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区教科局杨治国局长在全区春季开学教师视频大会上的讲话
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
从做好老师开始
在全区春季开学教师视频大会上的讲话
(整理稿)
杨 治 国
今天,我们以这种方式开启2020年的工作,也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此次会议,面对全区1700余名教职员工,如此大规模,也是第一次,我也很忐忑。这次会议,既是安排当下一些具体工作,也谈谈我对教育的一些思考,在此与老师们共勉。
一、抗疫实践再次告诉世界: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中国好是具体的,现实的
岁末年初,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袭大江南北。这场疫情,暴发于“九省通衢”湖北武汉,扩散在人流规模最大的春节假期,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疫情发生以来,全民抗疫,雷霆行动。较之世界其他国家应对疫情的防控措施和效果,为什么我们国家在短时间内能取得明显成效?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得益于仁爱之心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这些重要论述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和执政为民的责任担当,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疫情发生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举国上下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从大年初一至3月18日,54天,7次政治局专题会议,截止3月12日,47天,16次中央领导小组会议。期间,习总书记4次赴北京、湖北、浙江考察调研,李克强总理先后几次考察调研,孙春兰副总理以指导组组组长身份常驻武汉。从耄耋院士到“90后”“00后”,警察、医生、疾控人员、各级干部,特别是社区干部,基本无“年”,无节假日。可谓医无私,兵无畏,民齐心,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社区工作者奋战一线,湖北人民识大体顾大局,亿万人民手相牵心相连,一场力度空前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全面打响,14亿中国人民在共克时艰中勇毅前行。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湖北武汉和全国援鄂医疗队的医护人员白衣执甲、逆行出征,不怕牺牲、连续奋战,哪怕脸颊被口罩勒到溃烂、双手被汗水浸到泛白,哪怕在手术室外席地而眠、没时间上厕所不敢吃饭……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希望留给患者,一群群英勇的“逆行者”,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其二,“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得益于智勇之策
疫情发生后,从成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向湖北派出中央指导组,到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国上下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武汉封城,对党和国家来说,这是“一个壮士断臂的决定”。但为阻断新冠病毒向全国蔓延扩散,湖北人民、武汉人民不畏艰险、顽强不屈,勇敢同疫情作斗争,用一己“隔离屏障”,护山河手足无恙。在这场抗疫战争中,中共中央强化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构筑起与疫情斗争的人民防线;坚持全国一盘棋,广泛调动各方面力量,使全党全国人民拧成一股绳,实现了疫情防控形势的大逆转。我们看到,一声号令,全军4000多名医护人员火速驰援武汉,驻鄂部队抗击疫情运力支援队通宵达旦调运物资;一声号令,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夜以继日,方舱医院改造分秒必争,快速实现“人等床”到“床等人”。我们见证了湖北、武汉换帅,见证了国际合作。当遭受疫情袭击之时,中国及时主动与世界分享有关病毒科研成果,最大程度满足世界对疫情的信息需求;在疫情蔓延全球之际,中国慷慨无私与世界分享防控和诊疗方案,向多个国家派出医疗专家、捐助医疗物资。
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危机之时,正是因为我党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智勇之策,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指引着方向,防控形势才得以逆转。
其三,从东西方的态度和结果中,看中国制度的优越所在
