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活动多,压力大,致辞怎么写?六大诀窍教给你
年末岁尾,笔杆子进入写作的“旺季”,各类稿子像冬天的雪花一般,漫天飞来,让人应接不暇。
普遍的做法是,单位要开一系列会议,办一系列活动,对一年工作进行总结。不管是会议,还是活动,都离不开领导出席讲话,代表单位表示欢迎、慰问、感谢,或加油鼓劲、展望未来、联络情感。活动很密集,有的领导上午总结会、慰问会,下午汇报会、茶话会,晚上还有团拜会,一天七、八场,忙得不可开交。
说实话,领导忙,笔杆子也不轻松啊!因为如此高频率的活动安排,领导自然没时间亲自写,只得靠笔杆子代为起草。于是,这个冬季,就成了笔杆子最忙的季节。
问题是,在笔杆子大显身手的“光鲜”背后,却是挥之不去的压力和“暗无天日”的伏案疾书,一盏残灯,加班加点不说,就怕写不完,写不好,届时领导不满意,听众也吐槽,那就麻烦了。所以,这段时间,很多朋友在高强度压力面前,常常陷入焦虑、迷茫,乃至绝望之中。
以前读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双城记》,开头有两句:“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绝望之冬”。我感觉,引到这里,特别能表达大家的矛盾心情。可以说,这个季节,既是笔杆子的“高光时刻”,也是“至暗时刻”。
挺住,或认怂,that is the question。
我是“过来人”,非常理解这种“窘境”,于是就特别希望做点什么,以便帮大家减轻一点(哪怕就一点点)焦虑,把“黑暗的季节”变成“光明的季节”,把“绝望之冬”变成“希望之春”。反复思考,决定总结几条经验出来。这些经验在《我的总结发言:治理的力量来自学习 学习的灵魂在于思考》一文里有谈过,现在专门把它拎出来,总结成五个特点、六大诀窍。
首先,说说这类稿的特点。
前不久,我读毛主席的文章,让我再次感到分析问题的重要性。1941年,他在西北局干部大会上讲:“我们革命的目的,是要打到我们的敌人,打到日本帝国主义。但敌人到底是什么样子,恐怕还不知道,不知道敌人是什么样子,敌人就打不倒。……对一切都要加以分析,这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这告诉我们,解决问题,先得认识问题,搞清“敌人到底是什么样子”——对问题作出清晰界定,分而析之,才能找到破解的办法。写文章,也是一样的道理。想写好文稿,首先要把这个“敌人”搞清楚,然后对症下药,才能写好它。
在公文的家族里,致辞,又叫致词,指用文字或语言向人表达思想感情,现一般指在举行会议或某种仪式时请具有一定身份的人讲话。
致辞是一种应景性讲话,这类稿子有很多值得关切的特点,归结起来,有五方面:
一是篇幅相对较短。这类稿子,短的一到两页,比如茶话会致辞,大多表达感谢、祝福等意思,几分钟就讲完了。长的也就三、四页,如果遇到专项活动,如培训班、外出考察学习,可能长一点,需要把动的过程回顾一下,把成果总结总结,甚至连今后的打算、目标都附带讲一讲。不管如何,相对而言,篇幅“短”的特点是很鲜明的。
二是便于口头表达。这种场合的致辞,就是即兴演讲,所以,在本质上就是对着一群人讲话。正因为这种“讲话的本质”,那些口才好、情况熟悉的领导,有时干脆就不要讲稿,直接登台就讲了。既然要写了,就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让人舒服的稿子,在语言上,一定是口语化、通俗化的,让读的人“口感”好,让听的人“耳感”好。
三是有特定应用情境。这类稿子往往有特定的应用场景,一般是某种活动,有特定的背景、对象和主题,还有比较具体的环境,比如项目签约、开工、开业的现场,一支队伍要出征、凯旋,一次晚会、比赛开幕……现场有特别的气氛,或喜庆,或激动,不像日常工作会议那样严肃。这种情况下,讲话者需要寓情于景,与现场互动、共情、共鸣,这就需要融入一些情感因素,可以不那么“公文”。
四是容易写出文采。我的感受,在所有公文中,这类文稿最能写出采,写出个性来。这就是我们经常在网上看到一些地方领导的招商引资推介词写得文采飞扬,像散文的根本原因。因为,文采所起的作用就是渲染氛围,就是通过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格刺激情绪,激动人心、捕获人心,这正是语言表达的初心和本源。
五是写法相对灵活。语言本来是没有规则的,语言的目的就在于让人明白自己的意思,理解自己的情感。所以,自古以来,语言就是很灵活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及表达习惯,只要大家都能懂,那就是好的表达。应景讲话不像法定公文那样有明显的结构体例,它非常灵活,没有太多条条框框,在所有公文中,恐怕是最“文无定法”的一种了。
掌握了文稿的特点,写作的诀窍又在哪里呢?
我感觉,一篇娓娓道来、津津有味,让人念念不忘的讲话,诀窍有六点:
1.结构尽量简单
我的观点是,越简单越好记,因为这样有利于降低听的难度。
什么结构最简单易懂?
实践证明:并列结构最简单易懂。这种结构不分先后,一个观点讲完后,听众已然get到了你的表达逻辑,几乎能预测你下句会怎么讲,当你抛出第二个、第三个时,读者会感到熟悉,因为他们适应了你的范式。
所以,写作时要有用户思维,设身处地为听众着想,尽量降低他们的理解难度,越是简单,听众越喜欢。
正如我在浙大学习期间的总结发言,全文讲了七句话,并列铺排出来,标题结构为:“浙”七天,××的××很×。句式对仗,好记,各条没有顺序,哪条在先,哪条在后,都无所谓。
(来源:一纸文章为时著)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已经注明。转发旨在分享、裨益大众、致敬作者!如有不妥,请及时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谢谢!)
2. 为防止用户资源被随意传播,本站部分文稿需要会员才可阅读或下载,请予谅解与支持!
3.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或网络,仅作为参考学习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写作金句 >年底活动多,压力大,致辞怎么写?六大诀窍教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