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做法】探索巡察整改闭环管理机制 推动巡察整改走深走实
平原县始终把牢推动解决问题这个巡察工作的落脚点,聚焦“责任落实、整改监督、成果运用”三项重点,全链条压责、全过程监督、全方位转化,不断探索巡察整改闭环管理机制,推动巡察整改走深走实、落地见效。
突出“三个抓实”
压紧整改责任
抓实“书记工程”。平原县委始终知责于心、履责于行,先后听取6轮巡察情况汇报,书记点人点事96件次,全部列入重点督办清单,完成率达到95%。顶格召开县委巡察整改和成果运用推进会议,听取7个部门单位“一把手”巡察整改情况汇报,通报整改不力问题47个,对做好巡察整改工作进行专题部署,以上率下,层层压实整改责任。
抓实主体责任。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情况列入政治生态建设考核指标,督促被巡察党组织主动履职。分管县领导定期调度整改进展情况。在全县12个镇街成立村(社区)整改工作专班,补齐镇街对村巡察整改责任空档,有效破解村级整改难题,全县村级党组织反馈问题整改率达到98%。
抓实部门履责。围绕全市巡察整改试点工作,成立全县统筹督促巡察整改工作专班,制定平原县《开展“强化巡察整改工作全流程指引”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将9大环节、70项整改试点任务,分解到各责任部门单位,明确责任人、完成时限,每周一调度,及时汇总分析措施进展和工作成效,建立起纵向贯穿巡察全流程、横向覆盖纪检、组织、宣传等各责任单位抓整改的闭环工作机制。
突出“三个跟进”
强化整改监督
跟进传导压力。县纪委监委机关、县委组织部、县委巡察办、县委巡察组“四方会审”整改进展情况,合力督促被巡察党组织扛稳抓牢整改主体责任。县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对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整改情况加强调度、约谈。目前,已听取一至六轮10个被巡察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问题整改情况汇报,释放出全方位抓整改的强烈信号。
跟进监督问效。1月初,县纪委监委机关、县委组织部、县委巡察机构联合对十五届县委巡察过的25个部门单位开展巡察整改情况专项检查,对整改进展缓慢、整而不改、纸面整改等整改不力问题进行通报并责令限期整改。县委第七轮巡察开始,巡察组常态化听取被巡察党组织落实上次巡察整改和问题线索处置情况专题汇报,对整改效果再督促再检查。
跟进制度建设。坚持边探索、边总结、边完善,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巡察整改体制机制。出台《平原县巡察问题线索追踪处理闭环管理办法(试行)》,明确线索移交、分办、处置、反馈全流程,提高了巡察线索办理效率。制定《关于巡察整改工作成效评估暂行办法》、《关于加强巡察整改责任交接的办法》等制度,建立起涵盖整改监督责任、监督内容、监督方式以及责任交接的全流程制度体系。
突出“三个环节”
深化成果运用
问题整改前置,未巡先改。紧盯问题源头,将每轮巡察发现的党的建设、财务管理、工程项目招投标等方面的共性问题进行梳理,形成共性问题清单,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未巡先改,帮助全县党组织对照自查,主动整改。十五届县委巡察工作开展以来,已开展4轮未巡先改,共整改问题3084个,大大消减了问题存量。
回应群众关切,立行立改。巡察期间,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下达立行立改通知书,迅速进行整改,及时回应群众诉求,擦亮巡察为民底色。巡察中,共推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路灯维修、农村公路大坑修补、村内水渠淤堵等立行立改事项32件,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支持,立竿见影彰显了巡察震慑效果和作用。
立足举一反三,专项促改。对具有普遍性、倾向性或者影响改革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通过向有关职能部门制发巡察建议书以及向县委提交专题报告,推动系统整治。实现一份建议书、一个专题报告“影响一个决策、化解一项难题、规范一个领域”。先后下发巡察建议书7份,形成专题报告19份,如:对发现的“杨柳絮影响环境质量、综合水价偏高”等问题开展专项整治,整改效应不断放大。
“德州改革”微信2024年第37期
供稿单位 | 平原县委改革办
2. 为防止用户资源被随意传播,本站部分文稿需要会员才可阅读或下载,请予谅解与支持!
3.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或网络,仅作为参考学习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范文参考 >【创新做法】探索巡察整改闭环管理机制 推动巡察整改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