截至3月30日早上9点,美国总人口 3.3亿,累计确诊135785人,死亡2436人;英国 总人口6600万,累计确诊18143人,死亡1228人;中国总人口14亿,累计感染82451人,现有感染3200人,累计死亡3311人。
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防控措施,不同的应对理念,导致了不同的防控效果。事实胜于雄辩。这也再次让我们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感受到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在这场严峻考验中,我们看到了挺立风雨的坚强脊梁,看到了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看到了休戚与共的责任担当。面对空前的疫情,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水不停,电不停,暖不停,通信不停,物资供应不断,社会秩序不乱……只有中国,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做到。
其四,我们应当对东西方价值差异进行再认识
人权、自由、民主,这是西方政治宣传中经常所标榜的。西方主流话语一直说人权、自由、民主都是普世价值,也就是不分民族、不分国籍、不分种族、不分贫穷富裕,都应该有的人权自由和民主。所以西方它存在一个价值观外交,也就是以普世价值为基准推动它的外交。
但我们有我们的价值观。比如我们坚持把民生放在人权的第一位,用实际行动消除绝对贫困,以“两不愁三保障”解决老百姓生存问题;我们提倡在尊重他人前提下的相对自由,倡导有责任担当的言论自由;我们有民主也有集中,在灾难面前,我们的民主集中制,更能彰显其优势,能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次抗疫,西方人有不戴口罩的自由、有不受隔离的自由,有疫情防控议而不决的民主,这些普世价值观,似乎助长了“新冠”的狂虐。我们高度重视仁爱,高度重视团结,高度重视和谐,高度重视责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我们国家追求的价值所在,这也是中国两千年来的思想结晶。因此,我们有足够的理由自信、自豪。
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民教子是我们的共同责任
现在,我们反思一下,“新冠肺炎”为什么会肆虐?我想,可能还是不自律带来的人祸吧。新冠肺炎病毒被科学家确定为某种动物携带的病毒。这是2003年果子狸传播病毒引发非典疫情后,人类再次因食物链紊乱遭受惩罚。 整理,“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教育是否还没跟上?84岁钟南山为什么依然为国家首席专家?是否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表明,我国中青年人才力量还很薄弱?教育的职责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民教子。如何担当起这份使命?希望老师们做好两个方面。
(一)教会学生认识“人”,做好学生人格建设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其中,传道排在第一位。什么是“道”?所谓“道”,就是真理,包括天道、地道、人道。做教师,就是要传播真理。
首先要教学生懂得人是大自然中的一员。江河湖海、平原山川、花鸟虫鱼,均有自己的生命,要有敬畏之心,要热爱自然。
其次,要让孩子懂得生命属于自己、父母、家人,而生命只有一次。动植物也有生命。“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表明,人类不尊重生命,不尊重自然,不善待动物,是要受到惩罚的。在这方面,我们应当向西方教育学习。两千年前,先哲告诉我们,人的头上是天,脚下是地,人与天地要共和共生。
同时,老师们还要让学生懂得爱护地球、珍惜水、爱护动植物,就是爱护自己。要渗透劳动教育,懂得劳动是生存的需要,也是成长的需要。要教会学生如何独处,与他人相处,与自然相处。懂得人与人和合与共的道理。“和合”语出《国语》《管子》。“和”表示不同事物、不同观点的相互补充,是新事物生成的规律。“和”重在表达心性相通,能发生积极的化合反应。如一个杯子里的水和乳,水乳交融。“合”则重在表达物理上的相容、相处,形式上可以合在一起,如一个杯子里的油和水,上面是油,下面是水。“和”“合”互通,荣辱与共、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人们常说,教育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老师们要把这些理念时时渗透,处处引导,帮助学生完成人格建设。这不只是语文老师、班主任或者思品老师的事,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二)教会并认识我们的民族、国家和世界
