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稿佳作】“以侨架桥”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侨”动力
昌邑市依托丰富的侨务资源,创新推动侨务事业、文化交流、经济建设互促共建,以新时代高水平侨务工作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新经验先后被全国人大常委会、省人大常委会等有关领导批示肯定,昌邑籍侨胞投资、引进项目96个,去年实现利税12.7亿元。
优化联络服务机制
画好侨界团结最大“同心圆”
构建“侨”服务组织。探索建立由市侨联为引领,人大、政协、侨办等单位密切配合、协调联动的侨务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涉侨重大事项,形成整体工作合力。织密“侨”联系网络。探索“侨务+统战”工作运行新模式,把为侨服务与统战工作紧密结合,强化互联互通,融合统战元素打造10处“侨胞之家”,组织统战部、侨联定期到归侨侨眷工作一线走访调研,听侨情、解侨盼,最大限度地凝侨心、聚侨力。创新“侨”活动机制。探索“为侨服务+活动搭桥”工作模式,依托11处“为侨法律服务站”,创新开展“涉侨法律宣传月”活动,免费上门为侨企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开展红色主题学习活动100多场次,以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凝心铸魂。举办“培根铸魂筑梦”系列活动39期,夯实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思想基础。
▲举办“培根铸魂筑梦”系列活动
创新融合互促机制
汇聚侨胞侨眷建设家乡的强劲动能
健全“侨企”政策体系。在全省率先制定县级《关于扩大外贸进出口和利用外资的十条意见》,编制侨商“招商地图”,吸引更多侨商来昌投资、建链强链。先后引进涉侨项目96个,总投资28.3亿元,带动就业3.5万人。创新“侨才”引育机制。与山东大学共建“昌潍侨创空间”,为侨才来昌创新创业提供“一站式”专业服务;探索“侨才+昌商”合作模式,吸引336名侨界人才落地昌邑,承接工业“碳捕集”等创业项目21个。做强“侨乡”产品品牌。探索“优选产品+侨乡赋能”机制,创新搭建“侨乡优品”营销平台,精选本地产品策划包装,让更多本地特色产品借“侨”出圈、借船出海。2023年实现销售收入3.2亿元,带动周边行业收益12.3亿元。
▲位于昌邑的潍坊侨史馆
完善文化交流机制
提升广大侨胞归属感认同感
创新投入机制,搭建有形“侨阵地”。探索“政府投资+资本注入+向上争取”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建成以潍坊侨史馆为核心,柳疃丝绸博物馆等21个侨文化展馆为支撑的“1+21侨文化基地”,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激发爱国爱家的担当和情怀。优化宣传模式,凝聚无形“侨共识”。探索“侨文化+数字IP”文化传播模式,面向海内外发布《大绸商》等三部侨文学作品,筹拍电影《侨心传》和系列动漫剧集,引发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强烈共鸣。探索公益实践,传递暖心“侨慈善”。实施“侨+教育慈善+精准扶贫”大公益活动,引导海外侨胞、侨资企业捐资500余万元,奖励、资助优秀学生2000余名;开展文化慈善活动200余次,受益困难群体1500多户。
来源:昌邑市委改革办
审核:王 泳
编辑:李 婧
“潍坊改革”微信20240524第25期(总第548期)
2. 为防止用户资源被随意传播,本站部分文稿需要会员才可阅读或下载,请予谅解与支持!
3.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或网络,仅作为参考学习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范文参考 >【文稿佳作】“以侨架桥”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