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消息,日前,中共中央决定:陈全国同志不再兼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另有任用;马兴瑞同志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委员、常委、书记。
马兴瑞此前为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他出生于1959年10月,山东郓城人,曾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党组副书记,国家航天局局长,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局长、党组书记,广东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等职。2016年,他任广东省政府副省长、代省长、党组书记,2017年正式当选广东省省长,直至此次跨省履新。
马兴瑞的18个小故事:
1959年10月,马兴瑞出生在一个矿工之家。他的父亲和两个哥哥都在当地的煤炭矿务局当过工人。幸运的是,在他高中毕业前夕,高考制度终于恢复了。他参加了1978年的高考,并以优异的成绩跨入大学校门。对于在矿工家庭长大的他来说,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报考矿业大学,并最终选择了全国重点大学——阜新矿业学院(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上大学那一年,阜新矿业学院新设置了工程力学专业,因为马兴瑞的数理化成绩突出,就将他自动“收编”,让他从此走上工程力学的学习与研究之路。这是学校的第一个力学班,阜新矿业学院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基本参照清华大学、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等有力学专业的老牌学校安排;在师资配备上,以名牌大学毕业的老师居多,。优选的课程、雄厚的师资,使这个班成了这所学校唯一“独吃小灶”的特殊班级。读书期间,马兴瑞基本就没离开过学校,平时的娱乐最多也就是看看电影。课余时间,他把教科书上的习题一道道认真做完,又去自学一些高深的课程。每天,他都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或图书馆的人,被同学们公认为班里学习最刻苦的学生。毕业前,他选择了报考天津大学的研究生。来到天津大学,马兴瑞选择了非线性动力学为主攻方向。当年全校共招了180名研究生,公共课考试时,谁也考不过马兴瑞等5位一般力学专业的学生。马兴瑞和他的另4位同学,为此很是兴奋与自豪,比着学的劲头更足了。1985年3月,马兴瑞以优异成绩获得了硕士学位,而在此前的几个月,他已顺利考取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成为国务院学术委员会颁发国家学位制度后的第一批博士生。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他的导师是刚刚从校长职位上退下来的黄文虎教授(黄教授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这一年,黄教授仅招收了三名弟子,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跻身其中。马兴瑞毕业时成为哈尔滨工业大学一般力学专业的第一位博士。他的研究方向转为国际上热门的弹性动力学。学习期间,他的钻研精神深得导师赏识。1988年3月,他的有关基础力学的博士论文一经发表,立即得到力学专业领域老学部委员们的高度评价,在国内外力学界也产生了不同凡响,一时间好评如潮。从1978年考入大学至1988年拿到博士学位,马兴瑞在力学专业领域苦读了近10年,做一名高水平的知名教授是他的人生目标。在获得博士学位后,马兴瑞留校任教,很快进入学校首个博士后流动站工作。1989年11月,他被破格从讲师晋升为副教授;1991年,又被破格晋升为教授;两年后,晋升为博士生导师。当时34岁的他,成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马兴瑞在学术上的成就卓著,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3部。1991年被国家教委授予“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94年被授予“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6年被人事部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首批入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1992年,马兴瑞在获得黑龙江省首届青年科技奖后,曾被哈尔滨《新晚报》称为“科苑新星”,1994年初还被《新晚报》评为1993年度哈尔滨十大新闻人物。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际上掀起了一股势头强劲的小卫星热,我国的部分高校与研究机构,纷纷开始了在这一新领域的技术较量与市场角逐。1996年6月,马兴瑞调到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出任副院长,领军中国卫星研制的“国家队”,集中力量着手现代小卫星的研制开发工作。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任教期间就致力于小卫星研究的马兴瑞,称得上是国内研究小卫星的先驱。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小卫星研制刚刚起步的关键时刻,他受命兼任中国第一颗现代小卫星——实践五号卫星的总指挥和总设计师。1999年5月10日,长征四号乙火箭一箭送双星,将风云一号卫星和实践五号卫星一同送入太空。当实践五号卫星顺利入轨的喜讯传来时,发射现场和卫星测控中心一片欢腾。马兴瑞和他的研制队伍在这一难忘的时刻彼此激情相拥,击掌相庆。由于实践五号卫星研制在“快、好、省”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并且推出了中国第一个实用型现代小卫星公用平台——CAST968小卫星公用平台,引起专家们的广泛关注。