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发言:坚定文化自信,积极履职尽责
研讨发言:坚定文化自信,积极履职尽责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非常荣幸能有这次宝贵的机会,和大家一同交流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的心得体会。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思想深邃,系统回答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为我们照亮了前行的道路。通过近期的学习,结合我作为一名致公党员的身份和职责,有一些不成熟的思考和感悟,想在这里向各位领导和同仁作个汇报,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深化思想认识,在“两个结合”中筑牢信仰之基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它以“两个结合”为根本遵循,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最坚实的理论根基和最强大的精神力量。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不仅是理论上的巨大突破,更是我们实践工作的力量源泉。这让我不禁回想起我们致公党的百年历史与“致公精神”。先辈们“致力为公,侨海报国”,其核心就是对公平正义、公道正派的价值追求。这种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公正”是深度契合、一脉相承的。它要求我们不仅要在理念上认同,更要在实践中去捍卫和实现。在当前社会治理的实践中,尤其是在基层社区治理中,如何通过制度设计,将这种对“公正”的追求落到实处,是我们参政议政需要持续关注的课题。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关键在于制度保障。我们需要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法律和制度体系,确保从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到规则公平,最终促进结果的相对公平,让每一位社会成员都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正义。这正是“致公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体现,也是我们作为致公党员履行职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立足“侨”“海”特色,在应对挑战中巩固文化主体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而文化自信的根本依托,就是文化主体性。在基层实践中,巩固文化主体性并非一帆风顺。当前,一些社会思潮仍在冲击着我们的文化认同,比如通过“矮化”“西化”的叙事来消解我们文化根基的文化虚无主义,以及一些外部势力抱持的文化霸权心态,都对我们的文化建设构成了挑战。作为具有“侨”“海”特色的参政党,我们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文化阵地上,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我们的职责,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化交流,更是要在深刻理解中外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搭建起一座真正能够促进心灵沟通的桥梁。我们要用海外侨胞听得懂、能共鸣的方式,讲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这要求我们必须守正创新,一方面要坚守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另一方面则要积极创新话语体系和传播形式,用富有时代气息的现代表达,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人才荟萃的优势,组织专家学者、文化界人士,围绕如何有效应对外部文化挑战、如何在国际传播中提升话语权等课题,开展深入研究,形成高质量的建言成果,为国家文化安全和文化发展贡献智慧。
2. 为防止用户资源被随意传播,本站部分文稿需要会员才可阅读或下载,请予谅解与支持!
3.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或网络,仅作为参考学习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交流发言 >研讨发言:坚定文化自信,积极履职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