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上关于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的研讨发言

分类:交流发言 时间: 2025-09-19 11:00:03 浏览: 作者:小编

 

在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上关于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的研讨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作一次研讨发言。近期,我深入研读了《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并结合X媒体刊发的全国政协相关理论研讨会精神,感触很深、收获很大。总书记的经济思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既有世界观,也有方法论,为我们在新征程上应对复杂局面、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今天,我想聚焦“制度型开放”这一核心概念,结合我个人的学习思考,从感受、反思和方法三个层面,谈一些不成熟的体会,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汇报,恳请批评指正。

一、深学细悟,把握制度型开放的时代脉搏

初读《习近平经济文选》中关于对外开放的论述,我的第一感受是“一以贯之”和“与时俱进”的完美结合。从沿海开放到全面开放,再到今天强调的制度型开放,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开放的层次也越来越深。特别是总书记关于“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的重要论述,让我深刻认识到,这不仅仅是开放策略的调整,更是一场关乎发展主动权的深刻变革。

过去,提到开放,我们可能更多想到的是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进出口贸易的关税减免,这些是典型的“边境开放”措施。它们在特定历史时期,为我国经济融入全球体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全球经贸格局的深刻演变,特别是近年来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脱钩断链”“小院高墙”等逆流涌动,我们面临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严峻。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仅仅停留在要素流动的浅层开放,就容易陷入被动,甚至被“卡脖子”。总书记高瞻远瞩地指出,要“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这一论断的深意在于,我们的开放正在从“边境”深入到“边境后”,从被动接受国际规则转向主动对接、积极参与乃至引领国际规则重构。这是一种战略上的主动。我体会到,制度型开放的本质,就是要将我国打造成为全球制度环境的“引力场”和“稳定锚”。通过构建一个与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相衔接的、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制度体系,不仅能够吸引全球高端要素资源,更能增强我们在国际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这是一种从“顺应全球化”到“塑造全球化”的深刻转变,体现了大国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二、内观自省,思考制度型开放的实践路径

文稿预览结束,查看原文请点击下方加入会员全站免费下载
1. 本文稿内容较多,请先下载后再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2. 为防止用户资源被随意传播,本站部分文稿需要会员才可阅读或下载,请予谅解与支持!
3.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或网络,仅作为参考学习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交流发言 >在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上关于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的研讨发言

内容仅供学习,如需复制请赞助会员,赞助后即可全站范文免费复制!


赞助会员请点击:开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