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发言:注重方式方法+做好群众工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汇聚强大力量
研讨发言:注重方式方法 做好群众工作 为推进乡村振兴汇聚强大力量
同志们:
今天我们深入学习了“如何做深做细群众工作”,河南、重庆、陕西的三个案例都非常优秀、值得借鉴,进一步深化了我对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解和认识,更全面的把握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找准了工作的结合点和着力点。下面根据分组研讨安排,我结合乡村振兴工作和大家分享一下学习心得感悟: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部署。从党的十九大的“实施”到党的二十大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力度加大、地位凸显,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没有群众参与是走不通的,必须紧紧依靠群众、广泛发动群众,树牢群众观点,做好群众工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是把“话筒”交给群众,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不是坐享其成,等不来、也送不来,要靠广大农民奋斗。”当前,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的最大问题,就是农民参与度不高,内生动力不足。究其原因,还是群众诉求有效沟通的渠道不够畅通,干群“面对面”互动不够,“心贴心”交流太少。这种情况下,干部即使好心为群众办事,但群众“不领情、不买账”,出现了“干部带头干,群众一边看”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坚持把“话筒”交给群众,变“干部讲、群众听”为“群众讲、干部听”,更深层次听取民意、了解民情,畅通民意诉求渠道,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让群众以更大热情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比如在乡村治理方面,浙江他就有一个很好的形式,在社区打造了“邻里中心”,在村里打造了“村民说事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想我们也可以参照浙江的模式打造邻里中心和“村民说事亭”,按照“不拘形式轻松谈,不限时间随意谈,不打板子敞开谈”原则,让群众打开窗子说亮话,痛痛快快提意见,同时,针对收集到的意见和问题,结合智慧网格化工作,统一受理流转,推动问题在群众家门口解决。近期我们也在积极探索成立强村公司、富民工坊,以及在重点镇打造乡村振兴特色项目,我想在这块大家要多发挥群众的智慧,多在群众身上找方法。
二要把“椅子”让给群众,始终保持在人民群众面前的公仆姿态。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时,和农民群众融为一体、打成一片,让人有一种“自己人”的感觉,这种人格上的亲近、感情上的认同,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当前,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基层权力的加强,一些干部姿态高了起来,与群众距离也远了起来。对此,我们坚持摆正主与仆的位置,树立人民公仆姿态,做到把“椅子”让给群众。比如,现在政法系统正在推行“……”工作,市、县政法干警与各镇……重点人员结对,结合实际开展特色活动,我想我们的所有干部都应该多和群众结对连心,例如每月开一次家庭会、干一天农家活、做一件贴心事、吃一顿家常饭、住一晚农家屋,既让干部受教育,又给群众送实惠,在摸清民情中深化了与群众的情感交融。
2. 为防止用户资源被随意传播,本站部分文稿需要会员才可阅读或下载,请予谅解与支持!
3.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或网络,仅作为参考学习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心得体会范文 >研讨发言:注重方式方法+做好群众工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汇聚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