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企业加强党建工作的主要对策
(一)要提高思想认识,为搞好党建工作提供思想保障
一是党建工作给企业发展提供了政治优势。它有利于国有上市公司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有利于国有上市公司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二是党建工作给企业发展提供了组织优势。国有上市公司拥有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这一独特政治资源和组织优势,事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事关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三是党建工作给企业发展提供了人才优势。国有上市公司党员队伍不仅思想觉悟先进、理想信念坚定,而且汇聚了大量生产、技术、管理人才,广大党员团结带领职工群众顽强拼搏,献身企业,成为国有上市公司的独特人才优势。
(二)要健全组织机构,为搞好党建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一要全力构建党组织体系。国有上市公司要分层分级建立健全党委、党支部、党小组及党组织工作机构体系,做到全覆盖,零死角,无盲区,确保党建工作有专门的党组织机构负责,确保党建工作正常开展。
二要充分凸显党组织地位。国有上市公司党组织在企业改革发展中始终处于政治核心地位,也是企业决策的参与者、监督者和执行者,其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
三要积极开展党组织生活。要根据形势发展和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新挑战,积极开展党组织生活,有效创新党建工作的时代内涵和方式方法,切实解决企业改革发展和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坚决摒弃党建工作只局限于“收收党费、发发报纸、开开会议、学学文件、搞搞活动”的传统做法,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有为”赢得“有位”。
(三)要配足配齐人员,为搞好党建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一要确保党组织成员优势占比。党组织领导成员要依法进入国有上市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实现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确保党组织领导成员在企业领导班子中的优势占比。
二要确保党建工作人员配置。国有上市公司党建工作要根据党组织工作和企业生产经营需要,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足额配置人员,做到不缺编、不缺员,人员有流动的,要及时增补,确保党组织每项工作有明确分工,有专人负责。
三要确保党建工作后继有人。要严格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原则,积极培养和发展新党员,将企业生产经营的优秀骨干吸纳到党组织和党建工作队伍中来,充实党务工作力量,确保党建工作和企业长远发展后继有人。
(四)要强化核心地位,为搞好党建工作提供政治保障
一要确保领导权。按照法定程序,实现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与党委会、工会领导班子成员的交叉任职;同时,根据董事会、经理层、党委会各自的职责权限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现党管干部与董事会、经理层依法选人用人有机融合。
二要确保决策参与权。国有上市公司党组织依法参与企业重大决策,企业重大决策事项需经党政联席会议集体研究决定,实现企业治理结构协调运转、有效制衡和科学高效。
三要确保监督权。一方面党组织直接参与企业重大事项决策并实施监督,另一方面按照党管工会的原则,国有上市公司党组织积极支持工会行使职代会民主决策权,充分听取职工的意见建议,审议和监督企业重大决策事项,确保企业正确决策。
(五)要明确主体职能,为搞好党建工作提供功能保障
一是切实落实从严治党职责。要在思想上切实增强从严管党治党意识,要在具体工作中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党建工作制度,落到党组织书记是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使党组织成为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二是切实落实党管干部职责。党组织要强化对企业领导人员培养、推荐、选拔、管理的责任和作用,畅通推荐渠道,严格考察和选用程序,加强日常监管和考核评价,选好管好干部,确保培养和选拔出优秀的党员干部队伍。
(六)要服从服务中心,为搞好党建工作提供合力保障
一是思想同心融入中心工作。动员和号召广大干部职工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同心同德,凝心聚力,共谋发展,努力谋求党建工作有效融入企业中心工作的广泛共识。切忌两张皮,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离心离德,害人害己。
二是目标同向融入中心工作。企业中心工作指向哪里,党建工作就走向哪里,使党建工作与企业中心工作有机结合、目标同向、形成合力。坚决反对片面追求轰轰烈烈搞活动,洋洋洒洒作报告,严重脱离生产经营实际,图形式,求热闹,事倍功半,做表面文章的形式主义。
三是行动同行融入中心工作。把广大职工的思想统一到企业中心工作上来,确保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确保政令畅通;要积极支持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依法行使职权,主动参与企业重大决策,带头执行企业各项规定,有效监督企业各项行为,切实增强企业的执行力和战斗力,齐心协力,共同促进企业科学协调健康发展。
2. 为防止用户资源被随意传播,本站部分文稿需要会员才可阅读或下载,请予谅解与支持!
3.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或网络,仅作为参考学习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范文参考 >上市企业加强党建工作的主要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