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稿佳作】关于乡村振兴的三篇优秀文章
激活乡村振兴“源头活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村干部作为工作的执行核心,队伍强,则组织系统强、功能强。要着眼中国式现代化对村干部队伍素质的要求,充实队伍力量、提升能力素质、强化监督管理、做优奖励激励,着力锻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不出事的村干部队伍。
拓宽渠道选,充实队伍力量。选得准,方能干得好。要做实人员储备。从县级层面建立村干部后备人才库,常态化摸排致富能手、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返乡创业人员等“潜力人群”,打好亲情牌、乡土牌,吸引人才回归,跟踪培养了解。要坚持人岗相适。根据村居地理位置、发展状况、班子结构等因素,规范个人自荐、党员群众推荐、村级党组织和镇街党(工)委推荐程序,严格按照选拔比例,逐村逐岗定向匹配村干部,做到人村岗“三方”适配。要严肃选任流程。坚持“凡进必审”“联审把关”,建立县镇村三级联审制度,严格落实村干部负面清单,坚决把政治不纯、能力不强、作风不好的拒之门外,为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头雁队伍搭建干事创业平台。
丰富内容育,提升能力素质。树人如树木,需紧跟时令、精耕细作。要强化理论武装。引导村干部带头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正确方向。围绕理想信念教育、党纪教育、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基层治理等主题,采用“点单+派单”“必修+选修”的方式,不断提升村干部队伍政治理论水平。要增强干事本领。围绕党务工作、村集体经济发展、基层治理等主题,分层分类举办“兴村讲堂”“知行学堂”“头雁讲堂”“助跑课堂”等专题培训,持续为村干部充电赋能。实施村干部后备人才跟岗锻炼行动,定期开展能力拓展活动,选派优秀村干部赴经济发达、基层治理成效显著的地区挂职锻炼,学习经验、增长才干。
健全制度管,强化监督管理。好干部是选出来,更是管出来的。要强化日常监督。围绕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廉洁奉公、为民服务情况,建立村干部监督评价体系,定期对村干部进行系统体检、立体画像,对抓班子能力不强、履职不力、违纪违法的及时调整撤换。要完善考核体系。建立“日常考核+定档考核+述职评议+民主测评”考核评价体系,按照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年度综合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报酬兑现、评优评先、调整使用的重要依据。要畅通能上能下。结合乡镇工作需要,组织开展从优秀村干部考录乡镇机关公务员工作,充实基层力量。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制定村干部“下”的退出办法,制定主动辞职、组织调整、责令辞职和罢免、职务终止等处置方式,持续强化“不敢”的有效震慑,推动形成“不想”的思想自觉。
丰厚待遇爱,做优奖励激励。有奔头,才有干事的劲头。经济奖励促动力。完善“基本报酬+绩效报酬+发展奖励”工资薪酬体系,实行“岗位+等级”收入机制,设定书记、会计、普通干部不同岗位不同等级报酬。将绩效与村干部年度考核结果挂钩,同步设置村集体经济“增收奖”、农村环境整治“优胜奖”等个性化激励,切实提升干事创业动力。政治激励强引力。以发展实绩为准入门槛,综合政治素质、群众口碑等,加大评先评优、推荐调训等激励力度。依托新媒体平台等,大力宣传推介优秀村干部好做法、好形象、好经验,营造创业争先浓厚氛围。关心关爱聚心力。积极争取村干部各类福利、保险,加快推进定期健康体检全覆盖,结合重大节日开展慰问活动,及时传递组织的关爱和温暖。综合运用容错纠错和反向倒逼,定期谈话谈心、督促整改完善,为先试先行、勇于担当而出现偏差失误的村干部撑腰鼓劲,充分调动干事创业积极性。
(作者系江苏省金湖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组织兴”助推“乡村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证,要大力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更好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厚植乡村振兴组织根基。
聚焦组织基础,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乡村要振兴,关键是把基层党组织建好建强。按照“一年探索、两年推进、三年深化”的工作思路持续推动“书记领航”行动,确保方向不偏、劲头不松、力度不减,实现全面提升。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把基层党组织的短板补齐、锻长,实现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自觉把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放到乡村振兴的大局中去谋划、去部署,通过“强村带弱村”联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深入实施党员致富带头人和致富能手“1125”培育行动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群众创业致富、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优势。瞄准打造乡村振兴模范党组织,全面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运用乡村振兴擂台比武、“乡村大讲堂”等手段,促进基层干部乡村振兴工作能力和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双提升”,切实加强党组织在农村事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聚焦产业发展,驱动乡村振兴强劲引擎。