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青年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衡阳。“北雁南飞,至此歇翅停回。”衡阳因此得名雁城。北方的大雁飞到这儿,就不再南飞,爱上了衡阳这座美丽的城市,她到底有多吸引人呢?且看范仲淹笔下的《渔家傲?秋思》写道:“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大雁为了去衡阳,没有丝毫在塞外停留的想法。如今,你们也是一群飞临衡阳的大雁。湘江之畔,回雁峰下,让我想起了曹操的《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在衡阳,在龙家坪,中铁五局二公司已经向你们伸出了筑巢可依的橄榄枝!二公司真诚地欢迎新成员、新朋友加入到我们这个大家庭中来。因为有你们的到来,公司机关这几天一直洋溢着青春与活力。看到了你们,让我回想起了二十年前的自己。2000年7月,也是如今这般炎热的夏天,我一如今日的你们,走进了二公司的大门。二十年光阴如梭,刹那芳华。二十年岁月沉浮,弹指一挥。我从当初的一名学生、懵懂少年,成长为二公司党委书记。以我自己的现身说法,只想告诉在座的诸位,二公司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单位!二公司是一个充满机会的单位!二公司是一个充满公平竞争的单位!只要你今日肯努力,二公司明天定不负于你的青春与韶华!当你们走进机关大院时,一定看到了我们打出的“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主题欢迎词,或许这几天里,你们听到更多的是“欢迎”二字,今天在公司正式的见面会上,我将如何来欢迎你们呢?第一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2000多年前孔子的好客之情。第二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是1000多年前曹操的求贤若渴。第三句:“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这是上个世纪建国初期毛泽东主席对青年人的殷切期望。二公司自1964年诞生以来,经过历届领导班子辛勤开拓,几代职工心血浇灌,非常注重项目文化的建设和企业文化的提炼,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拼搏、严细、求实、创新”的企业传统文化。但实践证明,企业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也要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外部形势的变化因地制宜地做出调整和修正。这不是说把旧有的直接推倒重来,另起炉灶,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精神内核是一脉相承的。今年,五局从企业实际出发,大力倡导诚实、求实、务实、崇实的“实”文化,以“实”引领新时代企业高质量发展。那么,“实”文化是怎么来的呢?其实无论是从文献寻根、湖湘溯源、党史追本还是五局铸魂,都有“实”的映照。“实”,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哲学领域的重要范畴,是对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批判继承、创新发展与灵活运用。是《易经》书中“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是战国时期《荀子?解蔽》书中“惠子蔽于辞而不知实”;是东汉史学家班固《汉书?河间献王传》笔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是明代张居正《翰林院读书说》:“二三子不思敦本务实,以眇眇之身,任天下之重”。“实”,是对湖湘文化核心精神的再次提炼、外在显化和大力践行。从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来;从胡安国、胡宏父子“留心经济之学”中来;从王夫之“言必征实、义必切理”中来,从魏源“以经术为治术”中来;从曾国藩“以礼经世”中来。“实”,是对中国共产党党史的深刻总结、成果转化和精髓诠释。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是“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干兴邦”;是“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五局人始终在践行“实”文化:从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再到宝兰线、湘黔线、南昆线、京张项目,从乌鞘岭隧道、家竹箐隧道到壁板坡隧道,再从青藏铁路、拉日铁路到拉林铁路和马上要上马的川藏铁路,一代代五局人始终把响应国家号召、为铁路建设事业做贡献放在第一位。我们战天斗地、乐观自信;我们栉风沐雨、远离亲人;我们敢于胜利、勇争第一,永远是干最难的从不畏难,干最苦的从不叫苦,付出的比谁都多,获得感、幸福感、存在感比谁都少,总是踏踏实实干活,勤勤恳恳干事,老老实实做人。所以我们说,无论是从五局历史的积淀,还是从当下中国改革发展的进程,“实”的内涵早已深入人心。所以,当前推行“实”文化,既是历史的传承,也是时代的选择。为了让大家继承和发扬这种“实”文化,作为传家宝一代代传承下去并不断丰富它的精神内涵,在新时代赋予它更多的历史意义,我们便把这种理念凝聚提炼成一句话:敦本务实、行稳致远。