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稿佳作】开创细“治”入“微” 基层治理新局面

分类:范文参考 时间: 2025-01-06 07:04:00 浏览: 作者:小编

近年来,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持续探索网格化管理新路径,动员多方力量参与基层治理,着力解决“网眼大,兜不住”、服务有盲点等问题,用心用力用情织密网格服务网,实现对民生问题的兜底处置和对基层矛盾的有效化解。


推动力量下沉
为网格“扩权赋能”

文登区从制度机制破题,构建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协同联动的一体化基层治理体系,“一网统筹”全区各级各部门管理服务力量。

下沉“服务力”,小网格变大平台。根据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群众诉求集中的领域,筛选确定19个部门服务力量下沉入格,同网格员联动开展工作,解决网格员专业知识不精通的问题。文登区水、电、气、暖等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19个部门、1113名专业力量全部加入社区以及网格微信群,随时在线提供服务,靠前处置网格问题隐患。

吹响“集结号”,网格员变“指挥员”。为压缩办理时长,提升事件处置质量,将传统的“镇街吹哨”权力下放网格,将“吹哨权”直接赋予网格员,网格员可直接对19个部门的下沉力量下达工作指令,将治理力量第一时间导入问题现场,在规定时限内快速解决。近年来,各类下沉力量靠前处置安全隐患、矛盾纠纷、民生诉求40.63万余件。

晾晒“成绩单”,靠前处置提质效。为确保下沉力量的服务质效,按照“吹哨报到”机制要求,由网格员评价下沉力量的“应哨”及事件处置情况,区级每月汇总、每季度通报、年底落实考核。2023年以来,网格员呼叫下沉力量靠前处置各类问题隐患8.16万余件,评价为“好”的事件为7.88万余件。


强化队伍管理
为网格员“鼓劲加油”

按照“属地管理、统一调配、多元合一、一员多用”的原则,强化网格员队伍管理,建立健全招聘、培训、管理、考核、奖惩规章制度,全面提升网格员服务水平。

为网格员“充电”,提升网格员队伍素质。制定全区网格员培训计划,依托区镇网格学院,对全区网格员开展专业培训、常态化业务培训,共培训5.93万余人次,有力提升网格队伍的治理能力和水平。联合区红十字会、消防救援大队对全区专职网格员开设应急救护和消防救援实操专训班,提高网格员在应急救护、消防隐患排查、初火扑救等方面的操作技能。2023年以来,全区网格员现场救护受困群众42人次,排查各类消防安全隐患2.9万余处,参与各种规模的初火扑救91场。

畅通成长渠道,调动网格员积极性。出台《威海市文登区专职网格员考核及星级评定办法》,评选出15个五星、42个四星、112个三星、76个二星、63个一星专职网格员,组织颁发证书、授予星级徽标。对贡献突出的网格员,落实“四优先”(优先发展为党员;优先选拔进入村居“两委”成员或社区工作者队伍,对综合能力特别突出的可任命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优先获得参加教育培训、评先树优资格;同等条件优先考虑推选为“两代表一委员”人选)政策,目前,已有1人当选山东省网格之星,1人当选市级年度政法人物,3人当选为市级、区级人大代表,3人当选社区党组织书记,4人优先考选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考核后进的网格员,组织省、市优秀网格员与后进网格员结成帮扶对子,开展传帮带、跟班学活动。


拓展网格服务
为群众“排忧解难”

发挥网格员“地熟、人熟、情况熟”的“三熟”优势,创新丰富服务手段,构建基层治理微循环,推动服务精准化。

强化阵地建设,夯实战斗堡垒。在全区1220个城乡网格建立1453个网格微信工作群,网联全区近25万人口,实现网格员与各年龄段群众线上“零距离交流”“全天候对接”服务。线下通过设置“网格驿站”,张贴发放“网格公示牌”“居民联系卡”,加大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密切联系群众,主动靠前服务。持续抓实“五色工作法”,将人员、出租屋、场所、部位、事件等5类网格服务管理对象按重要程度,由高到低划为“红、橙、黄、蓝、绿”五个层级,进行分级处置、动态实测,每月、每周对不同的群体进行走访,重点关注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群体,及时发现生活困难、解决实际问题。探索推行“固定联系人”工作机制,让网格员担任固定联系人,建立快速联系通道,第一时间发现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搭建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2023年以来,全区网格员共上报102.2万余个问题隐患,调处矛盾纠纷43.6万余件,为民服务466.61余万次。



龙山街道西凤凰台社区

用有温度的党建

托起有质感的幸福



威海市文登区西凤凰台社区志愿者为老人义务理发


“我从上周就一直想理发,总是有事情耽误,看到社区宣传有义剪,我马上来了,实在是太好了!”“麻烦你能不能帮忙看看我家里这个血压仪量得准不准?”……在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龙山街道西凤凰台社区开展的“近邻党建?便民集市”黄河大集主题活动现场,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志愿者、社区工作者、医务工作人员、爱心商家等分别在义卖区、公益区、智能手机服务区、招工服务区、政策宣传及普法区等开展服务,帮助居民解决生活中的“小难题”。

