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县委党校干部教育博士工作站专家聘任座谈会上的发言
在xx县委党校干部教育博士工作站专家聘任座谈会上的发言
我是xx省社会科学院一名科研人员,专注研究基础教育,很高兴有机会通过题分吧教育研究院,一起参加“xx县委党校干部教育博士工作站”相关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校的职责使命是帮助党员干部“补钙壮骨、立根固本”,根本遵循是“党校姓党”。现在社会上人们也经常讲这件事、这项工作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应该说,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人有一个很重要的思维,就是“本、末”或“源、流”思维,比如“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或“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就是注重基础、根本、底层、源头,英文是foundation。就此来看我们所从事的基础教育研究,我想到三点。
一、顶层设计
党的二十大首次把科技创新、人才引领、教育发展置于一个有机整体进行集中阐述。国家发展靠科技创新,科技创新靠人才引领驱动,人才靠教育培养供给。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更是把教育、科技、人才这三者作为“国家创新体系”,要求提升其整体效能。这中间,教育强国建设是战略先导,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而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点在基础教育。可见,在国家发展战略部署、总体布局中,基础教育多么重要。这里往往有一个误会,就是基础教育的中考、高考最能吸引社会关注、牵动家庭心神。但基础教育的真正基础或核心在小学、初中、高中,在学生平日的学习成长,在中小学教师的日常生活、发展和幸福。
人们说,要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我想一个人要获得信心和力量,尤其要有文化自信,就得把自己关心思考、手头做的事项,跟国家发展之间的有机、真切联系,在国家宏观行进中所处的基层方位,看清楚、想透彻。而且,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应该说,学生群体是属于数量很大的人民。想到这些,人对自己工作的价值感、意义感就会很足,就能激发信心和力量。
二、工作形式
好多校长、教师都说现在的学生需要“励志”。他们说自己这一代过去在农村,为了“跳出农门”,为了自身发展和家庭幸福,学习动力强劲;但如今学生的家庭条件、社会条件都好了,学习动力就不足,需要打气、鼓劲乃至“打鸡血”。
我很愿意走进学校跟同学们讲,跟他们交流互动。校长、教师也往往说这是“励志演讲”。但我更关注两件事。一是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珍惜少年时光抓紧学习的意识,其中很重要就是对知识本身的热爱,不是因为未来生存压力,而是逐渐找到自身天赋特长并跟所选的学科方向相结合,不浪费、能抓紧、讲方法,就能过上美好生活、就能为社会做出贡献。其实,讲生命离不开知识,没有知识、生命是寡陋的,知识是用来丰富生命的。这理念我要不断在同学们中间去挖掘、传播。二是观念理念、方法行动、成绩成长这三者,观念理念、志向意志固然重要,但只有可实操的方法行动才能将其变成自身“肌肉”,形成自觉、习惯、能力甚至达至无需自觉的自动而为。这就需要走到个体身边,跟他们面对面互动,倾听他们那些点滴的欢喜或无奈,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我发现,人往往是因为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看问题视角“一叶障目”。跟他们一番交流互动、指导服务,他们便觉“神清气爽”,看自己和看世界明亮多了。
2. 为防止用户资源被随意传播,本站部分文稿需要会员才可阅读或下载,请予谅解与支持!
3.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或网络,仅作为参考学习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心得体会范文 >在xx县委党校干部教育博士工作站专家聘任座谈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