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稿佳作】积极探索“飞地抱团”模式 以连片开发助推乡村共富
一是反租倒包,整合土地资源。针对丽泽片区周边村庄地块小、撂荒多、土地利用率低等问题,六合街道坚持通盘谋划,探索实施土地“反租倒包”,即先由各村委会出面把农户承包地“反租”过来,集中连成一片,实现家庭承包地的村级集中;再由各村委会将“反租地”“倒包”给街道,实现村级家庭承包地的镇街集中;街道整合各村“飞地”实施集中开发,全面激活土地资源,发挥规模效益。
二是政府主导,统筹项目资金。由街道主导,整合涉及12个村下派第一书记产业帮扶资金、24个村的扶贫和乡村振兴衔接项目资金、2个村的中央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3个村的万村共富资金等政策性资金2300余万元,用于丽泽“菜篮子”设施农业产业园建设。同时,出台信贷激励政策、用地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流向产业园区,吸引200余万元社会资金,参与丽泽“菜篮子”设施农业产业园建设。
三是一体布局,完善基础配套。统筹规划建设高标准冬暖式蔬菜大棚46座,修缮春暖式蔬菜大棚120余座,同步完善沟渠、闸涵、生产路、智慧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田间自动灌溉控制系统、土壤墒情站、苗情监控系统等基础设施,增强产业园区配套服务能力。同时,引入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东营杰灏农业公司负责产业园区专业化运营,细化管理流程、链接市场资源,进一步提高园区运营水平。
一是试点推动,探索“菌蔬”轮作。持续深化与山东省农科院、鲁东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开展重度盐碱地菌蔬轮作试点,积极推进富硒种植、重度盐碱地“菌菜轮作”、菌菜周年关键技术实验等10余项课题研究和实验推广。2023年,获批全省首个“富硒农产品产业园区”,2024年首批“羊肚菌”试验棚出菇亩产达525.6公斤,实现盐碱地“羊肚菌”产量突破。
二是创新驱动,打造网红爆品。强化专家指导服务,邀请省农科院、聊城大学等专家教授在技术、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指导,创新采用“废旧食用菌渣+土壤生物活化剂”方法改良盐碱地,引入耐盐碱草莓西红柿,培育出糖度高达14.5%、亩产1万斤的富硒西红柿,打造出网红“爆品”,成为产业园稳定盈利的主要支撑。
三是平台带动,破解销售难题。依托河口区城东现代电商物流园和企业电商运营团队,开展农产品线上直播,探索“种前订单+全网销售+快递物流”的农产品一体化营销模式,打造“醉美六合”特色农产品品牌。2023年,产业园通过“电商+”方式增加销售收入100余万元,总营业额突破了1000万元。
一是利益分配稳收益。产业园采取包租回报方式,按照起步价为“兜底价”的原则进行利益分配,即设施大棚按照各村出资比例,资产确权登记到村,相应收益归村集体;土地按每亩600元/年的标准给农户分红,沟渠路按每亩80元/年标准给集体分红。
二是弹性用工解难题。建立弹性用工机制,成立村级劳务合作社,与产业园签订用工合同,建立固定用工关系,根据产业园用工需求情况,由劳务合作社统一调配,确保产业园日常固定用工稳定在80人左右,主产高峰期用工稳定在200人左右,解决园区用工问题。
三是技术推广扩产能。以产业园为核心,向周边种植户免费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资,带动周边农户开展大棚蔬菜种植,推动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去年以来,带动周边农户种植大棚蔬菜320余亩,年产大叶蔬菜500余吨,成为全市最主要的“大叶蔬菜”生产基地,富硒空心菜产量占全市市场份额的95%以上。
四是龙头带动增效益。充分发挥农发智慧生物、杰灏农业等省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带头作用,采取“企业+基地+合作社”联农带农发展模式,向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广食用菌种植技术,带动建设林下食用菌种植基地700余亩,并通过秸秆回收、蘑菇种植、采收、包装等环节带动400余人实现就业,促进村集体年增收达5万元以上。
来源:河口区委改革办
2. 为防止用户资源被随意传播,本站部分文稿需要会员才可阅读或下载,请予谅解与支持!
3.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或网络,仅作为参考学习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范文参考 >【文稿佳作】积极探索“飞地抱团”模式 以连片开发助推乡村共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