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话是重要的领导方式,也是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会讲话,讲务实管用的话,讲干部群众爱听的话,文章指了方向、教了方法。学的目的是用。文章明确提出“讲话发言水平一靠感情、二靠责任……”感情、责任体现的是发自内心负责任的态度。讲的话要对自身负责。就我们自身而言,讲好每一次话,不仅展示个人形象、素质、能力,更是干部群众评价组织识人、用人鲜明导向的重要依据。文章开篇讲述了作者三次成功演讲推动三次人生跨越的人生经历。从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会讲话、讲“好”话,“表”在外,“神”在内;没有“内秀”,难有“外优”。因此,我们必须抱着对组织、对自身负责的态度,注重学习积累,持之以恒地多读书、读好书,学理论、学业务,开阔我们的视野,提升我们的哲学思维和思辨能力,丰富我们的知识储备和表达能力;注重思考积累,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以深刻的思想启迪人,以鲜明的观点打动人,以务实管用的工作举措引导人,努力把每一次讲话讲好,展示好个人能力素质,树好个人形象,回报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期盼。讲的话要对群众负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使用“钉子论”“补钙论”“总开关”“打老虎”“拍苍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撸起袖子加油干”等脍炙人口的话语,向全党全国人民系统阐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令人印象深刻,更易于被人接受和理解。我们基层党员干部要讲出接地气的话、群众爱听的话,前提是多到基层去,多到群众中去,了解干部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学会说群众懂得的话,增强讲话的温度和感染力,这样才能拉近与受众者的感情与心理距离,把话讲到群众的心坎上。讲的话要对发展负责。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它体现在讲话上,就是要敢于讲真话、报实情,用事实说话,用实招解决问题。在党的七大上,针对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最后胜利的形势,毛泽东却专门讲“准备困难”,一口气列出了我们党可能面临的17条困难。毛泽东实事求是地亮家底、道实情、讲困难,并没有影响全党的信心,而是更加增强全党同志的忧患意识,对可能面临的各种困难,“准备想各种办法对付之”,因而掌握了战略主动,夺取了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我们要把上级的指示要求贯彻落实好,把各项工作安排部署好,说到底就是要讲受用、管用的话,讲道理,让人记得住、印象深、能共鸣;讲办法,让人觉得很实在、很管用、能落实。 朱自清曾经说过:“说话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天天说话,不见得就会说话;许多人说了一辈子话,没有说好过几句话。”套用到党员干部讲话上,要讲“好”话,我们还要经过持续的思想历练、素质历练和工作历练。
学习《我的讲话观》后,深刻领会到讲话发言的重要性、必要性,也进一步增强了抓好日常学习积累、提升讲话发言水平的自觉性、主动性。简要来说,就是要做到“博大精深”。博,就是要博学多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群众学习;既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向专家学者学习,也要向国外有益经验学习”。要通过各种书籍了解过去、理解现在,夯实思想根基、受到智慧启发,用科学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充实自我,把思想通过讲话正确地表达出来,达到“听得进去、讲得清楚、取得共鸣”的效果。大,就是要大有见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学习先进的知识理论与上级政策时,要避免“大而化之、纸上谈兵”,必须结合当地发展客观规律,思考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运用理论、在实践中如何拓展理论,才能让讲话变得言之有物、生动引人。精,就是要精益求精。文章中提到“语言的本身是承载内容的”。讲话能否引起共振,能否讲出关键,能否达到目的,关键在于内容是否精准,思想是否深入。随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加快,要通过多种学习渠道,做到精通各项工作本领、精准研究各项政策,精确把握上级安排部署,为讲话“丰满羽翼”,避免出现“假大空”。深,就是要深入一线。今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决战决胜三大攻坚战的历史交汇之年,各项工作都是重中之重、艰中之艰。在各项工作中,必须要以“钉钉子”的精神,深入工作一线,严把工作质量关,既做到在会议中讲的明白,也做到在一线中干的“精彩”。
