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稿佳作】打响“青年建功凤凰城”品牌 推动“青鸟计划”走深走实
来源:东营改革
近年来,利津县坚持让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向中心聚焦、为大局聚力,打造“青鸟计划·建功凤凰城”工作品牌,成为助力全县“招才引智”重要载体,搭建起青年学子与家乡的“连心桥”。利津县被共青团中央确定为全国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重点开展县,成功争取落地国家级示范项目1个,“青春社区伙伴计划”示范项目入选省级试点。
一、聚焦青年喜好,让青年融入家乡、奔赴家乡
一是点对点动员参加。摸底近年来利津籍高中(职)毕业考入高校学生信息,建立起覆盖300余所大学、1万余人的利津籍学子大数据库,为动员宣传学子参加实习实践、返乡就业创业提供支持。定期维护更新数据库,动态掌握在册学子的就业创业意向、实习需求等,每年寒暑假期间,向每名大学生发送返家乡实践邀请函,并借助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广泛动员。近三年来,累计动员组织、宣传推广超过5000人次。
二是持续丰富岗位设置。建立实习实践岗位“三库”,即涵盖27家企业、800余个岗位的“企业实习就业岗位库”,涵盖45家单位、195个岗位的“政务实习岗位库”,以及覆盖10余个社区、近300个村居的“萤火虫学堂志愿服务岗”,确保充分满足大学生不同的实习实践需求。同时,持续更新丰富“库存”岗位,2023年度寒暑假期间,面向全县机关事业单位、村居和社区、企业等征集实践岗位9类、117个,全部完成新增入库,确保多元化满足各类高校学子实习实践与就业需求。三是优化支持保障措施。为实习实践学子统一购买保险,保障实习实践基本权益。将实习补贴列入全县人才政策体系,按照50元/人·天生活补贴标准,累计发放补贴金额近20万元。建立“传帮带”机制,实习单位安排1名“帮带导师”做好指导,帮助学生充分历练。同时,在近期发布的“青鸟·梧桐”计划中,设置4类、39个岗位,探索“实习实践”与“职前锻炼”贯通衔接模式,设置锻炼补贴、生活补贴等6项政策,解决优秀学子在利津实习实践与落实就业的后顾之忧。
二、聚焦实践所需,让青年服务家乡、建设家乡
一是融入岗位实践。借助实习实践岗位“三库”,用好丰富岗位资源,2023年度寒、暑假期间,累计择取发布536个岗位,岗位类型设置有政务实践、企业实践、公益服务、社区服务等8类岗位,吸引超过3000余名大学生报名,精准匹配783名大学生参加实习实践。期间,学子自发组织寒假季学子活动10余场次,活动累计参与超过1000人次,年度累计评选“优秀实习实践大学生”称号262人。
二是服务校地合作。积极动员利津籍学子对接所在高校,通过号召组建实践调研团队等方式,邀请来利津开展实践调研活动,助力校地合作持续深化。2023年以来,先后有南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省内外13所高校的106名学子来利津实践调研。其中,南开大学哲学院调研团围绕“困境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专项课题,开展广泛走访座谈,先后在4个乡镇(街道)的23个村,走村入户开展调研,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并获评该校所在市优秀实践团队。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组成本硕博大学生实践队,围绕3类产业发展开展调研,与明集乡人民政府签订了合作协议。聊城大学到利津开展访企拓岗活动,走访10余家企业、征集岗位50余个,服务毕业生就业创业。
三是助力招才引智。选拔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的100名在校大学生担任“校园引才大使”,发动其积极推介利津县最新人才政策,为“进高校”招才引智提供载体。先后7次赴清华、北大等高校开展“驻点式”引才活动,与10余所省内高校签订“青鸟计划”合作协议,每年择选其优秀学生来利津实习实践,定期推送县内就业招聘岗位,提升学生就业精准度。与山东博士生联谊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举办“博士团·利津行”活动,来自北京大学等高校的17名专家学者、博士生到利津县调研对接,围绕教育、医疗领域达成医疗专家人才挂职、康养产业指导等初步合作意向。
四是参与志愿服务。一方面,持续打造好“萤火虫助学计划”载体,在全县设置19处“萤火虫学堂”,覆盖10余个社区以及8个乡镇(街道)的近300个村居,先后100余名返乡大学生参与“萤火虫学堂志愿服务岗”,通过助教教师、授课讲师等方式,累计为900余名困境青少年提供托管服务,为家乡贡献青年力量。另一方面,持续做实“河小青”“枫铃义警”等志愿服务品牌,开展巡河护河、生态保护、交通疏导等类型志愿服务活动。本年度寒、暑假期间,组织158名大学生先后开展巡湖巡河、防溺水宣讲、文明交通志愿者等志愿活动80余场次,工作做法被省级媒体报道。
三、聚焦家乡情怀,让青年推介家乡、热爱家乡
一是在外宣传家乡。通过制作“利津有约”“津收眼底”等宣传利津人文风情、特色景观、发展变革的短视频、图片等作品,实时推送,让在外学子成为宣传家乡的“推介官”。同时,发动在校学子制作“我在远方·祝福利津”“青春向津城报到”等系列短视频、文学作品,通过多种形式传达对家乡的热爱。谋划组织“汇智利津”高校行系列活动,广泛发动利津籍学子在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宣传推介利津县情与人文特色,助力县域人才招引工作,为家乡攒人气、树口碑,提升利津县的知名度、美誉度。2023年以来,3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420余名利津籍学子通过志愿服务、动员组织等方式参与。
二是返乡观察家乡。2023年以来,开展4场次在外学子“返家乡·看变化”活动,先后组织260余名青年学子调研利华益集团、红色利津教育体悟中心等县域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深入感受家乡日新月异发展。5名利津籍大学生自主设计谋划了“返乡观察有话说”“实习实践有心得”等专栏活动,来自20余所学校的50名学子,通过专栏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对家乡发展变化的喜悦、对参与实习实践的感悟体会等方面,提升学子对家乡的归属感、认同感。同时,结合大学生返乡需求特点,策划开展了“青鸟学子节”系列活动,先后组织举办“青春的偶像”主题思政课、“星空夜市”、青年圆桌会交流座谈等10余类活动,涵盖思想教育、休闲娱乐、交友拓展等多个方面,累计2000余名学子参与,在返乡深切感受家乡发展变化。
三是在乡推介家乡。2023年寒假期间,发动100余名大学生,自发拍摄“我的家乡在利津”“青鸟学子回家过大年”“相亲相爱之利津青鸟学子版”等系列短视频,通过抖音、微信视频号等媒体广泛发布,累计点击量突破50万次,发出青年声音,传递青春力量。
来源:利津县委改革办
2. 为防止用户资源被随意传播,本站部分文稿需要会员才可阅读或下载,请予谅解与支持!
3.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或网络,仅作为参考学习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范文参考 >【文稿佳作】打响“青年建功凤凰城”品牌 推动“青鸟计划”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