这些“亮点”放射出的光芒,使“实践五号”当之无愧地获得2001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作为总指挥与总设计师,马兴瑞以排名第一的身份与同事们共同获得了这一来之不易的殊荣。他率领的团队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进入21世纪,“向海洋进军”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但海洋开发利用受限颇多,我国第一颗海洋水色遥感探测试验型业务卫星——海洋一号卫星的研发提上日程。他担任“两总”。1999年下半年,马兴瑞带领和组织技术人员完成了海洋一号卫星的方案设计工作。 2002年5月15日,海洋一号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结束了我国没有海洋卫星的历史,同时标志着我国在海洋卫星遥感领域迈入了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随后,海洋一号卫星获2003年度国防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马兴瑞以排名第二的身份与有突出贡献的研制者们共同分享着成果带来的荣誉。马兴瑞已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领导的岗位上工作了多年。按照职责分工,他亲临现场组织了21次航天发射,成功发射了25颗卫星。其中让他最感骄人的成绩是2004年成功发射了八箭十星。他也曾经历过惊心动魄的时刻。他有句名言:“出现问题时,一定要把其原理搞透,原理搞透不会出现灾难性的错误;如果搞不透,灾难性的后果就有可能相伴而来。”“要把成败的界限搞清楚,并在界限内加以控制,这样才能确保成功。达不到发射成功的要求与水平,决不贸然进行发射。”2007年8月,马兴瑞出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执掌中国航天业。同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2008年中国“神七”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担任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的马兴瑞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国首次突破了航天员出舱技术,成为我国载人航天飞行的一座新的里程碑。(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由解放军总装备部部长担任)在他的指挥下,“神八”、“神九”、“神十”相继成功发射,完成太空飞行使命。马兴瑞成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一把手”后,致力于全面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迎接太空经济时代的到来,推动我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集团公司从六大战略转型入手,即从产品制造商向系统集成商转型,从以制造为主向制造与服务相结合转型,从以航天型号为主的任务型向军民融合发展的任务能力型转型,从以单一产权为主向多元产权转型,从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化精细化管理转型,从以国内市场为主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并重转型。他领导了产业基地布局新体系,更具战略性。新体系在航天北京、航天上海、航天陕西、航天四川四大科研生产基地的基础上,新增了航天天津、航天内蒙、航天香港(深圳)、航天海南四大基地。这样的新布局,更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特别是与环渤海、珠三角、西部大开发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紧密结合。中国的探月工程规划为“绕、落、回”三步走。其中,工程第一期“绕月探测工程”已在2007年10月收官。2008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探月工程二期立项。马兴瑞后来出任组长、总指挥。2013年12月,嫦娥三号探测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准确入轨,在月面成功软着陆,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第二步战略目标取得全面胜利,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观看实况。在喜悦热烈的气氛中,马兴瑞宣布嫦娥三号项目成功。习近平等来到飞控大厅科研人员中间,同大家一一握手,致以问候。2012年12月,马兴瑞当选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委员共205人,是中国政界精英中的精英。2013年11月,中央批准:马兴瑞同志任广东省委委员、常委、副书记,此前担任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2015年3月26日下午,中央任命马兴瑞担任深圳市委书记。他是深圳第一位具有“中央委员”身份的书记,给外界留下丰富的想象,给深圳人带来无限的希望和信心。2017年,马兴瑞成为改革开放先行省、经济第一大省广东省的省长,至今4年。这4年,广东不仅加大力度推进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一地两检”通关政策的落地;还积极与港澳规则衔接,重点深化人才培养、资格互认、标准制定等领域的合作,积极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聚焦三地居民最关切的问题,务实推进教育医疗、就业创业等领域合作。一、促进普惠性学前教育扩学位、提质量。积极响应社会对普惠性学前教育学位的需求,全省新增9.6万个普惠性幼儿园学位,其中公办幼儿园学位6万个,推动全省各地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比例达50%以上、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比例达80%以上。普惠性幼儿园生均经费最低标准由每生每年400元提高至500元。