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里的教训”No10:编纂文集把作者名字搞错了

分类:范文参考 时间: 2021-06-02 14:27:00 浏览: 作者:小编

蓝蓝 :向各位读友推送“机关里的教训”系列文章,主要服务机关新手小白更好地适应机关,茁壮成长。

 本系列文章源于某市委办公厅2008年10月至12月开展查找工作失误活动的主要成果,凝聚了某市委办公厅全体干部职工的心血、汗水和智慧。感谢你们的宝贵经验,向你们致敬!

 转发本系列文章主要用于同读友分享,共同学习借鉴成长。文章为蓝蓝 “键盘敲击”辛苦而成,编辑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错误,望读友们指出,共同进步。

 
 
编纂文集把作者名字搞错了
 
2007年9月,我们处负责编纂《xxxxxxxx研究文集》,文集收录了68篇文章,涉及79名作者,总计36万余字。
 
在组稿、编辑、校对等编纂过程中,我们虽然付出了努力,但文集出版后,仍然有几处明显的错误,特别是把一位作者名字搞错了,让我后悔不已。
 
文集中有篇文章是市委宣传部xxx、xxx两位同志撰写的,而在目录中,由于校对粗心,误将xxx的“明”印成了“民”,使作者成了“xx民”。
 
文集出版不久,一次xxx见到我开玩笑地说:“你编的那本书里,帮我改的那个名字还是挺好的”。我当时除了脸红和道歉外,实在想不出还能用什么方法表达歉意。

一字之差看似问题不大,36余万字的文集出现几个错别字似乎也可以理解。但每个人对自己的名字都十分在意,特别是对作者xxx同志来说,这个文集就是百分之百的错误,成了他永远的美中不足。这件事也成为我工作中永远的记忆。
 
蓝蓝 :正如文中所言,36万余字的文集出现几个错别字似乎可以理解,但对具体的某个人来说,名字的错误却是非常大的遗憾。这里的名字,不只是名字,他是对一个人的认可、肯定,是一个人某方面能力和成果的象征。这种错误,远比会议室座牌打错字要让人难受得多,座牌字错了,人反正是那个人,错不了;给人看的书里面名字错了,几乎不会有人再认为那是你的作品。

“在看”

1. 本文稿内容较多,请先下载后再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2. 为防止用户资源被随意传播,本站部分文稿需要会员才可阅读或下载,请予谅解与支持!
3.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或网络,仅作为参考学习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范文参考 >“机关里的教训”No10:编纂文集把作者名字搞错了

内容仅供学习,如需复制请赞助会员,赞助后即可全站范文免费复制!


赞助会员请点击:开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