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统筹治理方式有效应对链式灾害

分类:综合其他 时间: 2025-01-06 16:24:44 浏览: 作者:小编

 

以统筹治理方式有效应对链式灾害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条件复杂,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频发的国家之一,非常态重特大灾害和多灾种灾害叠加情况也时有发生。近年来,因受全球气候变化和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影响,我国自然灾害呈现活跃性态势,并具有显著的链式特征。灾害链中诸要素关联诱发、相互作用,导致灾害的复合性、级联性、放大效应和累加效应明显。常见的灾害链如暴雨引发洪涝、滑坡、泥石流等,地震引发次生火灾和城市生命线破坏等。今年入汛以来,我国强降雨过程频发且极端,有多地重复受灾,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生产生活和城乡发展造成影响。针对包括自然灾害在内的安全风险治理薄弱环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因此,面对自然灾害风险增加、复杂性增大的严峻挑战,需要在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下进一步构建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安全防护体系机制,以统筹治理的方式有效应对链式灾害。 

统筹协调跨部门跨机构行动,推动整体协同更有力。灾害的链式特征增加了传统风险防范与灾害治理的难度。例如山洪和泥石流防御,分属于水利部门和自然资源部门,在隐患勘察、危险区域划定等方面也分属不同的标准体系。因此,建立常态化的跨部门信息共享与协同联动机制,是灾害治理的当务之急。一是要采用更为系统性的防抗救措施,建立健全制度化的跨部门联合会商机制和灾害防御机制,在预案动态更新、风险监测、隐患点划定和排查等方面加强合作,克服信息分割、协同不力的问题。二是要以灾害链为标的,有组织地加强跨部门、跨机构联合科研,对灾害成因、强度、影响范围等开展模拟推演,进行多灾种融合分析和孕灾环境的多指标交叉研判,提出灾害链阻断的科学方案。三是要建立健全流域上下游间的“叫应”机制,统一江河流域内灾害信息共享平台,制定敏捷、简易、高效的灾害信息接报流程,提高临灾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统筹衔接数智场景与应用,推动技术赋能更精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安全运行管理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亟须通过延伸感知网络、完善监测预警、增强分析研判、优化辅助决策、构建规范体系等提升我国城市安全综合治理水平。其中,强化科技手段的运用,完善智慧化的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是重要的支撑。首先,要注重技术方法创新,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图神经网络、数字孪生等人工智能技术,对可能发生的链式复合灾种开展预测预警,实现风险感知“向前一步”。对已发生的灾害事故建立事件数据库,根据本地区和其他相似条件的案例建立行为模型,更好辅助决策。同时,针对常规城市体检存在的时间跨度较大、层面偏宏观、数据偏静态等问题,探索细颗粒度、多源数据集成的体检方法,并结合互联网平台出行数据、12345热线诉求数据等丰富数据体征库,拓展数据融合方案,建立动态更新、数据交互的体检体系,更科学地判断城市“健康指数”。其次,要积极布局未来场景,为大模型等新兴前沿技术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提供基础,充分释放数据要素在安全风险场景中的乘数效应。此外,还要兼顾区域均衡,在城市注重智慧平台的纵向贯通和实效发挥,在城郊、乡村和偏远地区注重补齐监测短板和完善基础灾备。 

文稿预览结束,查看原文请点击下方加入会员全站免费下载
1. 本文稿内容较多,请先下载后再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2. 为防止用户资源被随意传播,本站部分文稿需要会员才可阅读或下载,请予谅解与支持!
3.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或网络,仅作为参考学习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综合其他 >以统筹治理方式有效应对链式灾害

内容仅供学习,如需复制请赞助会员,赞助后即可全站范文免费复制!


赞助会员请点击:开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