“敦本务实”,提倡崇尚根本,注重实际。“行稳致远”,追求快慢有度,疾徐适中。一步一个脚印的稳健,才能走出长远的道路。实是根本,稳是前提,远才是终极目标。怎么理解呢?个人认为:“致远”是我们的根本目标,“行稳”是我们实现目标的前提条件,怎么才能行稳?有两个关键点,也可以说是宏观性的,也可以说是理念性的,就是“敦本”和“务实”。“敦本”和“务实”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积淀和坚守,不会是一蹴而就的捷径。“实”文化于二公司人而言,有更亲切的认知。因为在几十年的企业发展过程中,二公司形成的传统文化就是:“拼搏、严细、求实、创新”,一个“求实”让拥有56年历史的二公司深深地打上了“实”的烙印。“实”文化的核心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四句话:立企诚实、发展求实、工作务实、导向崇实。希望我们每一位都能厚植“实”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凝心聚力、实干到底。前面跟大家讲的都是关于公司的相关情况,想必大家对公司都已经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现在我想以个人的角度,作为一个二公司的过来人,跟你们谈一谈心里话。从现在起,你们的身份已经彻底转变,开始踏上了新的征程。这个征程不单是指职业生涯,更是前路漫漫的精彩人生。不知道大家是否在抖音上看到过撒贝宁的“人生是一场修行。”人生修行包含酸甜苦辣,这其中的情感千千万万,而撒贝宁用中国古诗词把它们串联在一起,诠释了面对人生这场修行时,我们应如何面对?怎样面对?作为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我们应该怎样去修炼自我、充实灵魂呢?我给大家提几点自己的思考,这也是我对大家的希望与寄托。这里我提一个“文商”的概念。什么是文商?所谓文商,是指文化智商,表现为一个人对文化的理解和适应能力。提高文商,是从根本上提升一个人的整体气质,它的实质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一个人的文商高了,不仅有助于你平时的清晰表达和有条理的思路,还会让你在人际交往中学会更好地倾听和恰如其分的互动与共鸣。放到实际的工作和生活来说,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跨地区、跨文化的合作越来越重要,对地域差异和文化差异的考虑是合作能否取得成功的先期条件,我们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必须提升自己的文商。文商不是天生的,是后天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我们说培养文商。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渠道来培养文商呢?其实途径很多。而阅读就是一种重要的方式,在阅读对象上,应该更多地选择纸质书籍。通过不断地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自有一股“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儒雅。大家都要努力培养阅读学习的良好习惯,大力弘扬勤奋好学、学以致用的良好风气,把学习作为成长进步的原动力,作为工作生活的一部分,孜孜不倦,锲而不舍,长期坚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业务能力。对于女生而言,读书也相当重要。在今年3月8日与女职工的座谈会上,我提出了“品味书香、优雅人生”的观点。要成为一个举止优雅、待人处事落落大方、举手投足和一颦一笑间都蕴含着儒雅气质的知性女人,与文化素养息息相关。因为知性女人的智慧和美丽,是由内而外的美,是气质和韵味,这种美丽是靠后天的修养和文化的积累。所以,大家要以书为伴,饱读诗书,品味书香,便可使生命充蓄森林海洋的能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的三段话,他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南宋晏殊的词,说的是立志。刚入职场的年轻人容易对人生迷茫,孤独而不知前路几何,犹如山长水阔知何处?所以要先立志,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北宋柳永的词,说的是坚守。在追逐的道路上,人往往求之不得之后形容消瘦却仍要继续追逐无怨无悔,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孤独,要有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整理,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南宋辛弃疾的词,说的是获得。在经过多次周折和磨练之后,逐渐成熟起来,能突然间豁然领悟贯通,功到事成。这是用血汗浇灌的鲜花,是用毕生精力铸造的大厦。人生经过“立、守、得”三重境界之后,收获的往往是成功,在经历人生的每重境界过程中,我们会面临许许多多的选择。大家要慎重做好人生这道选择题,因为最终当你回过头来看的时候,我们的选择要经得起理性的思辨,经得起岁月的审视,经得起内心的拷问。用理想引领选择。德国作家歌德曾说过:“人人心中有盏灯,强者经风不熄。弱者遇风即灭。这盏灯,就是理想。”