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安全生产习惯性违章
在分析安全事故时,我们常常会听到各级安全管理机构的事故分析报告,用词严谨、分析细致、责任明晰、事后处置得当。调查中,事前也进行了大量的安全教育工作,领导也非常重视,大会讲,小会讲;各项安全经费投入充足,各种管理制度健全,各级安全教育、培训、考试经常进行,职工安全教育培训档案精致详实,对于安全要点职工信手拈来。既然,事前安全工作尽心尽力,事后用血的教训培训扎实,该做的都做了,可是在现实的岗位上有的人怎么还是在违章呢?
笔者认为,“三违现象”和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很多都是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导致。“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的转变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安全观念从被动强制性到主动自觉性的一次质变的衍生过程。这个过程如何从职工安全教育的量变到达职工常态化的安全操作?不只是增强职工安全意识,教育培训讲讲课或者做做安全试卷这些被动接受、被动输入方法,更重要的是让职工学以致用,主动行动起来,才能有效杜绝事故发生,不致发生悲剧。
首先,安全管理口号必须从墙上、嘴上转到行动上。企业的安全文化不能只停留在喊口号,制度上墙上,要真正落实每一个生产岗位,落实到每一个职工身上,让职工明白“安全工作人人都是当事人,没有局外人”,“三不伤害”是你我他的“圈子”安全文化,企业、部门、班组及职工个人都必须参与且积极行动起来,形成个人的自保、联保、互保的安全管理网络,相互监督、相互提醒、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形成处处都是安全网,人人都是安全员的安全管理体系,并实施违章教与罚并处,施行制止、救助有奖的安全奖惩制度,真正实现安全工作由被动预防向主动预防转变,从而杜绝事故的发生。
其次,强化企业隐患管理,促进隐患整改。“明箭好躲,暗箭难防”,安全隐患的隐蔽性自身特征导致在日常的巡查、排查工作中,经常会听到——“没问题”,这时,切不可疏忽大意,掉以轻心,更应该警惕当心。
笔者认为,:一个安全管理人员发现不了安全隐患才是最大的隐患。没有发现问题,并不代表不存在“问题”,或许是因为有些“问题”隐藏的比较深,不易被发现;也或许是因为我们还不够认真和用心,使得有些“问题”被忽略或错过。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对巡检和排查工作进行再次确认,通过认真梳理巡检、排查过程,进行查缺补漏;所有参加人员进行讨论,讨论中多提出几个疑问,如有拿不准的,必须到现场进行复查、确认,还可以通过科技技术与管理,加强现场监控,全方位实行监管,全面掌握职工在生产中的活动范围和操作行为,塑造职工安全行为,做到安全文明生产。
第三,教育培训不能只在培训室里开展,要与日常安全生产相结合。一味地“纸上谈兵”话安全,不和实际生产相结合,想象出来或者说模拟出来的安全行为和现实的情况可能天壤之别,导致职工安全理论知识学富五车,但遇到真正的安全问题操作者却缺乏必要的安全操作技能,面对隐患和危险的办法不多,在安全面前只是小心谨慎的去工作,岂不知,小心并不等于安全。
因此,安全教育培训要结合生产实际现场说教,现场培训动手操作能力,加强现场安全动态管理,制止违章作业。必要时或者条件许可下,建立不安全事故陈列教学室,针对生产实际环节中的重点岗位、特殊工种、高危工序等采用实物、图片、视频、模型等作为教具,活灵活现地再现职工实际动手际操作过程,帮助职工找出和操作规程之间的差距,教会其解决问题的动手操作技能;在教学方式尽量避免传统的说教方法,尽量采用多媒体最大程度地还原事故现场,以事故、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图文音并举讲安全,给职工以亲身体验的形式使其犹如亲临事故现场,仿佛就在身边,仿佛就在昨天,加深对事故的认识,使职工内心深处产生震撼,在日常工作中消灭违章、冒险蛮干和侥幸之心,确保自身安全和他人安全。
“隐患猛于虎”,查找和治理安全隐患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考验的是我们的决心、恒心和责任担当。宋代大诗人陆游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深刻揭示了书本上得到的知识必须亲自实践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面对安全工作不能让安全只停留在心里、嘴上,更重要地落实在职工的手上、行动上,平时工作中、生活中遵章守纪,按章操作,以此才能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真正建立起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2. 为防止用户资源被随意传播,本站部分文稿需要会员才可阅读或下载,请予谅解与支持!
3.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或网络,仅作为参考学习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范文参考 >浅谈安全生产习惯性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