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稿佳作】深化居民长期护理试点 打造医保惠民品牌
日期:2025/01/05 20:21作者:人气:
导读:汶上县作为全市居民长期护理保险工作试点,在做好医疗专护、机构护理基础上,积极向居家长护延伸服务,创新构建“专护+机构+居家”智慧融合、医养结合长护模式,有效解决...
汶上县作为全市居民长期护理保险工作试点,在做好医疗专护、机构护理基础上,积极向居家长护延伸服务,创新构建“专护+机构+居家”智慧融合、医养结合长护模式,有效解决“一人失能,全家失衡”问题,打造“汶馨长护”医保惠民品牌。截至2024年4月底,全县享受过“长护险”医保惠民服务3903人,正在享受“长护险”医保惠民服务2450人。其经验做法入选全国医疗保障经办系统“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山东省第一批跨部门综合监管“揭榜挂帅”改革试点创新成果,在全省医疗保险参保扩面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先后被国家医保局《工作动态》和省医保局《山东医疗保障》《稽核工作情况通报》刊发。建强服务型队伍
实现协同推进
强化组织管理。组建长期护理工作专班,在全县21家定点长护机构选取37名业务骨干组建长期护理保险“专家库”,印发《汶上县居民长期护理服务规程(试行)》等文件,严格失能人员评估和复评流程,实现居民长期护理保险标准化。强化专业培训。抽调全县定点医疗机构精干力量231人,组建长期护理服务团队45个,开展专业规范培训80余场次。常态化深入全县各定点机构开展失能等级评定标准培训,组织专班人员、业务负责人、评估专家认真学习研究标准内容并熟练掌握操作流程,对定点机构工作团队评估人员进行医疗专业技术指导,严把长期护理保险入口关。强化政策宣传。以提升群众对政策和服务的感知度和满意度为抓手,优化创新长护保险政策及案例宣传手段。充分利用基层人员直接接触群众的优势,各定点机构的工作团队深入失能人员家中,为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长期护理保险有关知识,将长期护理保险的宣传深入到了基层群众。强化失能排查。各医院家庭医生服务团队通过收集失能人员信息,对排查到的失能人员面对面解读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发放医保宣传资料和长期护理保险宣传明白纸,根据申请人意愿,做到能申必申,引导失能人员家属积极申请评定,做到排查不漏,宣传不漏,申请不漏,让达到标准的失能人员都能享受长护险服务。健全长护服务包
实现创新赋能
精准化服务。根据每一名失能人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精神状况,精准评定失能人员档次,确定失能等级,明确具体失能情形。常态化为失能人员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实时更改服务计划内容,疏通失能人员享受待遇的“最后一米”。多元化服务。将长期护理保险服务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机结合,探索推出失能评估、健康管理团队服务(含家庭医生)、“互联网+医保+复诊送药”等10项增值服务。专业化服务。按照“三勤”“四轻”“五要”“十不要”标准,建立22项护理服务配套管理措施,明确职责分工,完善工作流程,为参保患者提供优质、高效、温馨的专业化服务。搭建智慧云平台
实现即时响应
系统集成。医养机构搭建康养医养综合云服务平台,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建立起“线上下单+线下服务”的一体化业务协同运作模式,为失能失智、术后康复、慢性病人群提供专业“一对一”医院及居家照护服务,满足失能家庭照护需求。实时监测。为175名居家长护人员免费安装智能手环、智能语音音箱、移动监测器、报警器、SOS紧急呼叫器等设备,健康状况实时传入系统,让有护理需求的老人能够轻松享受到有品质、有温度、有保障的居家护理服务。精准服务。开通线上预约、精准派单、上门服务的便捷流程,选取业务精、技术硬、服务好的专业人员上门服务,让真正有需求的特殊人群得到更加优质贴心护理服务,让患者放心和安心。拓展点单式服务
实现“四护协同”
做实医疗专护。在医疗机构运行“医疗专护病房”,为失能人员提供生活护理、卧位护理、心理慰藉、安全用药、医疗护理服务等10项基本护理服务。做细机构养护。通过“医养结合”破解医院不能养老、养老院不能就医的社会化医疗照护问题,给予失能、半失能老人更专业的医治及照护。在医疗护理服务机构配备老年医疗、护理、康复、照护专业团队,提供全方位生活照料和专业护理,以长护险助力医疗资源、养老资源高效结合,构建了医保、医疗、养老为三位一体的新型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做强居家长护。采取“套餐+点餐”的服务模式,制定包括康复按摩、助浴等7大生活照料服务包,参保人可根据需求,自助选择服务套餐。针对居家的重度失能人员特殊护理需求,升级现有基本服务项目,新增了褥疮换药、造口护理、导尿管更换等医疗护理服务项目。做优乡村守护。依托村级卫生室,组建60个“护士+医师+乡医”团队,护士提供专业护理,医师及时指导患者用药,乡医发挥人员熟悉的优势,进行辅助护理和治疗,精准满足农村失能家庭和患者需求。
来源:汶上县委改革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