电影《无问西东》里王力宏那一段特别感人,他饰演的沈光耀是一名优秀的清华学生,家庭富裕,个人起点很高,但他在个人发展和国家兴亡面前,依然选择了投笔从军,即使面对母亲的伤心,他也毅然选择以国家为重,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我们不一定要像电影主人公一样都要拥有伟大的政治理想,但是在我们成长过程中,需要有理想引领我们前进。因为成功需要一个理想,心中没有理想,生活便索然无味,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用奋斗诠释选择。任何一种选择都意味着一种追求、一份承诺、一份责任。职业、婚姻、家庭都是如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坚守对责任的承诺,奋斗是对责任的最好回应。现代选择学之父迈克尔?雷在《成功是道选择题》中写道:“选择很重要,但努力是做出选择的基础。只有先努力获得足够的人生积累,才有选择的机会和能力。”很多人只知道选择很重要,却不知道后半句:“不努力的人,连选择的资格都没有。”我曾经在去衡山祝融峰的路上遇见过一个双腿截肢的中年男人,靠着垫在截肢处的轮胎独自匍匐前行爬向山顶。这个过程,在他看来就是奋斗。所以说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该奋斗的年龄不要选择安逸。用匠心兑现选择。尽责尽善、精益求精是对职业选择的最好尊重,国家提倡“工匠精神”,2016年国务院把培养“工匠精神”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曾说过:“企业家要像匠人那样,手拿放大镜仔细观察产品,用耳朵静听产品的哭泣声。”工匠精神是专注,像铁匠抡锤砸铁,纵使烟熏火燎、汗流浃背也一如既往,一锤接着一锤砸总会敲出精美的器具;工匠精神是严谨,木匠以角尺度量世界,一尺一寸在他眼中都有规定,毫厘之间便是严谨,每一块木头之间的衔接才能做到严密契合,每一件作品才显得精致无暇。用底线约束选择。我们为美好的理想而来,为国家的发展、为社会的进步、为家庭的幸福、为个人的成长而不断努力。但是很多人的美好初心因利而变,因为底线的失守,很多人的追梦之路半途而废。“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原本相近的起点,相近的本性,为何会渐行渐远甚至是南辕北辙?原本曾经的同窗,曾经的同事,经过岁月的洗礼,有的踏马看长安,有的铁窗困囚徒。在纷繁复杂的选择机会中,有人选择遵守规则,有人选择逾越红线。中央电视台曾播放的中纪委纪录片《永远在路上》,那么多高级干部出事,从来都不是上天的安排,他们的变化不是一朝一夕,而是一点一点出现了选择性偏差。用文化升华选择。谈到文化,我首先会联想到刘禹锡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还会想到平常生活中几句调侃人的话:“有知识,没文化”、“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那么到底什么是文化?一个人有没有文化,并非看他的学历有多高。有学历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没学历的人,不一定没文化。读很多书,拥有很高的文凭,和有没有文化,有时完全是两码事。比如疫情期间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袍”“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照两乡。”这几句诗是不是很美?这就是文化的魅力,可惜我们听到这些诗却是源自日本人之口。没有文化,我们连喊口号都喊不赢别人,别人从我们老祖宗的《诗经》里找寻文化,我们还一直停留在“加油、不哭、雄起”,确实是当代中华文化的可悲。有文化和没文化的人看世界的视角都不一样:他们看见夕阳余晖和飞鸟时,想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好多鸟,好好看。他们陷入思念和忧愁时,想的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而不是:蓝瘦,香菇。很多时候文化是一种隐性的存在,是一种人生的准则,也许看不到,但很重要。它会让你思想更丰盛、选择更高级、做事更自主、生活更充满情趣,能让自己内在力量更强大。曾国藩有句名言:“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这句话分别告诉我们对于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不同态度。既往不恋:是对已经过去的事,我们不要再留恋,因为这些事情已经无法改变,我们哪怕整日沉浸在其中,过去的事情也不会因此而改变。对于已知的坏事物,何不选择遗忘,选择丢掉。当下不杂:是指当下的事情才是我们人生中最珍贵的,活在当下,不要思前想后,保持心绪平静不杂乱。脚踏实地的我们才有资格仰望星空,去追求自己的所爱的事情。未来不迎:是告诉我们对于未来的事情,变化莫测,没有人可以预测,我们不要刻意的去迎合它,因为未来的变数太大,过多地憧憬于明天不如专注于当下才是根本。我对最后一句话做了调整,把“未来不迎”演变成了“未来可期”。对于我们能把握的当下,不要因利而杂、因惑而杂、因势而杂。未来可以不迎合,但依然要期许,我们要拥有计划,我们要充满信心,为了完成自己的计划,达成自己的目标而不懈努力,这样我们的人生才更加富有动力。