今年以来,西凤凰台社区围绕“远亲不如近邻”理念,探索近邻党建模式,以联结组织与组织、组织与居民、居民与居民“三对信任关系”为着力点,形成“近邻友好、守望相助”的共同体意识,用有温度的党建托起有质感的幸福。

西凤凰台社区构建与物业“135”共建机制,即建立由社区党总支牵头的“红色物业”党建联盟,搭建物业联席会、业主恳谈会、人民调解委员会“三会”平台,通过“日联、周会、月商、季研、年总”五步工作法,不断提升服务质量,物业费收缴率提升至98%以上。

社区在各类社会资源相对富集的天润城、锦城世家2个小区建立近邻党建联盟,吸纳共建单位、社区能人、社会力量等作为资源链,推行“听邻说事、请邻议事、帮邻办事、让邻知事、由邻评事”的“五邻工作法”,每月召开1次“近邻同心会”,引导左邻右舍做到“邻里事、邻里议、邻里定、邻里解”。

同时,深化“网格吹哨,部门报到”,与执法、水电气暖等10个民生部门建立网格对接闭环,对党建联盟协商的日常生活诉求,直接吹哨下沉力量现场会商办公。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急难问题,由社区党总支梳理形成清单,上报街道党工委解决。积极发动在职党员回居住地社区、小区报到服务,通过将报到党员参与社区服务情况与信用积分相挂钩的方式,推动认领“微岗位”60余个,为居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社区结合“七彩凤凰”服务品牌,开展精致幸福小区创建,建立6个小区(网格)党群服务站点,引导居民、志愿者带头开展“便民服务日”活动,多方筹集慈善基金,先后开展红色先锋、橙色温暖、青色成长等4个特色项目,提供家电维修、爱心义诊等服务,群众满意度达100%。

在社区已有的居民公约基础上,指导各小区自发制定邻里公约,将信用奖惩、近邻文化嵌入其中。依据职业特长、兴趣爱好等组建红色宣讲队、舞蹈队等20支小区志愿服务队,授旗设岗、信用激励,鼓励居民加入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信用+精致人家”活动,通过评选信用家庭、信用示范户等,带动更多居民群众学先进、当先进,形成向上向善的良好社会风气。



环山街道兴隆社区

社区由治理“末梢”

变服务“前哨”




孩子假期照看难是很多双职工家庭遇到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环山街道社工站在兴隆社区成立“社区儿童驿站”,启动假期儿童服务活动。通过发布招募令,采取就近就便、自愿报名的原则,招募辖区党员、教师、大学生志愿者等组成假期“儿童驿站”陪护团队,为1~5年级的小学生提供学习、教育、娱乐等系列服务活动,成为人人点赞的“家门口”公益托管班。这是兴隆社区在开展“三建三强”(建体系强联动、建队伍强服务、建品牌强特色)工作法过程中的有益探索。

近年来,社区党总支以“兴居乐业?隆情万家”为工作目标,以抓党建、促服务、提治理为主线,通过“三建三强”工作法,让社区由治理“末梢”变服务“前哨”。

社区积极搭建“一三五”党建工作体系,通过夯实社区党总支一个核心,发挥社区党员、共驻共建单位、社会组织三方力量,推行“入户走访问需、动态管理台账、精准制定项目、现场组织实施、综合反馈信息”五步工作法,构建党建引领、党群共建、善治共享的社区服务治理新格局。探索网格服务“五勤”工作法,通过“勤巡、勤访、勤聊、勤防、勤服务”,督促网格员沉下身、迈开步、张开嘴,及时了解群众诉求,简单问题当场解决,难点问题实时上报。社区将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并做好后续追踪和回访工作。建立链接资源多方联动有效机制。链接驻区单位、物业、居民骨干等社会资源,建立“红色物业”服务体系,切实解决居民身边的“关键小事”,有效破解物业服务难题。

以居民参与为重点,打造“邻里议”议事协商品牌,切实解决基层治理难点、堵点问题。开展党建联席会议、民情恳谈、红色议事会,解决占道经营、邻里纠纷等问题,实现“大家的事情大家说了算”。

社区建强特色品牌,打造“五社联动—家园助力站”慈善项目品牌、“隆情关爱”社区服务品牌、“耆老常乐”志愿服务品牌等,培育群众满意的社区社会组织品牌,常态化开展公益活动,切实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本着‘少跑一趟腿、少跨一个门、少等一分钟’的原则,我们强化线下服务功能,全新升级图书报刊借阅室、健身室、青年之家等综合文化服务场所,为居民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务,让居民成为‘社区的主人’。”兴隆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文登营镇东城社区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聚人气暖民心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我们提供饮水休息、阅读充电等暖心服务,我们累了随时可以进来休息,很方便。”忙碌了一天,在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文登营镇东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歇脚”的外卖配送员幸福感满满。

