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做法】探索“四化路径”力促农村宅基地管理提质增效
来源:高唐改革
农村宅基地是农民安身立命之本,是保障农民安居乐业和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县农业农村局从理顺管理体制、完善审批制度、推动盘活闲置宅基地、建立健全执法体系入手,深入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有效保护耕田和群众居住权益,激活农村“沉睡”资源,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活力。
坚持制度化引领
把好宅基改革“定盘星”
一是健全组织架构。坚持把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作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任务,组建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宅基地管理办公室,在12个镇街设置镇宅管领导小组及专班、管理区负责人及村级协管员人员,建立县镇村三级宅基地审批管理和巡查机制,为开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打下坚实基础。二是明确改革路径。紧跟省市县专项工作部署,制定《高唐县规范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工作实施细则》《村级协管员守则》《农村宅基地收益分配指导意见》《农户自建房屋指导手册》等地方性政策,为有序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依据。建立专题会议和例会制度,通过线上或现场会议,组织开展业务培训35次。三是实施“一张图”审批。在村庄规划编制期间,村委会根据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绘制本村规划图,经村民同意,作为村庄规划审批依据。目前有126个村绘制“一张图”,发放农村宅基地批准书12本。
坚持协同化运行
打好效能提升“组合拳”
一是实行联审联办机制。在各镇街便民服务大厅设立农村宅基地审批综合受理窗口,明确窗口负责人为受理、出件环节负责人,后台审批由镇宅管办与相关部门联动交叉并联审批。线上线下同步公示用地建房审批流程图,全面落实审查、丈量、核查“三到场”要求,实现“一站式窗口受理、多部门内部联动”,确保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工作形成合力。二是创新信息共享机制。县“乡呼县应”办公室、宅基地管理办公室、信访进行信息共享,着力运用数据分析研判,及时发现和处置宅基地违法违规行为。三是实行内部并联机制。建立专班协调机制,各镇街抽调3—5名业务骨干人员,成立农村宅基地工作专班。由专班协调自然资源、城乡建设及林业、水利、电力等部门,建立起县镇两级全程串联、内部并联办理责任制,实现部门内部协作办公的高效化。
坚持精细化管理
绘就美丽乡村“新图景”
一是做好统筹,推进农房整治。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主体作用,实行村民自治,采取“折中保效”的方法,村集体承担拆除平整费用或农户自行拆除宅基地房屋,既保证拆除平整效果,又能增加集体发包收入。借助人居环境五个专项、四个攻坚行动,12个镇街累计拆除断壁残垣1200余处,收回村集体440余处,消除了美丽乡村“绊脚石”。二是做优服务,优化村居环境。严格落实《山东省保障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用地实施细则》要求,加强“四边两高”审批,依托涉及部门审批意见和村集体自治优势,对审批后新建、改建、翻建农房情况按照“四边”适当回缩无影响、农房层高后檐3.5米和总高不超3层双限制的要求,既保证够用够住,又确保四邻和睦。三是做精特色,发展新兴业态。因地制宜,着眼乡村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治理的需求,以宅基地的房地一体登记为契机,巧借美丽乡村建设发力点,发展以庭院(宅基)为个体的农文旅融合产业,变废为宝、闲而复用,打造成鲁西首家农事体验拓展教育研学游基地,探索了闲置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助力产业振兴的新模式。
坚持专业化监管
织牢管控保障“一张网”
一是坚持监督执法联动。建立“县级抽查、乡镇巡查、村级协管”的宅基地三级监管机制,落实县级主导、乡镇主责、村级主体责任,对宅基地违法违规行为做到早发现、早制止,切实把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二是落实动态巡查管理。统筹宅基地动态巡查监督、耕地违法行为治理、农村自建房排查、用地备案等多种执法监督力量,实行巡查联动、线索共享;依托村级协管员网格自查、镇宅管办定期巡查、不定期抽查,建立起动态巡查机制,掌握镇域内镇区、农村用地建房情况,有效遏制农村违法建房行为的发生。三是强化卫片执法管理。按照季度首月下发上季度可疑卫片,依托执法联动机制,充分利用卫片排查全天候、监看无遗漏的优势,依法履行农村宅基地管理职责。
2. 为防止用户资源被随意传播,本站部分文稿需要会员才可阅读或下载,请予谅解与支持!
3.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或网络,仅作为参考学习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范文参考 >【创新做法】探索“四化路径”力促农村宅基地管理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