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组织部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的交流发言摘编(4篇)

分类:范文参考 时间: 2025-03-19 20:43:39 浏览: 作者:

资料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2025年1月27日 

浙江省委组织部

建好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研中心 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 

浙江省委以建好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研中心为抓手,着力将教研中心打造成为学习教育的重要阵地、研究阐释的重要平台、教学改革的重要支撑,有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进一步走深走实。

着眼传承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留给浙江的宝贵财富,打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的教学阵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拓展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增强理论武装的针对性实效性。一是贯通历史与现实。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主线,充分展示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的原创性理论贡献、标志性思想观点,努力把党的创新理论的探索实践、历史演进等讲深讲透,帮助党员干部全面学习、系统掌握。二是贯通理论与实践。综合运用文字、图片、影像等素材,生动再现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科学论断的现场实景,挖掘展现“八八战略”“千万工程”等重要部署的发展历程,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三是贯通教学与研究。注重把理论研究体系化学理化与理论教育深化内化转化结合起来,以“研”的学理性支撑“教”的系统性。去年9月以来,省内外160批次、5000多名学员到教研中心现场学习,不少学员谈到,从浙江的精彩蝶变感受到党的创新理论的道理学理哲理,更加深刻领悟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着眼健全“四个以学”长效机制,打造推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载体平台。充分发挥教研中心思想淬炼、党性锻炼、能力训练平台作用,深化沉浸式悟学、思辨式研学,推动党员干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一是以学铸魂筑牢忠诚。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带头到教研中心开展研学,省委党校主体班次组织学员到教研中心进行研讨,通过溯源学习、贯通领悟,引导党员干部更加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二是以学增智提升本领。深入运用习近平总书记以科学思维方法作决策、抓工作的实践案例,启迪党员干部从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比如,教育引导干部学习和运用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的“宁可十防九空,也不能万一失防”等论述,在应对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中科学指挥、有效预防,努力把危害降到最低。三是以学正风锤炼党性。挖掘和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推动建立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等案例,用好实践例证,引导党员干部厚植为民情怀、锻造务实作风。四是以学促干强化担当。开发“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腾笼换鸟、凤凰涅?  ?  ”等课程,讲好生动实践,引导党员干部保持战略定力,坚决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责任担当。

着眼让生动的理论学习跟上生动的理论创新,打造载体丰富形式新颖的鲜活课堂。把握干部教育培训规律和基本培训要求,深化教学改革,优化理念、方法、机制、载体,推动理论教育更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一是丰富教学形式。综合运用课堂讲授、案例解析等,让历史“说话”、以案例入心,帮助党员干部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脉络、思维方法和风范情怀,让理论教育活起来、实起来。二是加强现场教学。建设现场教学示范点,规范提升现场教学阵地,开发“循迹溯源学思想”数字化场景,让理论教育更加生动深刻。三是提升教学能力。有计划选派教师到基层实践一线、改革开放前沿蹲点调研、跟岗实训,帮助他们提升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和阐释能力。建立集体备课、“赛马”竞课等机制,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激发教师备好课讲好课的内生动力。

黑龙江省委组织部

加强干部队伍能力作风建设 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

近年来,黑龙江省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聚焦深化改革、振兴发展目标,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持续加强干部队伍能力作风建设,激发干部想干事的热情、提升能干事的本领、涵养干实事的作风,为全省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激发改革发展内生动力。一是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认真落实“第一议题”、领导班子读书班、专题党课等制度,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开设“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在龙江考察调研足迹”“牢记嘱托、全面振兴”等系列课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筑牢“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的政治忠诚。二是坚持向先进地区学习取经。开展“学先进、谋发展、促振兴”行动,推动各地各单位赴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先进地区学习,借鉴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做法,查找差距不足,转变观念思路。三是坚持以鲜明导向激励担当。认真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出台考准考实干部政治表现的意见,建立重要岗位领导干部政治素质档案,注重在乡村振兴、抗洪救灾、第九届亚冬会筹备等重大任务、重要项目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引导干部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东北全面振兴的战略部署上来。

