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稿佳作】打造“企事有解”服务模式 构建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新格局

分类:范文参考 时间: 2024-12-31 21:16:00 浏览: 作者:小编

来源:济宁改革

济宁市坚持把企业发展诉求抓在手中、放在心头,突出“事要解决”这个关键,以“有解思维”建立健全政企常态化沟通机制,闭环解决具体诉求问题,集中攻关共性突出问题,有效助解产业发展难题,将“企事有解”服务模式由单个企业“点上突破”向“面上破题”拓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营商环境便利度、经营主体满意度连续3年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01

顶格沟通,“有解”问需:

把经营主体的“烦心事”办成“满意事”

一是推行“企业诉求直达市长”。依托市长信箱、“爱山东·济易办”企业家诉求专区、市县两级企业家会客厅等线上线下平台,畅通“信息直报、上门直访、沟通直面、诉求直办、服务直达”5大渠道,市政府领导同志领衔办理分管领域涉企诉求,高位推动问题解决192项,帮助企业融资203亿元、争取用地保障指标6015亩。二是开展“宜企同行”助企行动。与33万余家经营主体建立“网络化”“一对一”帮包体系,市、县、镇三级领导干部上门访企、主动解难,以常态化制度性安排问需于企、问计于企。综合运用反向测评、社会观察员、营商体验官、匿名红信封等方式,开门听意见,闭环解难题。各级各部门走访企业24万余户,召开恳谈会14期42场、参会企业家3331位,开展惠企政策宣传辅导3344次,合计收集解决问题4390个、满意率99.3%。三是打造“惠企通”政策兑现平台。汇集中央和省市政策7.78万条,为5.3万家注册企业精准推送,实现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特别是对社保补贴、科技创新等36项政策实行“免申即享、自动兑现”,为1.8万家企业“一键匹配”,落实奖补资金35.2亿元。

02

精准发力,“有解”施策:

把“企业诉求清单”转化为“专项提升行动”

一是开展“金融服务进万企”行动。重点选取民营、小微、初创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组织召开政银企对接600余次,引导金融机构对接企业6092余户,开展政策宣讲、金融知识普及、风险提醒共5111次,为1736户企业新增融资394.5亿元。其中,向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投放贷款54.82亿元。二是开展“促就业保用工”行动。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启航扬帆计划、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农村劳动力就业集成改革等,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71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8262人。推出“零工早市”“人才夜市”“招聘集市”“岗位超市”,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290场,匹配就业4.22万人。三是开展“数字执法柔性执法”行动。开发培训考试、网上办案、监督管理三大平台,培训执法人员4.5万余人次,网上办案12.3万余件,汇集执法数据230万余条,实现“人在现场干、数在平台算、我站云端看”数字化执法监督。推行“柔性”执法,升级《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和一般违法行为减轻行政处罚事项清单》3.0版,涉及25个执法领域、396项,办理“不罚轻罚”案件3759件,减免罚款金额56.58万元,减轻处罚金额18.42万元。

03

集效保障,“有解”兴产:

助推“资源大市”迈向“制造强市”

一是深化干部助企攀登。37名市级领导干部带领186个助企工作组、921名干部对全市2586家规上工业企业和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瞪羚企业开展全覆盖式调研,摸排874家企业的1221条问题诉求,逐县市区召开化解推进会,加快问题办结,目前已办结1217条、办结率99.7%。二是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围绕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节能环保“231+1”产业集群,加大力度统筹解决人才、土地、能源等方面要素制约,累计协助引进各类人才8万余人,预支新增土地指标10万余亩,兑现省级及以上企业扶持资金8.66亿元、市级企业扶持资金8.86亿元,引导银行机构新发放贷款779.54亿元,高成长性企业发展基金累计到位3.24亿元、吸引撬动社会资本形成投资规模11亿元。三是营造浓厚发展氛围。加强企业家队伍培训,“量身式”制定企业家培训计划,加大对民营企业人才建设、创新创业、环境优化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连续三年召开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大张旗鼓表彰奖励1300余个企业和个人,让企业家“站C位、当主角”,营造“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支持企业家”的浓厚氛围。

来源: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1. 本文稿内容较多,请先下载后再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2. 为防止用户资源被随意传播,本站部分文稿需要会员才可阅读或下载,请予谅解与支持!
3.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或网络,仅作为参考学习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范文参考 >【文稿佳作】打造“企事有解”服务模式 构建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新格局

内容仅供学习,如需复制请赞助会员,赞助后即可全站范文免费复制!


赞助会员请点击:开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