我们国家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约5000年文明史,约2500年有文字记录的文明史。中国是四大文明中唯一没有断代的文明。这些知识不仅要让学生知晓,还要让他们铭记。追求“统一”是刻写在我们民族骨子里血液里的基因。老师们要通过各种活动,用讲故事的方式,不断激发孩子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共产党的领导,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都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基于中国国情自主探索的结果。要告诉孩子们互联网、大市场,地球村、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概念。当危机来临时,任何一个国家和每个个人都是渺小的。关乎地球和人类存亡之时,唯有集中所有力量形成共同体才有希望共渡难关。这个共同体中,每一个国家乃至个人都是一个小我,像一滴水,汇聚成人类命运的长河。
三、在读读写写中成为好老师
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师范大学,发表了“四有”好老师重要讲话,专门强调,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队伍,是学校办学的重要任务。
如何才能成为“四有”好教师?如何才能培养有家国情怀、有集体精神、有创新思维的新时代人才?答案只有一个:读书、读书、再读书。
教师职业是长长的马拉松,需要不断“供氧”才能跑完。人的心智不会随年龄自然生长,反而像骨质疏松一样出现“脱钙”反应。读书就是补知识之“钙”,补思想之“钙”。
也许有老师会说,自己就教个小学一、二年级数学,用得着读书吗?当然用得着。数学是一门训练思维的基础学科,不仅仅是解决“1+1=2”的问题,还要让学生明白“1+1”为什么等“2”,怎样演绎归纳。这就是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如今的孩子获取信息的方式多、渠道广, 整理,面对一个知识贫乏、教学方式陈旧、思维僵化的老师,他们会喜欢吗?所以,做老师要不断学习,不断读书,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即使读无用之书,终究也是有用的。读书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即使今年59岁。
不仅要多读,还要多写。写方知思想之不成熟,知识文化之不足。无论你是教了30年的老教师,还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读和写都应该成为你工作生活的一部分。就像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一样。从现在开始,到正式开学还有20天时间。希望大家用好20天读书培训的黄金时间。
“读着读着,你就丰满了。写着写着,你就深邃了。坚持读读写写,你就进步了,而且不知不觉。”这是教研室语文教研员刘琼英老师分享的肖培东老师的原话,借此勉励大家,愿读写伴大家终生,成就幸福人生。
四、谨慎开学复课:看好门,管好人,备好物,护好校
开学在即,各学校重点要做好四件事——看好门、管好人、备好物、护好校。
首先,我们要知道,天上不会掉“新冠”。实践证明,“新冠肺炎”可防可控,不可惶惶,但也不可大意。遇到困难,不回避、不制造焦虑情绪,积极探讨,因地制宜想办法。
各学校要制定出可操作的开学预案。事事明白,人人明白。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开学当日守好门,学生扫码测体温入校,申报将康卡,要做到流程有序,要做到流程有序,人员定位。同时,应急预案也要有可操作性,重在对发热、咳嗽人员(包括学生、教职工、施工人员)的识别和处置。春季是流感易发季节,低年级学生和幼儿园孩子极易感冒发烧,如何有效甄别流感和“新冠肺炎”特别重要。不要因一点风吹草动就引发舆情,引起热议。即使出现舆情,也要及时做好沟通、解释,最大限度保持公开、透明,这些细节各位校长务必想在前面。
近期校园最好实行封闭管理,走读生尽量住校,降低放假频次。要科学消毒。消毒不是越多越好,应严格按照消毒指南,注意浓度、比例、消杀次数,不能引发次生灾害。本学期,食堂开始适用新法规。也是史称最严格的食堂管理法规。一定要对食堂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严格按流程、按要求操作。
另外,师生心理健康干预疏导也很重要。老师们在假期开展线上教学很辛苦。要管理学生,要做家务,还要承担其他工作,不能因此陷入烦乱和迷茫,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相信困难是暂时的,没有不可逾越的冬天。 整理,同时,大家要特别关注毕业班学生、疫区返回、留守、单亲、家庭突然变故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六年级至初中段学生是重点。
看好门、管好人、备好物、护好校,越是紧要时刻,越要保持定力;越是任务艰巨,越要扛起责任。
90分钟时间,与大家分享我对当前形势和教育的一些思考。如果哪些讲得不好,请原谅;如果你觉得态度还好,请点赞。
2. 为防止用户资源被随意传播,本站部分文稿需要会员才可阅读或下载,请予谅解与支持!
3.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或网络,仅作为参考学习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范文参考 >朝天区教科局杨治国局长在全区春季开学教师视频大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