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1/02 10:38作者:人气:
一是“一盘棋”推进。将“残疾人康复”建设作为重要民生工程,纳入全区群团改革事项,按照“区级指导推动、镇街统筹整合、村(社区)执行落实”的思路,打通了残疾人康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形成了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系统集成、多跨联动的工作格局。
二是“一张网”统筹。整合民政、卫健、慈善总会等部门资源和社会多方力量,打造“医康教”全链条医联体,实现了儿童康复、成人康复、社区康复、重度残疾人居家康复全覆盖。目前,全区投入运营7处如康家园,在全市率先实现了镇街阵地全覆盖,已为2000余人次残疾群众提供日间照料、辅助性就业、社区康复及助残志愿服务。
三是“一阵地”承载。依托市第五人民医院,建成集服务大厅、康复大厅、辅助器展示大厅于一体的助残综合服务大厅,构建“N合一”关爱服务平台,打造全省首个政务服务助残驿站,破解了人员、设施、场所、资金等保障不足问题,实现了残疾人康复服务等事项“一站式”办理。同时,优化残疾人就医保障政策,持证残疾人免收挂号费,普通住院床位费、护理费减收50%,让残疾人享受就近、优质、高效的医康养服务。
一是组建专门服务队伍。按照“四有一能”要求和“七个一”标准,在全区353个村、社区全部成立标准化基层残协,组建“残协+村两委+党员+志愿者”专门服务队伍,吸纳单位和个人助力社区助残公益活动,每年为辖区内残疾人提供活动100余次。
二是打造特色服务项目。突出垦利地域特色,培育了“艾满如康”“向阳花开·心灵成长”“黄蓝爱心集市”等10余个项目,在社区联动开展心理疏导、文化娱乐、培训就业等多样化服务,累计惠及残疾人群众6000余人次。
三是搭建共享服务平台。由300余人组建108个家庭医生团队,为残疾人提供各类服务,制定个性化签约服务包,对签约残疾人给予服务项目费用减免70%,全区残疾人家庭签约服务率达到92%。打造“互联网+辅具适配”服务新场景,通过辅具服务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实现辅具审批无纸化和辅具申请“零跑腿”,满足残疾人对辅助器具个性化和多元化需求,圆满完成全省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创新试点任务,在全省获优秀等次。
四是用好专项服务资金。实施残疾儿童救助工作,成立“阳光守护”爱心基金,对全区有康复需求且在定点机构接受康复训练的0—17岁残疾儿童,给予每人最高1.5万元补助和3000元送训补贴,全年救助残疾儿童180余名。
一是抓统筹重扶持。全面落实残疾人就业奖补政策,通过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等方式,加大对高校残疾人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推动残疾人更高质量就业创业,2023年审核用人企业75家,安置残疾人328人。
二是建平台强带动。深入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发挥“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作用,打造“阳光帮帮团”志愿平台,将草编制作、手工制作等嫁接到“如康家园”和20余个社区助残服务驿站,增强残疾人“造血”功能,开展草编、金银花种植等培训10余期,惠及残疾群众2000余人。
三是拓渠道促增收。探索“公司+基地+残疾人家庭”模式,打造残疾人文创工坊和非遗项目,通过上门培训、统一回收等方式,切实解决残疾人种植缺技术,农产品缺销售渠道的难题,带动残疾人就业增收。比如,利用黄河口镇万尔村大棚种植等项目,开展蔬菜、瓜果等培训,全年实现残疾人就业15人,创业120余人,累计为残疾人增收50余万元。
来源:垦利区委改革办
Copyright © 2017-2021 WENGAOHUI.COM 文稿汇(东城米老鼠设计工作室) | 备案号:粤ICP备2023057653号-11
声明:本网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