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组织部部长郭文奇《产才融合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没有“第一口奶”,一分钱也能难倒创业英雄汉

分类:范文参考 时间: 2021-07-04 09:56:00 浏览: 作者:小编

蓝蓝 :领导署名文章,都是深思熟虑、用心着墨的佳作,多学习必定受益良多。

 

日前,司法部官网更新“部领导介绍”栏目显示,江苏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郭文奇已出任司法部政治部主任、党组成员。

 

据公开简历显示,郭文奇出生于1963年6月,河北行唐人,早年在山西工作,曾任山西省煤炭地质局局长,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主任、党组书记等职。

 

2017年5月,郭文奇调职江苏,任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直到此次履新司法部。

 

今天蓝蓝 推荐给各位读友的署名文章是,2019年11月29日,《中国组织人事报》开设专栏畅谈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体会和思路,专栏第一篇文章为时任江苏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郭文奇的署名文章《产才融合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文章提纲精彩、思想深刻、金句连连,极富启发性,读来有豁然开朗之感。“”是以推荐。来源:苏州先锋、中国组织人事报。摘取文章资料主要用于同读友学习交流成长,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

 
产才融合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郭文奇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江苏视察时就强调,要重视集聚创新人才,着力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产才融合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产业向高端迈进的必然。
 
近年来,江苏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问题导向、攻坚克难,坚持体系构建、精准发力,着力以产聚才、以才促产,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对接、融合聚变,充分发挥人才引领和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头部作用”。
 
破部门“协同”之难,聚焦发展主战略,突出人才引领地位。
 
一段时期,“产业部门不抓人才,人才部门不抓产业”的“两张皮”现象,成为困扰高质量发展的制度难题。抓人才不了解产业,就像是盲人摸象;抓产业脱离人才,就缺少腾飞的翅膀。解决这一难题,就要聚焦和服务发展主战略,找到人才与产业发展的“最大公约数”,凝聚起人才部门与产业部门的“最大合力”。携手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围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国家战略,聚焦国际前沿高端,调整优化人才布局,在协同发展中赢得竞争主动。坚持规划政策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产业主管部门编制实施30多个产业人才发展专项规划,构建起“一行业领域一人才规划”的工作格局。协力攻坚“卡脖子”技术。摘不下“脖子上的枷锁”,就谈不上产业体系的自主可控。江苏人才、科技、产业部门和相关企业、高校携手,对“卡脖子”技术和配套产品提前布局,增强对全球产业链的整合力。联合绘制产业人才地图。江苏对生物医药、物联网、智能机器人、纳米技术等6个重点领域产业发展与人才分布进行深入研究,用好大数据技术“望远镜”,为每个重点产业绘制一份人才地图,为精准布局产业、精准引才提供全球导航。
 
破产业“蝶变”之痛,聚焦园区主阵地,推动创新集聚发展。
 
从低端到高端、从制造到智造、从集成创新到自主可控,产业发展在阵痛中转型升级、在蝶变中迈向高端。园区经济占据江苏的半壁江山,也是产业发展的前沿阵地。但产业链的攀升越往上越艰难,存在着人才竞争异常激烈、要素成本持续上升、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诸多困扰。园区发展必须走转型升级之路,同步打造产业高地、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实现由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的蜕变。由招商引资转向“双招双引”联动。江苏通盘布局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工作,以人才结构优化推动产业层级提升。制定出台《推动“双招双引”的实施办法》,同步部署项目、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集聚,对引进的人才项目,按招商引资额度的一定比例进行考核,参照招商引资规定给予相应奖励。由产业城走向“产才城”一体化。江苏坚持不拼待遇拼服务、不拼重金拼环境,把优化环境作为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的努力方向。完善开发区生产、生活、生态功能配套,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行“不见面”审批和“一网通办”,让人才在园区创得舒心、过得顺心。
 