坚持实训实战,锻造干事创业过硬本领。一是强化专业培训提升履职能力。紧盯推动黑龙江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举办“发展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振兴”等专题研讨班。创办“业务大讲堂”,每月聚焦一个主题,邀请领导干部、前沿领域专家学者、头部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专题辅导。二是加强岗位历练丰富工作阅历。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选派优秀厅处级干部到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广东等地任职挂职,推动开阔视野、提升本领。统筹全省干部资源开展跨层级、跨系统交流。三是注重在基层一线锻炼干部。坚持把重大任务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主战场,组织开展“助力乡村振兴千人行动”,从省市两级选派干部到乡镇挂职。实施干部人才“组团式援边行动”,选派省市机关干部到省内边境县开展为期3年的援边工作,让干部在艰苦边远地区成长成才。

突出干字当头,锤炼攻坚克难顽强作风。一是传承弘扬红色精神涵养作风。大力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创办党校主题教室,展现“十万复转官兵挺进北大荒”“大庆石油会战”等场景,组织干部沉浸式学习,激发越是困难越向前的拼劲干劲和斗争精神。二是开展攻坚破难行动砥砺作风。把重点任务攻坚作为“磨刀石”“试金石”,推动各级领导班子聚焦稳粮扩豆、污染防治、数字经济、冰雪旅游等领题攻坚,破解堵点难点问题。省级领导干部带头包联企业,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示范带动党员干部在办实事、解难题中转变作风。开展“庸、懒、散、慢、浮”等不良作风整治,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三是亮出高质量发展实绩检验作风。实施创先争优行动,定期公布各地各单位承担国家重大改革试点、项目建设等工作进展和实绩。开展领导班子运行和领导干部履职情况专题调研,建立重点任务台账和干部实绩评价正负面清单,推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奋力开创黑龙江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湖南省委组织部

着力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

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湖南省委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 坚持 “为车减负”和“为马赋能”同向发力,切实解决“小马拉大车”问题,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

以科学方法集中基层智慧,增强减负赋能工作执行力。一是制定政策听取基层意见。省委主要负责同志主持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到20多个基层单位暗访听取关于减负赋能工作的建议。省委组织部在122个县(市、区)各选取1个村(社区)开展蹲点调研,访谈基层干部群众4500多人次,全面掌握2023年样本村(社区)承担事项、接受督检考等情况。在认真梳理分析后,一手抓取消不该管、管不好事项,一手抓激励关怀基层干部,省级层面取消村级组织不应承担或没有能力承担事项57项,出台18项为乡村干部赋能措施,带动市县两级共取消村级承担事项1137项、出台赋能措施790项。二是宣讲政策贯通到基层。坚持加强政策培训,召开视频会对市县乡党组织书记进行政策培训;专题培训乡镇(街道)班子成员、村(社区)干部共21万多人,推动政策举措让基层掌握、在基层落实。三是政策效果由基层监督评判。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到县乡村开展调研督导,对干部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场交办整改,对落实政策措施不力的干部采取约谈等措施。省统计局民意调查中心电话访谈1000名乡村党组织书记,98.7%对减负赋能工作作出“满意”评价,99.5%认为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取得明显成效。

以务实举措为“车”减负,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一是精简考核排名。针对村级考核名目多、通报排名压力大问题,统一精简固定资产投资、食品安全包保等23类考核排名事项。省级层面签订责任状事项全部取消,县级层面对下考核事项大幅减少,乡镇(街道)一般不再对村级开展综合考核,有效减轻基层迎检迎考负担。二是砍掉繁杂事务。针对填表报数多、打卡拍照多、政务APP多等问题,统一取消出具证明、拍照上传等21类具体事项,省市两级政务APP精简60%以上。取消村(社区)干部坐班制,让大家有更多时间走村入户、为民办事。三是收回无力承担的事项。针对属地责任泛化、村级协助变成村级主抓的问题,统一取消枪爆隐患治理、居民自建房隐患鉴定等13类缺乏承担能力事项,切实解决困扰基层的难点堵点。

以有效手段为“马”赋能,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动力。一是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用人导向。2024年开展面向优秀村(社区)干部选聘事业编制人员工作,每个乡镇(街道)下拨1个事业编制,放宽年龄限制、不设学历门槛、不搞笔试面试,面向任村(社区)干部8年以上并担任党组织书记5年以上、实绩突出的同志,考核招聘1774名乡镇(街道)事业编制人员,真正让苦干实干的干部得甜头、有奔头。注重发挥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改革效能,明确乡镇(街道)较高职级职数主要用于长期扎根乡镇(街道)的优秀干部,推动乡镇(街道)较高职级职数使用率从26.7%提高到53.4%,有干部晋升四级调研员及以上职级的乡镇(街道)数量由不到50%提高到99.8%,拓宽基层干部职业发展空间。二是多措并举加强基层工作力量。2024年清退从县乡借调人员8690名,省市两级选派482名年轻干部到艰苦偏远乡镇挂职,遴选600名科技特派员到乡村振兴一线服务,拿出公务员考录名额的30%补充乡镇(街道)力量,努力为基层工作提供充足的人员保障。

