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市2024年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会议暨第二次党建联席会
交流发言摘编
近日,东方市召开2024年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会议暨第二次党建联席会。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基层治理的部署要求,总结交流工作经验,分析解决问题短板,全面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会上,八所镇党委、新龙镇党委、公安局党委、住建局党委、社会工作部等单位,围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两新”和小区党建、红色物业党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等重点工作,作了交流发言。现将交流发言材料予以摘登,供学习借鉴。今年来,住建局党委积极探索党建引领、行业指导、基层主抓的物业党建工作新格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持续推动物业行业健康发展。一、强化党建引领,筑牢红色根基。坚持“抓行业、行业抓”物业党建工作理念,在市委两新工委指导下,2023年8月住建局党委成立东方市住建行业党委,明确管理责任,健全完善运行机制,引导物业管理服务行业在城市基层治理中发挥作用。积极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建设,扩大党组织覆盖。指导符合条件的物业服务企业成立党支部,对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物业服务企业,单独组建党支部,并选配工作业务能力强、思想政治过硬的党员担任支部书记。截至今年11月底,共成立东方碧桂园、三原华庭、锋达、宗辉、奥德恒、林洁、恒祥、瑞世等8个物业公司党支部,圆满完成今年预定目标;同时,选派党建指导员到暂不具备组建党组织条件的物业服务企业,指导开展党建工作,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在物业服务领域全覆盖。指导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按照党章和党内有关规定,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工作制度加强党组织阵地场所建设,利用小区公共用房建设标准化规范的组织活动场所,规范开展党员示范岗、“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增强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鼓励物业服务企业招聘党员员工,吸纳先进党员进入支部。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组织党员积极参加市委组织部开展的业务能力提升培训,提高党员政治素养,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今年抗击“摩羯”台风期间,8个物业支部发动小区党员及员工共计300多人参与台风前的防御及灾后重建工作,累计清运垃圾(树枝)50多吨。二、坚持党建赋能,打造物业服务新生态。通过强化监管、标准化建设、打造党建示范点三方面举措,提升物业服务水平,构建和谐小区环境,促进物业管理行业健康发展。强化监管力度,严格遵循《海南经济特区物业管理条例》,监管物业服务企业从业行为,结合本市实际出台《东方市创建星级物业住宅小区实施方案》,明确考核标准并加强监督。同时,组织2次小区物业管理知识培训,提升企业管理与服务质量。推进标准化建设,制定物业服务标准,涵盖内容、质量、收费等方面,以此规范服务行为,并大力宣传贯彻,提高业主知晓率与满意度。积极开展标准化示范项目创建活动,发挥引领作用推动整体标准化建设。打造党建示范点,引导东方碧桂园支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多形式开展党建工作,依据“六有”标准推进阵地建设,累计投入8万元建设经费,对党群服务驿站进行更新完善,有效提升小区服务水平。三、突出联建共建,增强小区治理效能。建立协同机制,以党建联建为纽带,着力打造“党支部+业委会+物业”三位一体的红色平台,发挥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的优势互补作用,推动“三驾马车”在小区治理中同频共振,共同推进小区治理水平提升。今年来成功调处楼栋垃圾桶放置、小区噪声扰民、电动车停放充电、宠物管理、下水管道维修、邻里纠纷等问题150余次。强化多部门联建联动,推动各部门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凝聚力量参与小区治理。对小区乱收费、违章搭建、任意弃置垃圾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整治,今年以来房管中心8次联合市综合执法部门、市消防救援支队等相关部门,深入碧海云天、左岸时光、山海湾、龙晨花园等18个住宅小区开展专项检查,对发现存在乱搭乱建、高空抛物、乱停乱放等20起违规行为,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进行整改。通过多部门联动,引领物业企业规范发展,共同推进小区治理能力提升。今年以来,市委社会工作部坚持以两新组织“志愿服务”为抓手,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汇聚力量,共联共创,实现党员作用发挥由“弱”到“强”、基层治理力量由“散”到“聚”,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促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助力城市能级大提升。