为了让辖区新就业群体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东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整合了“红色物业”、信用商家等资源,建立休息交流站、补给加油站、学习充电站、暖心服务站,提供饮水、休息、阅读、充电等8项基础服务,以及关爱帮扶、法律咨询、心理调节等5项定制服务,让新就业群体累了能歇脚、闲时能充电、心烦能倾诉。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是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的主阵地。东城社区通过探索机制规范化、功能综合化、空间联动化的“三化”工作法,使党群服务中心成为吸引群众、凝聚人心、助力发展的“强磁场”,形成了“大门常开、场所常用、活动常办、服务常抓、群众常来”的社区治理新局面。

社区以贴近群众需求为导向,对党群服务中心布局、管理、资源三个方面进行规范,构建组织统领、资源相融的服务体系。搭建“一中心多站点”服务矩阵,突出“党建、治理、服务”基本功能,设置党员活动、矛盾调解、便民服务、议事协商等区域,打造社区食堂、智慧康养中心、如康家园、青年创客空间等特色功能区。整合社会工作服务站、志愿服务站、养老服务站等七站功能,打造“文暖你”党群综合服务体,通过“社会工作+志愿服务”模式,开展“人间重晚情”“全职妈妈增能”“让爱回家”等服务项目,为辖区内特殊群体提供服务。

为了提升服务水平,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亲民、开放、互动“一站式”办公平台,推行“微笑服务”“综合服务”工作模式,制定AB角、内外勤岗职责、明确窗口亮牌、首问负责等制度,建立“红色代办”机制,推行上门服务、错时服务。同时,实施社会组织“创益计划”,吸纳4家专业社会组织进驻办公,常态化开展助老、助残、助幼等服务。理清服务事项清单,推动综治、司法、警务、群团等力量服务社区,集中提供政策咨询、法律维权、“四点半课堂”等各类综合服务,方便群众在“家门口”办事。

围绕“服务场景最大化、服务功能最优化”的原则,党群服务中心推出党员教育、社区治理、便民服务及特色运营的“3+N”功能场景。设立社区党校,打造沉浸式情景教育基地,建设历史文化展馆、红色书屋,作为党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红色宣讲等平台,使党群服务中心成为寓教于乐的理论高地、兴趣乐园、精神港湾。依托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等资源,打造“五老”调解工作室,通过访谈疏导、说理调处、案例分享等形式,调解居民纠纷。规划“红色合伙人”共建服务站,引导303名报到党员认领服务项目,结对困难家庭27个,以公益集市形式集中报到,提升群众满意度。


评论


关口前移?重心下移
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郭剑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在社区领域,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通过党建引领、开放协同、创新工作法等机制,推动了社区治理高质量发展。

党建引领,夯实基层治理根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文登区通过大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构建起党组织引领下的“一中心多站点”党建服务矩阵。在网格,通过党建引领多方力量解决“网眼大,兜不住”、服务有盲点问题,实现对民生服务、基层矛盾的兜底处置。同时,以近邻党建为着力点,用有温度的党建托起有质感的幸福家园建设。

开放协同,增进基层治理合力。开放协同,形成合力有利于更好解决问题,实现目标。文登区通过整合辖区内报到单位、学校、“两企三新”等资源,开展党建联建活动,为居民提供多元、精准便民惠民服务。通过筛选多部门服务力量下沉入格,同网格员联动开展工作,解决网格员专业知识不精通的问题,靠前处置网格问题隐患。通过实施“创益计划”,吸纳社会组织常态化开展助老、助残、助幼服务,提高民生福祉水平。

创新方法,提高基层治理效能。文登区总结提炼“五色工作法”,对网格服务对象进行分级处置、动态实测,通过 “五勤”工作法,督促网格员沉下身、迈开步、张开嘴,及时了解群众诉求,解决问题。通过“五邻工作法”,创新邻里协商方式,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以“问需、台账、项目、实施、反馈”五步工作法,推进社区创新项目落地实施,引入“日联、周会、月商、季研、年总”五步工作法,改善物业服务水平,推动基层治理效能提升。

(作者系山东大学威海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来源:《中国社区报》


1. 本文稿内容较多,请先下载后再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2. 为防止用户资源被随意传播,本站部分文稿需要会员才可阅读或下载,请予谅解与支持!
3.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或网络,仅作为参考学习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范文参考 >【文稿佳作】开创细“治”入“微” 基层治理新局面

内容仅供学习,如需复制请赞助会员,赞助后即可全站范文免费复制!


赞助会员请点击:开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