应急管理部党委

突出实战实效聚焦敢为善为

努力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应急管理干部队伍

应急管理部党委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重要训词作为统领干部队伍建设的“纲”和“魂”,围绕中心,着眼实战,推动广大干部担当作为、守护民安,坚决扛起防风险、除隐患、护稳定、保平安的职责使命。

坚持政治引领、思想铸魂,砥砺干部奋进之志。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一是夯实信仰之基。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编写出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带动全系统干部深学细悟笃行,筑牢思想根基。二是锻造忠诚之魂。实施培根铸魂工程,连续6年开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授旗训词精神系列活动,持续加强初心使命教育,推动干部队伍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三是坚守为民之本。强化宗旨教育,引导干部树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价值理念,在消防救援、抗击洪水、抗震救灾、抵御台风等大仗硬仗中奋勇争先、冲锋在前。

坚持专业赋能、实战实训,增强干部攻坚之能。把应急处突一线作为最好课堂,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中培养锻炼干部。一是加强专业培训。制定干部教育培训五年规划,实施三年培训练兵计划,累计培训干部900余万人次,全面提升“全灾种、大应急”综合履职能力。二是加强岗位历练。推进部机关、消防救援队伍、矿监地震系统、地方应急管理部门之间干部交流。开展消防救援总队主要负责人、纪委书记、政治部主任跨省交流,推进城市消防与森林消防双向交流。三是加强实践磨炼。连续4年举行“应急使命”抗震救灾、防汛抗台风等大型实战演习,常态化开展“火焰蓝”救援技能练兵比武。1月7日西藏定日发生6.8级地震后,部党委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紧急调派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工程抢险等救援力量1.2万人,争分夺秒抢救被困群众。

坚持事业为上、选贤任能,提振干部进取之心。始终紧扣实战实践需要做好选人用人工作,引导干部队伍讲政治、有血性、敢担当、能打仗。一是树立鲜明导向。优先选拔使用重大任务中表现突出、立功受奖和多年考评优秀的干部,一些为消防救援作出突出贡献的支队长、支队政委得到跨省提拔使用,彰显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用人导向。二是秉持公心公道。坚持经常性、近距离、有原则地接触干部,加强考察识别,综合运用平时考核、年度考评、年轻干部调研等方式,对干部进行全面了解。坚持在明确资格条件基础上,综合考虑任职经历、工作实绩、专业特长、一贯表现等进行充分酝酿并由集体决定,确保选出来的干部过得硬、能服众。三是注重优化结构。对部党委管理的领导班子逐一分析研判,按照梯次搭配、能力互补、气质相容的原则,进行调整优化和充实加强。消防救援队伍改革过渡期间,突出中心工作,优先配强总队主要负责人和防灭火岗位负责人,有效提升班子功能。

坚持正向激励、保护关爱,营造干部敢为之风。针对高负荷、高压力、高风险的职业特点,坚持用事业凝聚人心、用荣誉鼓舞人心、用关爱温暖人心。一是选树标杆强化示范引领。出台《应急管理系统奖励暂行规定》,设立全国应急管理系统英雄模范、“中国消防忠诚卫士”等表彰项目,及时奖励在重大任务中表现出色的集体和个人,激励干部比学赶超、奋勇争先。二是授予荣誉激励担当作为。建立消防救援纪念章荣誉制度,抓好关心关爱措施落实落地,增强干部干事创业的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三是严管厚爱激发干事热情。常态化加强党纪学习教育,发挥好党的纪律的教育约束和保障激励作用。紧盯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治,加大巡视和审计整改力度,形成高压态势和强力震慑。注意做好受处理处分干部教育管理工作,部分受处理处分干部因表现突出,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重新得到提拔任用。

资料来源:政府官网/网络新闻


1. 本文稿内容较多,请先下载后再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2. 为防止用户资源被随意传播,本站部分文稿需要会员才可阅读或下载,请予谅解与支持!
3.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或网络,仅作为参考学习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范文参考 >省委组织部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的交流发言摘编(4篇)

内容仅供学习,如需复制请赞助会员,赞助后即可全站范文免费复制!


赞助会员请点击:开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