一、以“志愿服务”为总抓手,推动两新组织融入基层治理。坚持将两新党建工作与志愿服务工作相融合,以“志愿服务”为抓手,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党支部+党员+志愿者”志愿服务模式,将志愿者凝聚在党支部周围,聚集红色力量,建强两新组织志愿服务队伍。同时,建立“支部号召、党员引领、志愿者响应”的志愿服务工作机制,由党支部根据实际需要发出具体事项的志愿服务号召,党员积极响应号召,引导两新组织志愿服务队伍入社区、进小区、上街道、到海滩开展交通劝导、海滩清洁、政策宣传、垃圾分类、矛盾纠纷调解等志愿服务活动150余次,助力城市基层治理提档升级。比如,在“摩羯”台风救灾防灾工作中,全市53个两新组织党组织、223名党员积极响应号召,引导503名两新组织职工、志愿者、新就业群体组建32支党员志愿服务队,迅速开展复工复产、路障清理、电力抢修、环境卫生整治、灾后消毒等工作,以志愿服务诠释党员使命担当,为灾后重建贡献两新力量。二、以“候鸟”党建品牌为突破口,构建小区治理新格局。积极探索“候鸟”党建和小区物业党建有效结合的路径,落实《在全市集中开展流动党员登记、接收工作的实施方案》文件要求,以党支部为单位,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对“候鸟”党员进行全面排查,引导571名“候鸟”党员亮身份,向党组织报到。搭建“线上+线下”学习平台,线上通过“学习强国”等平台打造“指尖课堂”,鼓励党员“云端”听、线上学。线下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党员活动室等打造理论学习“微阵地”,引导“候鸟”党员全覆盖参与学习,强化思想武装,凝聚治理力量。同时,通过邀请“候鸟”党员学习一起学、活动一起办的方式,引导流动党员主动参与到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候鸟”党员在小区物业党建中的领导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引导“候鸟”群体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在小区治理中担任“红色楼长”“小区服务志愿者”“小区矛盾化解员”等,聚集“候鸟”群体力量,提升小区服务质量和治理水平,助力东方能级大提升。今年来,我市《以“候鸟”党建为引领,构建小区治理新格局》典型案例入选《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杂志2024年度百个新兴领域党建创新案例。三、以“一听二讲三帮”工作法为着力点,促进小区治理提档升级。健全抓党建促基层治理工作机制,出台《关于推进“一听二讲三帮”工作法 进一步加强小区党建工作的实施方案》,推行“一听二讲三帮”工作法,充分发挥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建优势、职能优势、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结合全市“双报到”工作,常态化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职工到住宅小区报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收集居民问题清单,帮助小区建强党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化解矛盾纠纷,推动基层治理和服务触角向住宅小区延伸,破解小区治理难题,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17家职能单位开展进小区服务活动26次,参与人数达到470人次,收集群众意见50个,发放党的理论和惠民政策宣传资料3692份,与小区开展联建共建活动10次,帮助小区居民办实事122件,帮助小区化解矛盾纠纷8件,推动小区治理提档升级。今年来,新龙镇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力开展推广“枫桥经验”实践运用,坚持党建引领,聚焦群众的身边事、烦心事,以“说了算、定了干、一声喊到底、执行不走样”的态度,主动作为,不断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模式,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一、坚持党建统领,变“满盘沙”为“一盘棋”。不断强化党的领导,突出党委统筹协调、部署、督办职责,发挥基层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形成党委统领全局、各级守土负责、各方携手共抓的工作格局。一是大力发挥党委统领作用。我镇党委把“党建统领问题管控”作为“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活动开展的重要抓手,成立以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工作专班,建立班子成员联系点制度,充分释放“关键少数”的示范效能。二是完善治理组织体系。建立完善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机制,实行“三级”信访调解制度,明确接访日,镇领导主动接访,面对面倾听群众急盼,规范矛盾纠纷受理、调查、调解、结案程序。三是实施网格建设工程。构建全镇大网格、9个村党支部中网格、89余个村小组微网格三级架构,由各书记、党员代表担任各级网格长,引导居民主动参与网格服务管理工作。二、坚持精准施治,变“老大难”为“新样板”。全力打造“党建+民主协商+多元化治理”体系,创建全国先进模范,以解决问题赢得民心。一是以人民为中心,全力推动重点项目落地。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将目光锁定在容易发生矛盾的地方。