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党课可定制ppt《杜绝“微腐败”,筑牢“廉洁关”》

分类:范文参考 时间: 2024-10-23 14:47:00 浏览: 作者:小编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上一堂廉政教育专题党课,主题是“杜绝‘微腐败’,筑牢‘廉洁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祛疴治乱,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打虎”“拍蝇”“猎狐”多管齐下,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消除了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
在这场伟大的斗争中,“微腐败”问题同样不能忽视。“微腐败”是一种公权乱用的行为,其典型特点是小、多、近。小,指乱用公权的行为很小,如接待群众态度冷漠、接受一点土特产、一盒香烟等,小到人们容易忽视它的存在;多,这种乱用公权行为比较普遍,如接受服务单位私人宴请在为其办事时打“擦边球”,或在帮人办事时接受不贵重物品,群众司空见惯、习以为常;近,社会公众对其态度暧昧,大家认为这些行为很小,生活在一起,低头不见抬头见,处理起来未免“上纲上线”,不近人情,对这种行为放之任之,也会效仿这种行为“方便”行事。
一、深刻认识“微腐败”的存在形式及危害
(一)“微腐败”的存在形式
1. 吃拿卡要
在为群众办事过程中,故意刁难,以各种理由拖延不办,直到群众送上财物才予以办理。或者在执法检查等工作中,向管理服务对象索要财物、接受宴请等。比如,一些基层干部在为村民办理建房审批手续时,暗示村民请吃请喝或者送烟送酒,否则就故意拖延审批时间。
2. 虚报冒领
通过虚构事实、伪造材料等手段,骗取国家补贴、救济款、专项资金等。例如,有的村干部虚报种植面积,冒领粮食补贴;有的虚报贫困家庭情况,骗取扶贫资金。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国家和集体利益,也剥夺了真正需要帮助的人的权益。
3. 私分滥发
将集体资金、资产私自分配给少数人,或者违规发放津补贴、奖金等。比如,一些单位以各种名义违规发放加班费、值班费等,或者将单位的资产私自处置,所得款项私分。
4. 优亲厚友
在落实惠民政策、分配资源时,不按规定程序和标准办事,而是偏向自己的亲友。比如,在农村低保评定、危房改造等工作中,优先考虑自己的亲戚朋友,而不顾真正困难群众的需求。
5. 挥霍浪费
在公务活动中,铺张浪费,超标准接待,违规使用公款购买礼品、旅游等。例如,一些单位在公务接待中,上高档烟酒、海鲜大餐,严重超出规定标准;有的单位违规组织公款旅游,以考察学习之名行旅游之实。
(二)“微腐败”的危害
1. 损害群众利益
“微腐败”直接侵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让群众对党的信任度降低。比如,一些基层干部在扶贫工作中的优亲厚友行为,使得真正的贫困群众得不到应有的帮助,加剧了社会不公平,影响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
2. 破坏政治生态
“微腐败”如果得不到及时遏制,就会像病毒一样蔓延,侵蚀党的肌体,破坏政治生态。它会让干部队伍中的不良风气盛行,导致干部之间相互攀比、效仿,形成腐败的恶性循环。
3. 影响社会稳定
“微腐败”引发的不公平现象容易引发群众的不满和怨气,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引发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例如,一些因征地拆迁、环境污染等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往往与基层干部的“微腐败”行为有关。
二、“微腐败”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一些党员干部对“微腐败”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认为吃点、拿点、占点小便宜不是什么大问题,不会受到严厉的惩处。这种错误的思想认识导致他们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逐渐滑向腐败的深渊。
(二)权力监督不到位
在一些基层单位和部门,权力运行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一方面,内部监督流于形式,同级之间碍于情面,不愿监督;上级对下级的监督也存在漏洞,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另一方面,外部监督渠道不畅,群众监督、社会监督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制度执行不严格
虽然我们制定了一系列反腐倡廉的制度规定,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不严格、不到位的情况。一些单位对制度的宣传教育不够,干部职工对制度不了解、不熟悉;一些领导干部带头违反制度,使得制度成为一纸空文。
(四)侥幸心理作祟
一些党员干部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的行为不会被发现,或者即使被发现了,也不会受到严重的处罚。他们抱着这种侥幸心理,一次次地触碰纪律红线,最终陷入腐败的泥潭。
三、如何杜绝“微腐败”,筑牢“廉洁关”
(一)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廉洁意识
1. 强化党性教育
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牢记党的宗旨,始终保持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的政治品质。通过学习党的光辉历史、革命先辈的崇高风范,激发党员干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抵制腐败思想的侵蚀。
2. 开展廉政教育
定期组织廉政专题讲座、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等活动,让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腐败的严重后果,增强廉洁自律意识。通过剖析身边的腐败案例,以案说法、以案明纪,让党员干部从中吸取教训,警钟长鸣。
3. 加强道德教育
注重培养党员干部的良好道德品质,提高道德修养。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权力观、利益观,做到廉洁奉公、诚实守信、勤勉敬业。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让党员干部在工作中严格遵守职业操守,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
(二)完善监督机制,强化权力制约
1. 加强内部监督
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监督制度,明确监督职责和权限,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全过程监督。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作用,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强化同级监督,领导班子成员之间要相互监督、相互提醒,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指出并督促整改。


2. 拓宽外部监督渠道
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社会监督的作用,建立健全举报投诉机制,畅通举报渠道,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监督。加强舆论监督,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对腐败行为进行曝光,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
3. 运用科技手段加强监督
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权力运行监控平台,对权力运行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预警腐败风险。推广电子政务,实现政务公开透明,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严格制度执行,确保廉洁从政
1. 完善制度体系
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堵塞制度漏洞。针对“微腐败”的特点,制定具体的防范措施和制度规定,如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物资采购制度、工程项目管理制度等,规范权力运行。
2. 加强制度宣传教育
加大对制度的宣传力度,让干部职工熟悉制度内容,明确行为规范。通过举办制度培训班、开展制度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干部职工对制度的认识和理解,增强执行制度的自觉性。
3. 强化制度执行监督
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反制度的行为。对制度执行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问责追究,确保制度得到严格执行。
(四)加大惩处力度,形成强大震慑
1. 严肃查处“微腐败”行为
对发现的“微腐败”问题,要严肃查处,绝不姑息迁就。坚持“零容忍”态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形成强大的震慑力。对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微腐败”案件,要公开曝光,让腐败分子无处遁形。
2. 强化责任追究
对“微腐败”问题,不仅要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还要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对疏于管理、监督不力导致“微腐败”问题发生的领导干部,要进行严肃问责,促使各级领导干部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
3. 建立长效机制
通过查处“微腐败”问题,深入分析原因,查找制度漏洞,建立健全防范“微腐败”的长效机制。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监管,从源头上预防腐败问题的发生。
同志们,杜绝“微腐败”,筑牢“廉洁关”,是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严守纪律底线,自觉抵制腐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1. 本文稿内容较多,请先下载后再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2. 为防止用户资源被随意传播,本站部分文稿需要会员才可阅读或下载,请予谅解与支持!
3.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或网络,仅作为参考学习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范文参考 >精品党课可定制ppt《杜绝“微腐败”,筑牢“廉洁关”》

内容仅供学习,如需复制请赞助会员,赞助后即可全站范文免费复制!


赞助会员请点击:开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