中刘村小组52岁的贫困户刘定安,因妻子和大儿子患有智力障碍,家庭生活过得清苦,而他最担心的还是小儿子教育问题。周武峰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帮他家申请了教育补助,并承诺每个周末孩子上下学由他接送。没有后顾之忧的刘安定,找到了一份保洁工作,每月收入3200余元。“周书记对我这么好,自己还不努力,就真的对不起他了。”刘定安哽咽着说。
村民们记得,周武峰开着私家车带着患有癫痫病的贫困户曾福荣到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跑前跑后地做鉴定,全程帮办慢性病证;下雨天,他接送贫困学生安全回家;他帮助80多岁的老婆婆挑菜到集市上卖……
黄源村党支部书记刘青林说:“几年来,他为村里忙前忙后,今年,最后3户贫困户能如期脱贫,可惜他却看不到了。”
当地村民听闻他突然去世的噩耗,无不伤心流泪,纷纷赶来送“周书记”最后一程,久久不愿离去。正在地里耕田的刘定安听闻这个消息,脚上的泥都来不及洗干净,一路小跑到村部。
2020年4月13日,金溪县委决定追授周武峰“全县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快递”书记陈和金
“群众身边好党员”——华东交通大学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万载县黄茅镇军屯村第一书记陈和金
万载县黄茅镇军屯村,是一个被群山怀抱的湘赣边界山村,也是黄茅镇唯一一个省定深度贫困村。沿着盘旋的山路驱车进入村庄,空气中一股迷迭香味扑鼻而来。
2018年10月,华东交通大学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陈和金接替同事,来到军屯村担任第一书记。
军屯村地势陡峭,住户依山零散分布,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8户147人。为了摸清情况,刚到村里的陈和金骑上摩托车,挨家挨户走访,详细了解村民的家庭情况,并把他们的意见建议逐条记录下来。
发展产业既是帮扶的根本途径,也是长远之计。从2019年起,陈和金就投入到迷迭香种植项目中。在他的号召下,军屯村以“党支部+合作社+公司+贫困户”的模式,带领大多数贫困户参与迷迭香种植。目前,该村已种植迷迭香100亩,2019年支付贫困户务工工资近6万元。与此同时,陈和金还在村里发展油茶、蔬菜等产业。
受地理环境制约,军屯村交通不便,农产品销售是一大难题。起初,陈和金经常为亲朋捎带当地特产,在朋友圈发布滞销的农产品及农户种植的视频。“没想到效果挺好,没两天红薯就一售而空。”陈和金笑道。
良好的效果促使陈和金进一步挖掘消费扶贫的潜力。他回到学校,找到营销专业的师生,请教助农良策。在对方的建议和帮助下,军屯村土特产微店很快在微信上线,陈和金则在微店上实时发布代售土特产的信息。
然而,由于地理位置偏远,找快递运输不划算。“如果农产品数量少,运输费将高于农产品本身的价格。”陈和金思来想去,干脆自己做起“快递员”,每半个月回南昌前,就把订单上的农产品装上自己的私家车,把后备厢装得满满的。
不仅如此,陈和金每次回程前都要掐好时间,赶在同事下班前免费送货上门。“如果晚了,老师们就下班了,农产品多放一天就可能会坏。”陈和金说。让陈和金与扶贫工作队欣慰的是,军屯村的农产品得到了大家的认可。2019年,全村代售农产品32万余元。
如今,陈和金正忙着为村里准备扶贫产品展销柜。“柜子做好后,打算放到学校办公楼对面,里面会摆上军屯村的农产品,师生们以后扫码就能购买。”有良好的口碑作基础,陈和金对消费扶贫效果充满期待。
“在看”
2. 为防止用户资源被随意传播,本站部分文稿需要会员才可阅读或下载,请予谅解与支持!
3.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或网络,仅作为参考学习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范文参考 >“新时代赣鄱先锋”先进事迹材料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