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稿佳作】强化综合治理 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焕颜提质”
天衢新区抬头寺镇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按照“百村示范千村提升”工作部署,强化党建引领、激发群众热情、建立管护机制、做好点面结合,以“四个转变”为抓手,强化综合治理,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
党建引领
变“单打独斗”为“联合作战”
坚持党建引领“一盘棋”。成立由镇党政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班子成员包管区、镇机关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片、两委干部包胡同的“四包”工作机制,每周开展暗访督导活动、召开点对点集中分析会议,按村施策制定整治方案,推动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取得实效。
探索“政府+市场”双轮驱动。引入保洁公司全域托管,配备103名保洁员,签订保洁服务合同,实施绩效考核,提升整治质效。更新垃圾压缩站设备,提升垃圾处理效率,每年可节约环卫服务及垃圾处理费用约15万元。辖区45个村庄生活垃圾随满随清,确保不出现裸露垃圾,村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实行镇村协同作战。围绕“八清零一提升”工作标准,制定行动方案,坚持将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建设相结合,主要领导抓,镇村干部带头干,深入一线、拉网排查、精准发力。截至目前,已治理农村“三大堆”400余处,清理沟渠1000余公里,清运垃圾5000余吨。
激发群众热情
变“参与者”为“主人翁”
宣传引导浓氛围。借助宣传单、村响广播等多种方式宣传讲解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将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文明生活习惯养成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目前开展多方位多形式宣传20余场次,完成45个村村规民约修订完善。
群策群力美家园。围绕人居环境、乡风文明、乡村治理、产业发展等方面,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满意度调查、“抬手就帮”进村庄走企业访群众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向群众问计问需问效,通过“线下”实地走访和“线上”新媒体终端征集,共发放调查问卷8000余份,收集并整改反馈问题200余个。
正向激励促共治。推行积分制奖励政策,凭积分兑换洗衣液、纸巾等小礼品,将积分作为文明家庭、美丽庭院评选、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重要依据,通过正向激励方式,引导广大群众不做“旁观者”、不当“局外人”,让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成为每个村民的“家务事”。2023年以来,全镇表扬文明家庭110余户,建设美丽庭院200余个。
建立长效管护机制
变“集中攻坚”为“善治久治”
创新日常管护机制。实施“村两委+保洁员+专职网格员+公益岗”四方协同机制,以地域为基点细分网格,明确管理人员、职责、要求,各村两委成员及保洁员负责维护村内大街、胡同环境,45名村专职网格员负责整治村外周边,209名村公益岗负责出入村道路及周边坑塘,形成网中有格、按格定岗、人在格上、事在网中的管护体系。
强化监督互评机制。开启双线结合监督模式,开设线上农村人居环境微信群,实时发布督察问题、整治效果对比照片,互相监督。开展线下全天候巡查,切实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调度、迅速处置,截至目前,随机暗访抽查12次,各村庄交叉巡查监督、“互观互评”4次。
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实行“流动红黄旗”制度,每季度评选人居环境整治“红旗村”,每月公示红黑榜,排名后3位的村主要负责人作表态发言并进行全镇通报批评。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考核纳入村干部年终绩效考核、村级千分制考核,排名前列的村进行专项加分并发放绩效考核奖。目前共评选红旗村14个,发布红黑榜12期。
点面结合
变“标杆打造”为“全方位提升”
高质量树起新标杆。按照重点突出、全镇梯次推进的思路,分类打造干净整洁村、美丽宜居村和精品特色村。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将全镇45个村分为三类,对标不同梯次标准,采取一类整治、二类巩固、三类提升工作模式,绘就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的和美乡村画卷,打造人居环境示范片区。
点带面打造微景点。发挥“党建共同体”作用,将地缘临近、资源相融、产业互补的村庄联合起来,合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挖掘村庄历史底蕴,深耕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一村一品,重点推出以抬头寺村、水萝卜李村为代表的9处小微景点,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深改革激活内生力。清理盘活坑塘、空闲宅基、闲置厂房等闲置土地,推动“变闲为用、变丑为美、变废为宝”。利用30亩闲置坑塘,发展“露营+”产业,打造镇中心片区飞地产业园,联合周围20个村,对接企业,提供劳务,带动村民就业500余人,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叠加双赢。
“德州改革”微信2024年第55期
供稿单位 | 天衢新区党工委改革办 天衢新区抬头寺镇
通 讯 员 | 孙雯 李洪娟 武永久
2. 为防止用户资源被随意传播,本站部分文稿需要会员才可阅读或下载,请予谅解与支持!
3.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或网络,仅作为参考学习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范文参考 >【文稿佳作】强化综合治理 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焕颜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