乡村振兴的目的是解决农业不发达、农村不兴旺、农民不富裕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为了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结合乡村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以集体经济提档升级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紧盯优势产业,推广“企业+合作社+职业菜农”组织形式,推进采摘体验、休闲观光、深加工等业态发展,促进蔬菜产业强链补链,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民收入水平。紧盯三产融合,号召村级党组织培育体验农业、休闲农业、定制农业新业态,促进“农业+旅游”“农业+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紧盯人才发展,用好用活“田秀才”“土专家”,鼓励支持农村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积极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运用。探索“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引导广大农户加入“供、产、加、销”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链网中来。
聚焦基层治理,激活乡村振兴发展动能。乡村治则百姓安、国家稳。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着力打造善治乡村。持续选优配强村干部特别是村书记、主任“一肩挑”人员,实施村级后备干部“青苗计划”,做好村干部特别是“一肩挑”人员的管理监督工作,打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正派、能打硬仗的乡村治理队伍。发挥党员在基层治理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全面推行农村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努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选派一批挂村法律顾问、技术顾问、财务顾问等专业技术人才,点对点解决治理中的难点堵点问题。结合农村无职党员年龄特长、联户能力,动员主动认领乡村治理岗位,定期巡访入户,开展政策宣讲、帮办代办等日常事务。深化移风易俗改革工作,强化领导干部操办宴席、收受礼金等移风易俗监督管理,通过抓“关键少数”引领绝大多数。健全乡村院子荟、群众夜话、板凳会议等群众自治议事平台,广泛开展“赣事好商量”“乡间夜话”等协商活动,拉近党群、干群关系,推动村民议事协商常态化。
(作者系江西省定南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涵养乡村人才“绿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乡村人才队伍。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坚持把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引导各类人才向乡村聚集、为振兴赋能,形成浓郁茂密、生机盎然的人才“绿洲”。
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需要各类人才共同书写。要完善聚才机制,引导外出人才返乡、城市人才下乡创业。加强在外人才信息收集,分门别类建立人才资源库,发挥乡愁乡情力量,举办家乡推介等活动,吸引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企业老板返乡创业、出谋划策、献智献力。探索柔性引进产业急需人才,通过技术入股、利益共享等方式,丰富农村经济发展手段,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效益。用好专家服务团资源,为乡村发展出思路、支良招,帮助破解产业发展技术瓶颈问题。
本土人才是乡村发展的金种子,要紧紧围绕发展走向、岗位需求、人才特点,健全本土人才培养机制,充分激活内生动力,提升造血能力。要选好“头雁”,严格把好政治素质关、群众基础关、致富能力关,把真正有威信、有担当、有能力的人选出来,带领农村扬帆发展。围绕乡土人才破壁出圈,提供“走出去”学习交流与调研考察机会,真正把乡村人才培养成为了解农村、理解农民、热爱农业的农业科技创新、农村创业领头羊和乡村致富带头人。发挥“田秀才”“农创客”作用,组建“乡土人才超市”“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平台,抓好后备人才传帮带,让乡村发展后继有人。
此心安处是吾乡。爱才不仅要从思想上珍视人才,更要用实打实的行动展现真情实意。要整合政策、资金、项目等手段,扶持处于成长期、创业期的人才,不仅要“扶上马”,还要“送一程”,使乡村成为实现梦想的孵化器。围绕国家重点项目、发展计划,积极开展校地合作,打造创新创业平台,为人才成长搭台架梯铺路。要真心实意服务人才,深入人才群体了解所思所想、所需所盼,及时想方设法帮助解决,用爱才的诚意让更多人才绽放光彩。
2. 为防止用户资源被随意传播,本站部分文稿需要会员才可阅读或下载,请予谅解与支持!
3.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或网络,仅作为参考学习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范文参考 >【文稿佳作】关于乡村振兴的三篇优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