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著作选读》学习心得之二
【推荐原文】
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只有扎根脚下这块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文艺才能接住地气、增加底气、灌注生气,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正所谓“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创作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又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作品,让我国文艺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屹立于世。
【来源出处】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2016年11月30日)。
【学习心得】
今天的中国,古今文化、中西文化、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文化交织并存,呈现出从未有过的复杂文化景象。世界文化大交流大交融大交锋给中国文化的发展注入巨大活力,怎样让这一背景下的中国文化发展更有方向感,正成为日益紧迫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现在是距离中华民族文化复兴最近的一个时代,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代化,坚持走自己的路,秉持包容、认同、传承、创新的理念,牢固树立文化自信,才能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感受“百川归海”的博大文化液态,坚定虚怀若谷般的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用这句话强调文明的包容性,“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珍惜。”开放包容的文化心态、海纳百川的文化胸怀,最能反映一个民族文化自信的程度。虚怀若谷包容外来文化,既是文化自信的表现,也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实践要求
2. 为防止用户资源被随意传播,本站部分文稿需要会员才可阅读或下载,请予谅解与支持!
3.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或网络,仅作为参考学习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心得体会范文 >《习近平著作选读》学习心得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