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选调札记汇编(9篇)

分类:公文汇编 时间: 2025-11-11 14:44:53 浏览: 作者:小编


 

选调札记:“土味”浓处 初心如故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在乡镇基层工作的两年,让我对习近平总书记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体悟。从书香校园的“象牙塔”到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两年的时光洗去了书生意气,却沉淀下为民服务的真挚情怀。这段岁月让我深刻认识到: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就藏在日常“说土话、用土法、沾土气”的朴素实践之中,这种“土味”十足的工作方法,蕴含着的是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与扎根基层的实干担当。

言带“土话”乡音,巧搭连心之桥。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更是情感的纽带。在基层,与群众沟通不能满口“官话”“套话”,而要说他们听得懂、愿意听的“土话”“实话”。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中早已指出:“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这里的“苦功”,就包括深入群众、学习群众语言的过程。在集镇宣传最新的医保政策时,当我将传单上“固定等待期”“变动等待期”这些政策语言,通过“阿叔、阿姨,医保断缴一年就要少享受三个月看病报销,每多断缴一年就要多一个月冇得享受看病报销哦”这样带点乡音俚语的“土话”讲出来的时候,我获得了更多群众驻足倾听,甚至还会多问一句“小伙子,这个医保可以去哪里缴费呀”。善说“土话”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姿态的放低和身份的融入。它如同一位熟练的匠人,拆除了干群之间的“心理围墙”,精心搭建起一座温暖坚实的“连心桥”,让群众感到干部是可亲、可信的“自己人”,为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的信任基础。

善用“土法”良方,破解民生之结。“土法”并非落后之法,而是指源于实践、贴近地气、行之有效的传统智慧和工作方法。《论语》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群众中间蕴藏着无限的智慧和创造力,那些历经岁月淬炼的“土法”,往往是解开基层千千结的“金钥匙”。我所驻的村是一个旅游村,围绕本地景区发展了大量农家乐、民宿,随着此类经营主体数量的不断增加,竞争日趋激烈,一些低价揽客、相互诋毁的不正当竞争现象随之产生,影响了村整体产业发展。这时初来乍到的我向村党组织书记建议:“是否可由政府或村里发倡议书,劝导大家良性经营。”书记却只是摇摇头说:“这个怕是没啥用哦。”不久,书记组织所有农家乐、民宿老板召开一场特别的“屋场会”,让大家充分发表交流意见。最终,我们借鉴传统农耕文化中“各有所长、分工协作”的智慧,依据各家的资源条件和经营特色,协商明确了不同的市场定位:部分业户主要承接旅游团队,部分侧重接待研学群体,还有一些则专长于服务散客,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客源的有序分流与资源共享。这件事启示我,许多基层难题的答案就在群众之中。用好“土法”,就是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善于发现、总结和推广群众创造的好经验、好办法,使决策和工作更切合实际、更富成效。

文稿预览结束,查看原文请点击下方加入会员全站免费下载
1. 本文稿内容较多,请先下载后再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2. 为防止用户资源被随意传播,本站部分文稿需要会员才可阅读或下载,请予谅解与支持!
3.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或网络,仅作为参考学习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公文汇编 >2025年9月选调札记汇编(9篇)

内容仅供学习,如需复制请赞助会员,赞助后即可全站范文免费复制!


赞助会员请点击:开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