希望你们能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阅读,提升文商,勤于观察、勤于思考,不断提升个人综合能力;希望你们能不断成长进步,爱岗敬业,求实创新,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为二公司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希望你们能学会沟通和合作,学会换位思考,增强自己的团队意识、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希望你们能心怀兴国之责、惠民之心,奉献于国家、奉献于企业,敢为天下先,无论失意失落、得志得意,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希望你们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努力让自己学一些理论、写一些文章、考一些证件、多一点思考、少一点浮躁、存一份敬畏、留一份回忆;希望你们能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敦本务实,行稳致远,从基层做起,从点滴做起,不好高骛远,在追求事业成功的道路上永葆激情,都能拥有一个无悔的青春!亲爱的青年朋友们,这里可能有很多是湖南人,也有很多来自其他地方,作为当代读书人,你们是天之骄子,也是令人羡慕的“后浪”。你们来到湖南,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湖南人,我不得不跟你们提起岳麓书院。岳麓书院坐落于湖南长沙岳麓山下,始建于公元976年的北宋。或许有很多人去过这个地方,在过去的一千年间,岳麓书院已经成为了我们读书人心中的一座丰碑。书院大门口有一幅著名的对联:“唯楚有材,于斯为盛。”八百年楚国,才俊倍出,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楚国三闾大夫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正是屈原在汨罗江畔留给我们后世读书人跨越两千年时空的呐喊。两千年来,路依旧漫漫,依旧修远,后人依旧在上下求索。求索的道路上,我们有太多似曾相识的迷茫:现代人面对迷茫时会说,“犹如苍蝇掉进了玻璃杯,前途一片光明,却无路可走。”古人的迷茫更具诗情,“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越是迷茫,你越是望不见希望的路,因为你所见,“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今年的夏天,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元元在毕业典礼上致辞:“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于是乎,迷茫、彷徨、畏难,不能成为我们的当下,更不是我们的未来,可曾听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怎样看待未来?曾国藩说,“过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文正公的话流传很广,可还有一句话于我印象很深,却记不起来出自何人:“今日即未来。”由此看,未来已来,不在乎你迎与不迎。所以,我们只要有目标、只要有信心、只要有毅力,我们就会有希望。什么是希望?“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在寻找希望的路上,我们不缺少机会,缺少的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努力;我们不缺少机会,缺少的是:“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为阑珊处。”的坚守;我们不缺少机会,缺少的是:“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我们不缺少机会,笔扫 千军整理,缺少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我们不缺少机会,缺少的是:“会当凌绝顶,一揽众山小。”的境界。当我们拥有了努力、坚守、豁达、情怀、境界之后,我们其实早已掌握了通往成功与希望之门的钥匙!青年朋友们,你们是时代的“后浪”,请抖擞精神,“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海子说:“以梦为马,莫负韶华。”而我更喜欢东坡的那一句:“诗酒趁年华”!送给你们,也送给我自己,因为我和你,“我们在同一条奔涌的河流!”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中铁五局二公司,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或单位的合法权益,请及时通过后台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1. 本文稿内容较多,请先下载后再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2. 为防止用户资源被随意传播,本站部分文稿需要会员才可阅读或下载,请予谅解与支持!
3.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或网络,仅作为参考学习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范文参考 >中铁五局二公司党委书记|在2020年新员工入职培训上的讲话:乘风破浪 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