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以打造最美地级市为抓手 统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以打造最美地级市为抓手
统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正确的发展思路:理念一新天地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完备、内涵丰富,既是世界观、历史观,也是认识论、方法论;既讲是什么、怎么看,又讲怎么办、怎么干,为我们坚定正确发展方向,努力打造最美地级市,提供了指导思想、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打造最美地级市必须树牢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道路,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嘱托,贯彻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切实转变发展思路,转变政绩观,把生态优美新衡阳建设贯穿最美地级市建设始终,坚决摒弃生态环境为经济发展让路的传统模式,切实增强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结合衡阳生态特色和人居环境整治,不断提升打造最美地级市的基础和底气,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和生活之美。
打造最美地级市必须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追求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是永恒的主题,是永远的进行时。我们坚守初心和使命,常思百姓疾苦,常谋富民之策,以打造最美地级市为抓手,持续推动衡阳经济高质量发展,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解决好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社保、环保、食品安全等问题,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进一步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
二、强化有力的保障措施:一勤天下无难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深刻揭示了新时代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基本路径。衡阳打造最美地级市,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同样需要不懈奋斗、久久为功。
始终依靠人民打造最美地级市。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要我们紧紧依靠人民,就没有战胜不了的艰难险阻,就没有成就不了的宏图大业。”在打造最美地级市的征程上,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团结和依靠衡阳人民,一步一个脚印建设好美丽家园。持之以恒地打造“衡阳群众”品牌,把75万已经注册的“衡阳群众”培育成为“衡阳主人翁、文明志愿者、平安守护人”,让他们成为建设美丽衡阳的参与者、推动者和监督者,彰显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办好“衡州经济发展论坛”、建好院士专家工作站、用好“人才雁阵”行动计划,引导广大衡商和专家学者关注衡阳发展,参与衡阳建设。“我为建设最美地级市献一策”活动正在雁城衡阳蓬勃开展,收到群众的“金点子”达1200余条。
不断提升学习力打造最美地级市。重视学习是中国共产党推动事业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事业发展没有止境,学习就没有止境”,要“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如何实现打造最美地级市,我们不断提升学习力,在学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确保各项事业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进。充分发挥领学促学的“头雁效应”,去年,市委中心组共开展集体学习15次,学习专题27个,有力推动了学习贯彻新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在衡阳城市品牌打造、衡阳TOD建设过程中,我们先后邀请多位专家教授进行学习辅导,让大家开阔视野,将先进的理念转化为衡阳干事创业的青春活力和蓬勃动力。
三、不断彰显建设成效:直挂云帆济沧海
“举网以纲,千目皆张。”我们以建设最美地级市为统揽,围绕规划美、生态美、产业美、人文美、和谐美的具体目标,进一步提升衡阳颜值、气质和内涵,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优化完善城乡规划,努力实现规划美。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的重要作用。打造最美地级市,让衡阳人民“诗意地栖居”,做好规划是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我们紧紧围绕建设“最美地级市”这一目标,以生态优先、服务民生和提升城市形象品质为战略突破口,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精心绘制蓝图,悉心谋篇布局。严格规划实施,强化滨水、临山、沿街和广场、公园、街头绿地等重要空间节点的建设管控,加强地下空间规划管理和利用。坚持保护传统村落、改造旧村落和新建聚居点相结合,合理确定农村新型社区和美丽乡村发展布局,计划到2025年,培育100个以上农村新型社区,创建500个以上美丽乡村精品村。
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实现生态美。“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湖南的生态环境,叮嘱一定要抓好生态建设、守护好一江碧水。我们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三江六岸”生态绿地建设,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持续抓好湘江保护和治理“一号重点工程”,并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治理重点行业和污染物,做好治理与保护两手抓,让衡阳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预计到2025年,衡阳中心城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村庄绿化覆盖率达40%。
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产业美。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有高质量的产业作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近年来,我们争当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领头雁”,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扎实推进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全面落实振兴实体经济“3311”工程计划,布局建设军民融合、有色金属、轨道交通、精细化工、新能源汽车等8大千亿产业集群,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多项指标稳居全省前两位。力争到2025年,引进“三类500强”企业40家以上,创建2个1000亿级园区、4个500亿级园区,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充分展现大城衡阳的风采与荣光。
强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实现人文美。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和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文化能为人民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是城市发展的软实力,衡阳历史悠久、山水优美、人才辈出,有着先天的优势。我们坚定不移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同步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创建。继承、提升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快文化强市进程,力争早日成功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持续开展“船山故里·国学飘香”系列活动,2019年成功举办纪念王船山诞辰400周年学术研讨会等系列活动,积极筹拍衡阳保卫战题材电影《援军明日到达》,为衡阳人民献上宝贵的精神粮食。建设覆盖市县乡三级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广泛开展面向群众、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群众性精神文化活动,提升群众人文素养。
全力促进社会安全稳定,努力实现和谐美。国泰民安,民之所盼。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民族和个人的安全、发展;没有社会稳定,就没有改革、发展的不断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近年来,我们着力打造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升级版”,强力推进综治中心、网格化管理、“雪亮工程”建设,“衡阳快警”空地网巡防一体化矩阵全面建成,一村一辅警基本配备到位。坚持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总揽,“春雷行动”“集打斗争”“禁毒风暴”等集中整治行动取得重大战果,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管控大整治”百日行动,煤矿、烟花、危险化学品行业实现“零死亡”,春运道路交通安保工作多次获得全省第一,为建设最美地级市提供了重要保障。
2. 为防止用户资源被随意传播,本站部分文稿需要会员才可阅读或下载,请予谅解与支持!
3.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或网络,仅作为参考学习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范文参考 >衡阳:以打造最美地级市为抓手 统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