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的本质是什么?疫情防治中的深刻启示!
日期:2021/12/20 08:52作者:人气:
导读:一直在思考写材料的本质是啥。 疫情防控中一些地方领导们在不同场合接受采访时的应答方式,给了我很大启发。 有的一问三不知,对谋划工作急需、必需的一些基本数据做不到精准...
疫情防控中一些地方领导们在不同场合接受采访时的应答方式,给了我很大启发。有的一问三不知,对谋划工作急需、必需的一些基本数据做不到精准掌握,更何况这些数据体量并不大,调度统计并不复杂,也不需要填很多表,几个电话就能搞定。这样的问题,你我他都可能不同程度的存在,有时我们也不用五十步笑百步。但这却深刻警示我们:写材料也好,用材料也罢,评价一个材料或者一段工作的基本标准,不在于是否弄得多么工整、圆润,而在于是否聚焦实际问题、围绕服务对象真正把情况兜明白了。有的没有照本宣科念材料,而是对着一张表、一个图,侃侃而谈,应对自如。台上答卷的风采,离不开台下大量精准具体的工作,离不开领导本人及写材料的贡献。无稿侃侃而谈的前提是有稿。这个稿,不是为稿而稿,而是有具体的调度、详实的数据、精准的分析、完美的呈现。这也深刻启发我们:写材料并不是闭门造车的码字,写材料也好,用材料也罢,我们既要有材料,更要敢于扔掉材料,不管有无材料,更关键的是认识和解决问题。
有的念一是二是三是四是,有的直接一段话。前者不见得比后者多么有逻辑、有章法。对情况是否深度掌握,对问题是否深刻思考,对举措是否深入研究,一张嘴、一对比是可以看出来的。这也深刻启发我们:写材料,内容远远胜于形式,写材料也好,用材料也罢,内容上的深度远远胜于表面的一二三四花架子。
这段时间,愚拙也写了不少材料,更加深刻认识到:材料的至高标准本应就是没有所谓材料。我们应追求的是,不在于材料本身,而是对事和人深度研究后的思路举措。而这种深度研究和思路举措并不见得就是我们写出的材料。因此,我们应崇尚的是这种深度研究的态度和做法,而不是为写而写、刻意一二三四的写材料。写材料、用材料的最大价值不在于材料本身,而是基于对情况掌握后的谋划,不是做材料的批发者、宣读者,而是做一个有能兜清情况、提出着实举措的顶级谋士和实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