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济宁改革
改革破题 创新引路
全力全速建设全国一流生态经济新区
太白湖新区党工委书记 钟 强济宁太白湖新区锚定“鲁南总部基地 北方数字新城 全国一流生态经济新区”奋斗目标,坚决贯彻中央改革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以改革破难题、增动力,以创新聚资源、开新局,为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源头活水。去年以来,先后入选省级创业投资集聚区、省级智慧教育示范区、省级夜间文旅消费示范区等,推出创新性实事80余项,打造省市亮点品牌40项。
扛牢责任,健全机制
凝聚改革创新强大合力
压实主体责任。开展“深化改革突破年”活动,去年以来召开改革相关会议16次,研究改革事项80余项。深化“一把手”抓改革机制,建立区级领导和部门镇街负责人两张“领衔突破事项清单”,涵盖改革项目130余项,真正把工作责任压到实处。创新推进机制。推行“巡回派助”“改革路径点对点”等工作机制,全覆盖走访30余家区属单位,形成改革案例90余篇,获省市刊发48篇,同比增长37%。强化督导考核。建立“要点任务、创新成果、改革试点”3本台账,实行清单化管理。推行改革督察“两榜”晾晒机制,周通报、月总结、季排名,对重大改革成果“一票肯定”,全面激发各领域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聚焦重点,聚力突破
提升改革创新攻坚实效
以改革强化发展动能。围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构建培育“2+3+N”产业体系,新区入选省级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试点产业园区。创新构建“小镇搭台、政府架桥、金融唱戏、实体受益”的投资服务体系,基金小镇入驻机构194家,投放基金贷款5亿余元,支持50余家中小企业发展,新区入选省级创业投资集聚区,成为全市唯一的省级创投示范载体。太白湖数字经济产业园竣工投用,引进数字经济人才40人,建成5G基站626个,新区入选省级服务数字经济发展试点县市区。以改革增进民生福祉。打破“财政直投”传统模式,创新推出“大水面生态渔业保险”,把每年地方渔业支出转为保费支出,投入4800万元,将全区近5万亩自然水域全部投保,构建“以保代投,防保结合”金融支农模式,惠及渔民2000余户,入选全省政策性保险首创险种。推动信息化赋能教育教学,启动智慧教育平台和“三个课堂”建设,新区入选省级智慧教育示范区。构建“1+1+3+3+N”托育服务格局,全区托育机构达13家,千人托位数6.1个,全国“一老一小”工作现场会、全国托育工作现场会到新区观摩。建立全市首家“创贷之家”平台,实现创业贷款一站式办理,城镇新增就业1039人,同比增长23.7%。以改革提升治理能力。在全市率先出台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文件,构建“1+1+Z+N”网格化服务模式,219个基础网格全部配备专职网格员,培育“五彩志愿”“小许办”等特色服务品牌,今年以来民意诉求总量下降10%以上,新区多网融合治理平台入选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治理创新案例。
选准切口,深耕典型
营造改革创新浓厚氛围
紧盯困难问题谋创新。通过创新举措破解体制机制堵点卡点,推出政府合同“一站式”服务平台智能化解政务风险、“同类型小项目合并招标事项”提高招标效率、“一事一议”工作法填补社会救助传统模式漏洞等创新经验,均获省级部门发文推广。紧盯试点示范谋创新。对照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立足新区基础全面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开展政策研讨、三级目标、梯队建设、破零增效、内引外联、对上协调六大攻坚行动,2023年争取省级以上试点项目85个,同比增长286%。紧盯资源整合谋创新。挖掘太白文化、运河文化,成功举办太白诗词吟诵大会,建成太白湖露营地项目,方特复兴之路项目即将开业,打响太白湖文旅融合品牌。支持济宁医学院获评2023年省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全市唯一;帮助鲁泰集团创成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填补新区空白,打响太白湖校地企合作品牌。弘儒颐园开业运营,南风花园社区入选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打响太白湖“中高端机构+社区+居家”的高品质养老品牌。下步,太白湖新区将进一步提高站位、强化担当、扛牢责任,坚定不移以改革破局开路,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一是激发改革活力。通过专题部署、现场调研等方式,进一步压实改革主体责任,建立“区级领导—部门负责人—改革联络员”三级联动和“镇街+部门”结伴推进机制,激活抓改革的每个“细胞”。二是培育改革品牌。聚焦数字经济、基层治理等优势工作,摸索提炼在全国全省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改革经验,打造更多太白湖品牌。三是强化执行落实。加强结果运用,强化奖惩力度,严格督导80项重点改革任务落地生效,在全区形成“人人抓改革、个个促创新”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