这两天,我反复学习了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周文彰教授的《我的讲话观》,从他感情真挚、发自内心的话语中,让我看到了周教授独特而富有个性化的语言风格,充满了语言魅力,学后让人受益匪浅。 我在部队当新兵时起,就经常看《演讲与口才》,这本就传播演讲艺术的杂志,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而周教授的《我的讲话观》,让我感到更接地气,更贴近领导干部的工作实际,值得我们学以致用。讲话,既是一种思想观点和能力水平的展现,也是领导艺术和技巧的反映,同时也是一个人立场、态度、方法和感情的表达。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发表了若干次的重要讲话。这些讲话让人听后觉得很过瘾、很解渴、很兴奋。他的许多观点成了听得进、记得住、传得开、用得上的经典名言,入耳入脑入心入神。 结合学习周教授的《我的讲话观》,我认为,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共产党员,就像周教授所说的,讲话发言水平不在于语言本身,而要靠感情、靠责任、靠思想、靠素质、靠功夫。因此,只有对党忠诚,思想坚定,对事业担当,对人民负责,并且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总结,我们的讲话艺术一定会更加精彩。
要加强学习,做到厚积薄发。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讲话发言水平要靠思想、靠素质、靠功夫。但思想、素质、功夫从何而来?就要从日积月累的学习中来,必须深入广泛的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业务知识和哲学、经济、文学、历史等知识,通过台下十年功的“厚积”为台上一分钟“薄发”积蓄坚实的力量。 要有的放矢,聚焦主题主旨。一场好的讲话必须紧密围绕主题,针对问题解决问题,并根据不同听众进行调整,才能让讲话主题突出、主旨鲜明、生动充实,才能富有灵魂。要言之有物,力求发言实效。讲话切忌“假大空”, 要做到言之有物、事实说话、寓理于事,才能达到推动意识提升、推动问题解决、推动机制完善的工作成效。
周文彰教授指出“讲话发言水平不在于语言本身,语言是内容的外壳,是承载内容的,讲话发言水平要第一靠感情,第二靠责任,第三靠思想,第四靠素质,第五靠功夫”。在讲话发言中要做到上述“五个依靠”,实则体现了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能力素质和务实程度。靠感情、靠责任的讲话反映了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只有具备解决问题、服务群众的责任担当精神,才会在讲话中体现出对群众的感情,才会与工作实际深度契合,从而与听众引发共鸣,让听众听得进去,听出效果。靠思想、靠素质的讲话反映了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讲话发言是党员干部能力素质的外在表现,有思想、有观点的讲话才能理清事情脉络,体现出工作的格局、思路和方式方法,才能说得清楚明白,进而达到做得清的效果。靠功夫的讲话反映了党员干部的务实程度。“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体现了工作经验、知识学习等日常功夫积累的重要性,务实重干党员干部的讲话内容必定会贴合问题的本源,呈现出真实,呈现出水平。
言与行孰轻孰重。不能将领导干部的作人方法混同与工作方法,工作中要重视语言表达,讲话是重要的领导工作方式,对领导工作来讲,说就是干,干大量表现为说。讲话发言水平如何,是领导能力高低的表现,是执政能力强弱的表现。身体力行是指领导干部的人品,不仅能冲锋在前,还能动员大家一起干才是合格的干部。更多时候,言是大量的,行是少量的。 内与外缺一不可。领导干部讲话的受众分内外两个方面,二者缺一不可。对内是面向班子、部下、群众,主要是组织、动员、说服,从而达成一致的行动力;对外是面向上级、客人、社会等,主要是汇报、介绍、宣传,呈现工作,获得支持和指导。讲话的魅力来自于内功。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做到思想上能够沟通,理论上能够说服,业务上能够指导,汇报有思想,介绍有特点,宣传有激情就必须要做一个有情怀的干部,让讲话充满感情;要在沟通能力、理论水平、业务能力上高标准要求自己;要不断地学习,全面地了解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大量地占有信息,注重平时积累,提升知识素养。
1. 本文稿内容较多,请先下载后再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2. 为防止用户资源被随意传播,本站部分文稿需要会员才可阅读或下载,请予谅解与支持!
3.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或网络,仅作为参考学习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范文参考 > 学习《我的讲话观》后,领导干部谈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