在重点项目征地工作中,提前组织相关村庄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吃透政策,走进村民家中进行贴身服务,推动征地工作有序开展。今年累计完成重点项目征收830.1亩,搬迁坟墓575座。二是以示范带引领,推动基层治理创新创优。持续发挥上通天村“老符来帮忙”全国先进基层调解委员会品牌优势,在全镇域村庄建立“为民解忧”服务室,以“村干部+工作队+网格员+人大代表”模式主动搭建服务群众平台,人人都是“老符”,调解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三是以协商促发展,全面强化民主议事体系。我镇通过党建统领、搭建平台,以亲情、乡情、友情为纽带,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积极收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议题。镇村两级共协商议事160件,均是关系群众利益的大事、要事、实事。三、坚持治建并举,变“一团火”为“满天星”。我镇不断探索和优化党建引领各项工作的方向、内容和路径,拓展应用场景,发挥最大效应、力争最佳效果。一是统筹抓好党建与“千企万户大走访”工作。安排专人包联辖区45家企业,“一对一”服务纾困,主动排查化解企业发展难题,构建“党建+营商环境”服务体系,推进党建与营商环境互融互促的新道路。二是统筹抓好党建与社会治理的关系。以星级党支部创建为抓手,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过程中发挥“老符”经验,让“党建+乡村治理”成效得到巩固和发展,共调解纠纷93件,化解93件。三是统筹抓好党建与精神文明的关系。构建“党建+精神文明”体系,紧贴“民”字做文章,打破粗放式、碎片化的模式,完善治理方式的载体。以各村党群服务中心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活动,以点带面,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弘扬新风正气。今年以来,公安局党委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视为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城市和谐发展的关键任务,用好采、管、解、宣“四字诀”,积极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进一步夯实和谐稳定的社会基础。一、“采”字为基,筑牢数据根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在现有网格管理体系基础上推动“多网融合”“一网统管”,组建“民警+党员志愿者+网格员+村干部+小区物业”入户服务队伍,按照“进屋、见人、看物、查疑”的刚性要求,按照“不漏户、不漏人、不漏项、应采尽采”的工作原则和“人来登记、人走注销”的工作要求,紧密结合“百万警进千万家”等专项活动,全面掌握辖区流动人口底数和基本情况,重点对辖区屋内居住人员及企事业单位务工人员房屋内消防设施、安全用电开展检查,消除管理“盲区”“死角”。在各辖区派出所设立18个流动人口服务站,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共采集流动人员142013人,办理并发放居住证22719张。二、“管”字为纲,严守安全底线。健全落实社区民警与村(社区)书记、治保主任每周联系见面制度,利用网格员、志愿者等贴近群众、熟悉情况的独特优势,全面掌握辖区内发生的矛盾纠纷,及时发现报告重大纠纷和案件线索,会同有关部门建立落实矛盾纠纷情况通报和信息共享机制,确保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紧盯建筑工地、足浴场所等外来务工人员密集单位,采取不定期上门走访等方式,深入了解出租房屋实际使用情况,第一时间发现并处置各类安全隐患,压缩违法犯罪活动生存空间。定期梳理研判重复警情、投诉、举报信息,深挖背后隐藏的复杂矛盾纠纷、重大风险隐患和违法犯罪线索。对因矛盾纠纷重复报警的,及时组织社区民警分类干预、跟进回访、掌握动向,做到快速反应、妥善处置,坚决防止“民转刑”“刑转命”案事件的发生。三、“解”字为要,促进社会和谐。在走访摸排中,主动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诉求,详细记录矛盾纠纷的类型、涉及范围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为后续制定化解策略提供关键依据。联动社区、物业、村委会等各方力量,充分发挥基层调解工作“第一道防线”优势,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增强用工单位和房屋出租人的治安责任意识,与派出所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累计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59起,其中人身伤害类纠纷113起、婚恋家庭类纠纷82起、邻里关系类25起、金融借贷类纠纷24起、劳资纠纷类18起、其他类纠纷297起。严格落实矛盾纠纷“一事一回访”制度,纠纷调解后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当事人思想动向,做好善后处理工作,防止已调处的矛盾纠纷出现反弹、升级等现象,及时总结经验做法,不断完善短板弱项,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四、“宣”字为防,提升法治意识。