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稿佳作】积极构建全链条工作体系 激发流动党员队伍合力
宁津县民营经济发达,市场主体达到4.54万个,全县流出人口15.54万人,外来人口5.34万人,流动党员数量逐年增多。为做好流动党员管理,宁津县坚持信息全掌握、流动全管理、服务全覆盖,着力解决流动党员分布范围广、集中联系难等问题,以链条式工作实现闭环式管理,不断推动流动党员“流而有为、动而有绩”。
▲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活动
坚持高位推进
确保信息全掌握
城乡联动底数清。常态化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活动,依托社区、乡村网格员,每季度对全县16个城市社区和552个村进行排查,及时掌握流动党员信息,做到流出一个、登记一个、完善一个。同时,根据“灯塔—党建在线”流动党员信息管理系统,对县外党组织推送的流动党员信息进行核查登记,确保无遗漏。
台账管理情况明。建立健全流动党员信息登记台账,以全县19个流动党员服务站为基点,详细记录每位流动党员的外出时间、工作地址、流出党组织、从事职业、联系方式、组织生活等6类信息并及时更新,进行有效管理和跟踪服务。截至目前,1078名流动党员全部登记在册。
本地帮带机制实。建立“1+N”工作机制,在本地党员中指定责任心强、沟通能力好的同志作为流动党员的联络员,负责定期与流动党员进行一对一沟通,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工作生活情况,并及时传达组织的要求和关怀。对生活困难的流动党员,明确1名镇村干部、1名本地党员与其结对,通过党组织联系、党员互助等多种形式,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增强流动党员幸福感、获得感和归属感。
▲召开宁津县驻京流动党委工作会议
坚持出入有别
确保流动全管理
打好流动党员“组合拳”。加强流动党员党组织建设,根据流动党员数量、居住地、从业情况等,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并选择具有一定经济基础、社会影响力、热心党组织事务的流动党员担任党支部书记或进入党支部班子,不断吸纳优秀人才向党组织靠拢。同时,通过智慧宁津、宁津党建等APP平台和在外老乡群等微信群发送“致流动党员的一封信”,确保与流动党员沟通不间断、管理不掉链。
抓好流出党员“风筝线”。分区域建立在外流动党员微信群,建立3个青年人才云支部,做好青年流动党员、在外人才的服务管理。对北京、天津流动党员比较多的地区,建立9个在外流动党员党组织;对于流出党员不集中地区,建立流出与流入党组织双向联系机制,确保与在外流动党员不断线、不脱管。
吹好流入党员“集结号”。建立“四个一”工作机制,即每月开展一次线上活动、每季度开展一次走访慰问、“七一”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一次流动党员座谈会、年终流动党员进行一次汇报。截至目前,全县各级共开展流动党员活动200余次,确保流动党员不失联、不离党。
▲流动党员云支部开展线下组织生活
坚持完善机制
确保服务全覆盖
健全“学习+”机制。坚持“流动党员在哪里,学习课堂就在哪里”的原则,依托学习强国、灯塔大课堂、宁津党建等平台,开展线上教育培训,打造手机上的“微课堂”。同时,投资300万元打造5处“半月谈基层党建融媒体学习站”,帮助流动党员学习“充能”。累计开展培训教育13场,参与学员383人次。
优化“需求+”机制。打造县级“云先锋”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和16个乡镇流动党员活动站,不断丰富法律咨询、线上点单、团建路演、休闲健身、兴趣阅读等功能,提高流动党员知识储备和生活质量。建立县乡村三级就业服务体系,依托德州智慧就业网、“宁津人社”微信公众号、微信服务群等渠道,通过劳务信息采集、整理、分析和就业信息推送,实现流动党员人岗精准对接。截至目前,流动党员中30余名优秀“蓝领”实现就业。
赋能“家乡+”机制。依托北京、天津等流动党员党组织,积极宣传推介宁津产业、宁津文化、宁津优势,截至目前,开展“我为家乡献良策”座谈会等活动11次,搜集招商引资线索90余条,推动79个项目成功落地。结合“雁归兴宁”计划,明确星级补贴、创业补贴和购房优惠等多项回引政策,鼓励在外人才、流动党员回乡任职创业。截至目前,回村任职57人,创业133人,带动创业项目128个,扶持家乡建设捐款364.99万元。
“德州改革”微信2024年第84期
供稿单位 | 宁津县委改革办 宁津县委组织部
2. 为防止用户资源被随意传播,本站部分文稿需要会员才可阅读或下载,请予谅解与支持!
3.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或网络,仅作为参考学习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范文参考 >【文稿佳作】积极构建全链条工作体系 激发流动党员队伍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