 
破成果“出阁”之困,聚焦院校主引擎,加速科教资源转化。
 
科技成果只有成功跨越转移转化这个关卡,才能变为现实生产力。江苏积极搭建平台,拓宽产教融合通道,努力推动科教“富矿”转化为产业“富矿”。深化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着力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江苏围绕主导产业发展需要,优化学科专业体系,推动高等教育与产业体系融合接轨。深入实施“引企入教”改革,支持校企联合共建产业学院、“双创”基地,提高毕业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水平。连续12年实施科技镇长团计划,从全国520多家高校院所,先后遴选7019名教授、博士,到全省96个县(市、区)、900多个乡镇开展产学研对接工作,有力推动了创新资源向发展一线集聚,同时全方位推动高校与企业创新资源深度对接。破除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赋予用人主体和人才更多的科研决策自主权、成果转移转化权、收益分配决定权,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走出院校、走进企业。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探索实施“一所两制”、项目经理、股权激励等市场化改革举措,5年多来,共建设专业研究所49家,集聚研发人员6800多人,转移转化技术3500多项,衍生孵化企业750多家。
 
解基层“求贤”之渴,聚焦企业主力军,激发创新主体活力。
 
人才聚则企业兴,企业兴则产业旺。江苏抓住人才这个最大支撑,分类推进、精准施策,全力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瓶颈、“成长中的烦恼”。领军型企业是高端人才集聚的“吸金石”“聚宝盆”。江苏“量身定制”专项政策,引导各地支持一批创新能力强、引领作用大、发展潜力好的领军型企业,挂钩联系、“特事特办”,“一企一策”给予支持。引导领军型企业建设平台型公司、产业创新联盟,发挥龙头作用,带领产业链企业做大做强。大力推进减税降负,建立跟奖跟补机制,通过用人补贴和税收奖励等形式,支持企业引才用才。今年,省财政专门拿出巨资给予引才用才显著单位资金奖补,其中大部分为民营中小微企业。积极营造公平营商环境,推动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尖”发展,努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单项冠军和隐形冠军。“一头连着科技和创新,一头连着产业和市场”。科技企业家已成为江苏创新创业的“最强大脑”。紧密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实施科技企业家支持计划,在全省范围内遴选1479名优秀企业家,通过组织高端培训研修、政策项目倾斜、平台资源导入等集成支持,着力培育一批既通科技、又懂市场的复合型“帅才”。   
 
破人才“融资”之忧,聚焦金融主抓手,强化资本纽带作用。
 
没有“第一口奶”,一分钱也能难倒创业英雄汉。为打破僵局,让人才与金融牵手共创、共赢,江苏一手向金融机构出台激励政策,一手关注创业领域的“早”和“小”,创新金融手段,撬动社会力量,在企业项目种子期扶一把、初创期拉一把、成长期推一把,努力将人才企业项目先扶上马、再送一程。“线上+线下”打造便捷融资平台。创业融资,既要相对便宜,更要高效便捷。江苏出台金融支持人才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各类金融产品“一网通”。依托国内知名创投机构,成立江苏人才创投联盟,全国100多家投资机构加盟,设立项目路演中心,建设上市培育基地,打造资本招引人才、资本服务人才的重要平台。“政府+市场”撬动多元资本力量。江苏加强与银行、投资、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合作,推出“人才贷”“人才投”“人才保”“人才板”等系列“人才号”金融产品。不断完善创新创业人才风险补偿贷款机制,支持商业银行为人才提供最高1500万元的免抵押、免担保纯信用贷款。

“在看”

1. 本文稿内容较多,请先下载后再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2. 为防止用户资源被随意传播,本站部分文稿需要会员才可阅读或下载,请予谅解与支持!
3.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或网络,仅作为参考学习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范文参考 >江苏组织部部长郭文奇《产才融合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没有“第一口奶”,一分钱也能难倒创业英雄汉

内容仅供学习,如需复制请赞助会员,赞助后即可全站范文免费复制!


赞助会员请点击:开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