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教师“巾帼奋进心向党凝心聚力启新程”理论宣讲稿

分类:综合其他 时间: 2025-07-23 09:42:54 浏览: 作者:小编

 

党校教师“巾帼奋进心向党凝心聚力启新程”理论宣讲稿

 

大家好,我是一名党校教师,一名专业的理论宣讲工作者,同时,也是一名妻子,一位母亲。“女性”这个身份曾一度让我无所不是,也无所不能,但是,当我真正面对“巾帼奋进心向党凝心聚力启新程”这一宣讲主题时,我首先想到古希腊奥林匹斯山德尔斐神殿上刻的那句名言:认识你自己。“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一著名的“哲学三问”是我以及在座的所有女性朋友们终身的思考题。

我是谁:被定义的巾帼之美

说到女性,大家首先想到的是生物学上的解释,因为特有的“XX”染色体而区别于男性。女性每一次认知或身份的蜕变都在各种文化载体中留下了印记,比如说凉州词(咏凉诗)。第一首就是王之涣写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并没有直接描写女性,但这首诗背后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传说。据说王之涣、王昌龄、高适三大诗人都是唐代著名诗人,但一直没有分出高下,一次三人到酒馆赌诗,大家或许都好奇,诗可怎么赌呢?是用金钱还是名气来衡量呢,其实都不是,是用女子的容貌来衡量,最美的歌妓唱谁的诗,谁就是最好的诗人,最终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凭借歌女出色的容貌而胜出。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无从考证,但大家一定从这个故事中看到了男权政治下,女性之美首先是容貌形体之美,《周礼》将“窈窕淑女”的形体规范写入《礼记·内则》就足以为证。还有一首就是柳中庸写的《凉州曲》,“高槛连天望武威,穷阴拂地戍金微。九城弦管声遥发,一夜关山雪满飞。”是凉州词的一种特殊题材,征妇闺怨诗,描写的就是一个丈夫久征未归,默默等待的女性形象,在这里女子之美体现为贤良淑德等品德之美。享誉中外的天梯山石窟的开凿也有一个关于女性之美的故事,据《十六国春秋》《高僧传》等文献记载,北凉王沮渠蒙在凉州南百里崖大规模开凿石窟,且为母造丈六石像。一个“母”字道明女性的生育之美。

我从哪里来:凉州女儿的奋斗密码

这三个故事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凉州女性的容颜之美、品德之美、生育之美,对应的身份可能是妻子、母亲,但是这些难道就是女性之美的全部吗?历朝历代都有女性,但是大家会发现,真正因容颜绝卓而流传于世的女子却少之又少,但也总有一些女子能穿越历史时空,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自己的名字。12世纪凉州女学者骨勒氏重译儒家经典,将《女诫》中“卑弱第一”改译为“柔韧第一”,通过语言重构完成品德之美的自我定义。1936年,红军战士李开芬被俘于xx战役,在狱中用月经血在羊皮上书写《妇女解放歌》,将生育之美升华为政治宣言。民勤铁姑娘治沙队在腾格里沙漠边缘筑起绿色长城,她们用红柳条编织的不只是防沙网格,更是对“女性只能围着锅台转”道德偏见的彻底颠覆。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姜莉玲扎根沙海中,守护绿洲,用实际行动争做生态文明的守护者,将对党忠诚升华为绿染家园的信念之美。武威市人大代表雷佳媛,带动村民共念“产业经”,共走“致富路”,将自我奋斗升华为当代女性的自我凝视。这部长达三千年的女性史诗充分展现了凉州女儿的奋斗之美,也证明:女性的疆域,从来不在他人划定的边界,而在心之所向的永恒远方。

文稿预览结束,查看原文请点击下方加入会员全站免费下载
1. 本文稿内容较多,请先下载后再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2. 为防止用户资源被随意传播,本站部分文稿需要会员才可阅读或下载,请予谅解与支持!
3.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或网络,仅作为参考学习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综合其他 >党校教师“巾帼奋进心向党凝心聚力启新程”理论宣讲稿

内容仅供学习,如需复制请赞助会员,赞助后即可全站范文免费复制!


赞助会员请点击:开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