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落实在职党员回归社区工作的调研分析与建议

分类:综合其他 时间: 2025-07-23 09:42:54 浏览: 作者:小编

 

某市落实在职党员回归社区工作的调研分析与建议

 

自XX年全市部署开展在职党员回归社区工作以来,“党员”成为我市社会治理中重要角色和靓丽名片。越来越多的党员“来自于群众”又“走向群众”,不仅在疫情防控、社区治理、志愿服务等方面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还掌握民情民意,更推动着城市基层治理创新和全市“党建+文明创建”工作落地见效。

利用XXX时机,笔者采取谈话交流、切身体验等方式开展调研,对落实在职党员回归社区工作有一些思考。首要的就是对几个概念进行区分思考:

第一,区分“在职”与“非在职”。根据XXX文件精神可知,“全市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原则上都要到居住地社区报到”,对党员回归社区框定了前提,明确了“在职”的范围:“全市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灵活就业、个体户、退休、失业待业等党员不需要到居住地社区报到。在实践中,无论是社区摸底,还是下发通知,亦或是建立的党员微信联络群,一般都是以“党员”为身份进行相关工作部署,往往会忽略是否“在职”这个前提。很多不需要到居住地社区报到的党员同志均列进了工作安排表,而导致少部分党员出现参与不积极、工作懈怠等问题。

第二,区分“行业”与“职业”。不同行业和职业的工作内容不同,作为党员能够发挥出的时间效应和服务内容其实也不一致。在实践中,在职党员回归社区从事的很多工作内容是相似的,没有行业和职业的区分度或者行业和职业的区分度又太过明显。比如走访慰问、清扫环境等,其实可以根据行业和职业细化,教师党员走访留守儿童、民政部门党员走访失独家庭等等;再比如在疫情防控中,公安、教师等单位部门的党员不需要参与值守,但实际上公安部门也有行政岗,教师也包含体美劳、思政等不需要上网课的党员人群,这些党员可以发挥作用,却并没有参与社区或小区的疫情防控。

第三,区分“组织任务”与“志愿服务”。在职党员回归社区主要是参与社区疫情防控、社会治理、环境卫生和物业管理等多方面工作。在这其中,大部分属于“志愿服务”,突出志愿性,是体现党员个人意志行动,发挥“讲党性”的一面。同时,还有一部分属于“组织任务”,突出强制性,系单位党组织要求党员干部职工必须完成的具体工作任务。在实践中,下发给党员的工作任务往往强制与志愿不明晰,存在“强制”党员进行志愿服务的情况,也存在对志愿服务数量和时长进行绩效考核的情况,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党员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的培养。

文稿预览结束,查看原文请点击下方加入会员全站免费下载
1. 本文稿内容较多,请先下载后再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2. 为防止用户资源被随意传播,本站部分文稿需要会员才可阅读或下载,请予谅解与支持!
3.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或网络,仅作为参考学习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综合其他 >某市落实在职党员回归社区工作的调研分析与建议

内容仅供学习,如需复制请赞助会员,赞助后即可全站范文免费复制!


赞助会员请点击:开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