社区民辅警常态化深入企业、工地以及商场、学校等场所,开展防电信诈骗、交通安全、用气用电安全等相关知识及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法治宣传氛围,全面提高流动人员用工单位、雇主、房屋出租人的法治观念,增强流动人口的法律意识及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制定《东方市公安局“昆仑2024”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成立专项行动领导小组,依法打击涉食品、药品领域违法犯罪,侦办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刑事案件1起,刑拘1人,查处行政案件2起,核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线索16条。积极参加市“双打”办组织的2024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发放宣传单300余张,宣传横幅3条,全面营造食品安全人人关心、违法犯罪人人喊打的良好氛围。今年以来,八所镇党委以流动人口管理“底数清、管控严、服务好、保障优”的目标,积极探索流动人口“候鸟式”服务管理新模式,坚持“红色巷长”提升服务管理质效,为平安东方建设创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一、激活红色细胞“主引擎”,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一是搭建平台畅民意。积极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小区和社区基层治理中的创新应用,重点引导“候鸟”参与基层治理。今年我镇投入经费5万多元,在福民等4个村(社区)精心建设“红色议事厅”,组织召开八所镇“候鸟”人才助力基层治理创先争优建言献策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6条,推动4名“候鸟”人才到社区挂职。二是创新基层治理形式。定期组织开展“红黑榜”“巷巷比拼”“最美巷长”评比活动,评选东海社区吉妹凤等“最美巷长”32人,设立积分兑换超市,推动广大居民、流动人口积极参与基层治理,今年以来,组织“红色巷长”助力“三创”行动100余场次,收集解决群众微心愿400多件。三是持续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品牌。深入推动“红色巷长”助力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实验区建设,在全镇26个村(社区)创新试点推行“红色巷长”助力“东方党旗红”党建工程品牌创建工作,推行“支部+巷长+N个机制+N项活动”网格化治理模式,创新推行“五项举措”,构建“居民提议、巷长商议、支部决议”的党建赋能基层治理新格局。我镇“红色巷长”相关经验做法顺利通过省委社工部第一批基层治理创新实验区建设中期评估,并被人民日报社主管的《中国城市报》采纳报道。二、打造“候鸟”安居坚实堡垒,严格落实安全保障。一是建立平安建设责任体系。构建“五个1”五级责任体系,实现重点群体和人员风险隐患动态清零,对精神障碍患者实施“应收尽收”,配合公安机关做好我市辖区内流动人口的信息采集与管理,组织镇、村(社区)干部深入外来人员集中区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今年新登记辖区内流动人口15776人,受理矛盾纠纷信访案件112起,成功调解签订协议书33宗,下发处理意见书67宗。二是推进网格化治理工作。以网格为平安建设基本单元,优化网格设置,实行网格中心与镇综治中心、综合维稳中心“三中心合一”,打造平安建设党建联动指挥平台。将全镇45个村(社区)划分为网格,配备网格员223名,实施“网格+警务110”融合工程,上报并协助核查风险隐患线索100余条。三是彻查整治安全隐患和违法行为。积极配合消防部门严格管控消防隐患,深入开展排查整治流动人口住所和经营活动场所消防安全隐患行动35次,涉及8家不同物业;开展打击治理海南离岛免税“套代购”走私专项行动,悬挂宣传横幅100条,播放视频讲解5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份。开展打击治理电信诈骗、养老诈骗、非法集资工作,宣传发动200余次,发放宣传单5000余份,有效增强流动人口的风险防控意识。三、创新“店小二”服务意识,提升流动人口服务质效。一是贴心服务,优化体验。坚持管理与服务并举,针对流动人口关心的证件办理问题,我镇便民服务中心推出午间“办证”不打烊服务,有效提升流动人群办事体验感和获得感;积极运用“12345”工单热线平台,帮助解决流动人口在日常生活中反映如退房租、环境卫生、鸡鸭猪扰民等相关问题,以11月的数据为例,我镇共收到外来人口投诉件约60件,投诉件办结率达100%。二是精准指导,畅通交流。全力协调外来人口聚集地业委会与物业企业、社区居委会等各方关系,成功化解小区矛盾纠纷22起,有效维护了小区和谐稳定。督促业委会加强与业主的沟通交流,通过业主群、公告栏等渠道广泛收集“候鸟”业主意见建议16条,及时反馈并解决实际问题,业主满意度显著提高。三是加大招商,完善配套设施。主动对接企业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大力发展“康养+”旅游业态新模式,不断提升“候鸟”老人的社会服务质量。成功与海南邦济置业公司就伴圆海商鼎康养项目签订投资合作协议。截至目前,我镇今年完成3个项目投资签约并顺利落地,合计投资额9.1亿元。
1. 本文稿内容较多,请先下载后再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2. 为防止用户资源被随意传播,本站部分文稿需要会员才可阅读或下载,请予谅解与支持!
3.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或网络,仅作为参考学习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范文参考 >2024年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会议暨第二次党建联席会交流发言摘编(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