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央和国家机关三名年轻干部分享挂职锻炼体会
2023年,我作为第十一批中央单位援疆干部中的一员,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团委,负责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工作。具体来说,主要承担万余名在疆西部计划志愿者的招募培训和管理服务工作。来疆虽不满一年,但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份事业,爱上了这些可爱的志愿者。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应有的样子。
奉献
初冬,帕米尔高原,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提村。这是一个距离祖国边境线只有几十公里的小村子。这里的村民很多都是护边员,祖祖辈辈协助解放军战士守卫着祖国的边境线。他们有个响亮的口号:“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守边防!”这个村子有一所小学,学校里所有的任课老师都是志愿者。这里,叫不了外卖,就连快递都需要通过中国邮政转运才能够送达。志愿者的工作也非常忙碌,备课、上课、教研、家访,几乎没有自己的时间。但志愿者和孩子们的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种笑容在蓝天和雪山的映衬下显得尤为灿烂。
上课时,书声琅琅,孩子们的国通语都很标准。下课后,操场上,二十几位“大孩子”带着几百个小孩子开展课外活动,欢声笑语响彻天际。虽然没有手握钢枪在边防哨所站岗放哨,但他们将青春奉献给边境乡村的三尺讲台,就是在用实际行动完成卫国戍边的光荣使命。
激情
根据工作安排,我们面向部分西部计划志愿者骨干举办了“青马工程”示范班。在我授课结束后,许多同学来找我攀谈。有一位志愿者在基层畜牧部门直接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学会了剪羊毛和给牛羊看病,受到广大牧民的欢迎。研究生支教团的一位队员在授课之余打算举办职业生涯规划系列讲座,请我帮助邀请讲师。有几位志愿者和我一起商议如何面向乡村小学开展科普宣讲。大家激情澎湃、斗志昂扬,都想要为新疆做点什么。在火热的青春中放飞人生梦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志愿者们做到了。
扎根
初秋,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我见到了留疆志愿者李飞。他是2005年的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期满后选择留在了伊犁友谊医院。李飞与170多名在伊犁的留疆志愿者成立了留疆西部计划志愿者伊犁州服务队,建立了西部计划展厅。展厅内,有历届在伊犁服务志愿者们的旗帜、照片、服饰,还有志愿者们的深情寄语。李飞告诉我:“我们最终选择把家安在了新疆,很多人都有了孩子,我们要让这些‘志二代’知道他们的父母为什么来新疆,为什么留在新疆,也让他们从小就接受志愿精神的教育,长大后更好地服务新疆、建设新疆!”
诗和远方、大美新疆,家国情怀、百炼成钢!进疆工作以来,我已走过了10个地州的43个县市,见到了许许多多的志愿者。我和他们双向奔赴、互相成就,也和他们同向而行、共同成长。志愿者们对我的称呼从略带拘谨的“刘主任”变成了“刘老师”“恺哥”。我们将志愿者的情况和项目运行的情况多次上报自治区党委,得到了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接下来,西部计划项目将大幅扩容,需要我们提质增效开展很多工作,但我充满信心。像志愿者们一样,援疆三年,我也要将西部计划工作干好,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重托,让援疆成为我人生中最骄傲的过往、最闪亮的时光!
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林毅
作为青年援疆干部,我于2024年1月17日凌晨踏上乌鲁木齐这片美丽的土地,挂职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厅社会发展与基础研究处副处长。挂职的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满足,每一刻都感觉到生命在拔节生长。
2021年11月,我到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坪山仡佬族侗族乡大坪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兼乡党委副书记;2023年6月至2024年2月,任龙塘镇困牛山村驻村第一书记兼镇党委副书记。两年多来,我扎根大山深处,深刻感受到:“有想法就有做不完的事!”
从“说普通话的那个”到“我们的刘书记”
乡亲们笑容淳朴,但听不懂的方言让我难以深入交流。换上胶底鞋,翻山越岭,我走遍全村14.5平方公里的13个寨子,走遍田间地头和乡间小路,学习方言俚语,了解村情民意,倾听百姓心声。渐渐地从群众眼里“说普通话的那个”成长为“我们的刘书记”。从面对纷繁基层事务应接不暇,到探索出“合并同类项,提取公因子”的创新做法,我融入了新环境,适应了新工作。
“刘书记,我是党员我也去!”
2021年12月,在一次清理塌方路障的党支部活动中,好几位七八十岁的老党员纷纷表示:“刘书记,我是党员我也去!”受此启发,我们将党支部22名党员划分为在外务工流动党员、65岁以下在村党员、65岁以上老党员三个类别。借助新华社捐赠的基层党建学习站,有针对性开展了务工互助、金秋助农、老故事课堂等活动,把党建工作有效融入乡村工作实际。在困牛山村,我们通过“红村+”模式与外单位开展联学联建,弘扬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通过培训红色讲解员,培养后备人才,解决了讲解员不足的实际困难。每当我们有规划需要落实,遇到困难不好推动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党支部,党支部是最坚强的战斗堡垒。2022年大坪村党支部被评为铜仁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网格化建设的做法得到上级认可推广。
“刘书记,我们有了零花钱!”
我在翻山越岭调研中发现,受山地石漠化影响,大坪村茶园亩产量很低,与规模化茶园相比在“量”上没有优势。受陆羽《茶经》“荒者为上,园者次之”启发,我决定开展差异化竞争。
2022年,大坪村茶叶加工厂的产品销量因疫情影响而大幅下滑,前一茬芽头不下树会影响后一茬发芽。我万分焦急,一边积极通过网红带货等方式进行销售和消费帮扶,组织村民集中将茶叶销售到大茶厂,稳定茶农收入;一边引入石阡苔茶集团托底消化产能,引进更先进制茶技术,帮助村里注册了“坪青”商标,逐渐明确了“发展一个产业、经营一个企业、培育一个品牌、打造一款产品、拓展一些渠道、培养一批匠人”的“六个一”定位,打造了古树苔茶、林下荒野茶和生态茶园茶系列产品,不断提高大坪村茶叶的辨识度和附加值。
2022年,村民实现80万元的茶青收入。2023年,茶青收入达120万元,创造新高。在春茶行情好的时候,村里89岁的吴西荣老人一天采的茶青能卖130元。村里老人们说:“刘书记,我们有了零花钱!”
为了培育村集体经济新增长点,2022年,我们帮扶大坪村与邻村共股出资成立了“黔乡姊妹”黄水粑加工厂并帮其解决了零添加剂保质技术难题,发挥媒体帮扶优势,帮助坪山乡一起打造了“黔乡姊妹”抖音号,实现了自主盈利。我还发挥计财人专长,帮村民进行“本—量—利”定价分析。目前“黔乡姊妹”黄水粑已销至新加坡,“黔乡姊妹”抖音号粉丝已超100万,2023年带货额达700万元,成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典范。
来源:《旗帜》
2. 为防止用户资源被随意传播,本站部分文稿需要会员才可阅读或下载,请予谅解与支持!
3.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或网络,仅作为参考学习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范文参考 >【学习】中央和国家机关三名年轻干部分享挂职锻炼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