培育135项学前教育“新课程”科学保教示范项目,不断完善省学前教育“新课程”资源体系,提升各类幼儿园办学内涵。二、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千方百计保居民就业,打造富有特色的“粤菜师傅”品牌,开展“粤菜师傅”培训1万人次以上,带动3万人实现就业创业。大力推动“广东技工”培训,完成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00万人次。全面深入推动“南粤家政”工程高质量发展,开展家政服务类培训16万人次以上,促进30万人次以上稳定和新增就业创业。三、免费实施出生缺陷筛查。推动提高我省出生人口素质,为全省87万名孕妇免费提供地中海贫血、唐氏综合征、严重致死致残结构畸形的产前筛查,为全省109万新生儿免费提供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G6PD缺乏症(蚕豆病)、苯丙酮尿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和新生儿听力筛查。四、提高低保、特困人员、孤儿基本生活补贴和残疾人两项补贴保障水平。城乡低保对象最低生活保障人均补差水平分别从每月609元、276元提高到631元、286元;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6倍;提高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集中供养孤儿从每人每月1820元提高到1883元,分散供养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从每人每月1110元提高到1227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分别从每人每月175元、235元提高到181元、243元。五、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着力改善老旧小区居住环境,提升老旧小区居民的生活品质。全省开工改造小区1300个以上,惠及居民25万户以上。因地制宜确定改造内容,重点改造老旧小区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筑公共部位等。
六、完善农村集中供水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加快推进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新增保障农村集中供水200万人。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新增1000个以上自然村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七、全面推动农村公路桥梁安全改造。巩固18万公里“四好农村路”建设攻坚成果,着力推进桥梁安全隐患整治,对全省343座公路桥梁进行改造(三类桥136座,四类桥173座,五类桥34座),新发现四、五类公路桥梁处治率100%,提升农村公路桥梁安全保障水平。八、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督检测能力建设。完成不少于60万批次食品抽检任务,不合格食品处置率100%;省内乳制品、婴幼儿配方乳粉、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在产品种实现抽检100%全覆盖。完成不少于800万批次食用农产品快检任务,覆盖全省各县区不少于2000家农贸市场,其中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实现全覆盖快检,单个综合批发市场每月完成不少于900批次快检任务。省内生产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剂品种抽检覆盖率达到100%。九、实施公共文化惠民工程。为基层送100场展览、100场讲座、100场演出、100场歌咏活动,为农村送15万场电影;建设10个岭南书院、50个“粤书吧”类新型阅读空间,打造10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所;实施50个具有岭南特色的文保单位保护利用和博物馆陈列展览,举办50场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深化文艺院团改革,创作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举办100场大型舞台艺术精品惠民展演;优化提升57个县级融媒体中心,为基层群众提供指尖上的综合文化服务。十、大力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推广实施森林保险、水产养殖保险,省内种植的所有水果品种100%纳入。新增开办保险品种,提高省内主要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覆盖率。提高保险保额标准,水稻由800元/亩提高至1000元/亩,能繁母猪由1000元/头提高至1500元/头,育肥猪由800元/头提高至1400元/头,森林由500元/亩提高至1200元/亩。马兴瑞的妻子荣丽,是他大学本科同班同组的同学,两人在他读研究生期间就结婚了。1995年,马兴瑞当教师的妻子在学校打乒乓球时不慎摔倒,造成脑部出血,要做开颅手术,情况非常紧急。飞来横祸把这个东北硬汉一下子打懵了,等在手术室外的他当时泪流满面,据说那是他头一次在同事面前流泪。马兴瑞的妻子在哈医大住院期间,前六天都没有脱离危险期,马兴瑞在医院的走廊里搭了一个临时小床,为了照顾妻子,每天晚上把大衣披在身上在走廊里等消息。直到他的妻子脱险,他整个人才真正放松下来。马兴瑞在工作上雷厉风行的同时,也不忘尽孝。父亲和岳父相继去世后,他们把两位老太太全都接到自己家里来住,复杂难处的婆媳关系到他们家都变得简单了,一家人融洽相处,令人羡慕。对妻子的付出,他虽然只是轻描淡写的一句“她挺不容易的”,却流露出款款深情。马兴瑞有个宝贝女儿,已经在名校获得博士学位。根据哈工大老师们的文章,“有了问题还是爱与耐心的爸爸交流、倾诉,在专业学习方面更是‘依赖’父亲的指导”,他女儿的专业与父亲的专业有很大关联度。学霸的女儿也是学霸,果然优秀基因是可以遗传的!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已经注明。转发旨在分享、裨益大众、致敬作者!如有不妥,请及时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