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稿汇,文稿写作交流请添加客服VX:yimishu

注册/登录| 网站地图

搜索
提纲金句分类
热门标签:

“机关里的教训”No7:上报信息中出现了不规范的口头语

日期:2021/06/02 14:29作者:人气:

导读:蓝蓝 :向各位读友推送“机关里的教训”系列文章,主要服务机关新手小白更好地适应机关,茁壮成长。 本系列文章源于某市委办公厅2008年10月至12月开展查找工作失误活动的主要成果...




蓝蓝 :向各位读友推送“机关里的教训”系列文章,主要服务机关新手小白更好地适应机关,茁壮成长。

 

本系列文章源于某市委办公厅2008年10月至12月开展查找工作失误活动的主要成果,凝聚了某市委办公厅全体干部职工的心血、汗水和智慧。感谢你们分享的宝贵经验,向你们致敬!

 

转发本系列文章主要用于同读友分享,共同学习借鉴成长。文章为蓝蓝 “键盘敲击”辛苦而成,编辑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错误,望读友们指出,共同进步。



上报信息中出现了不规范的口头语
 
2008年7月26日,我负责起草反映我市采取十项措施确保奥运期间公交运行安全的上报信息。
 
信息中有一句话这样写道:“抽调干部600人到全市公交站点维护乘车秩序,督察行车安全,检查严禁‘三品’上车。”
 
在我把这条信息送分管秘书长签发时,他指出:“检查严禁‘三品’上车”这句话的语法不通,表述不准确,应改为“检查严禁‘三品’上车措施落实情况”。
 
仔细琢磨领导改过后的这句话,虽然只加了几个字,但语句一下子就通顺了。我写的那句话如果不注意斟酌,可能还看不出太大的毛病,也不妨碍理解句义,但仔细推敲后,就发现缺少了宾语,属于口头语。
 
不规范的口头语怎能出现在上报信息的内容中?我不禁问自己。
 
蓝蓝 :此文仅有281个字,说的好像也不是啥大问题,大多数读友一看这错误也许会下意识觉得这很普通啊,“我们随时在犯...”其实不然,这正说明了笔者以及其所在单位对于文字的认真、用心程度,精益求精的作风值得学习。关于文字的“小”错误,日前“仪陇县人社局官方回复中出现4个错别字”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相关公职人员受到纪律处分,教训不可谓不惨痛,希望你我都引以为戒。共勉之。 

“在看”

Copyright © 2017-2021 WENGAOHUI.COM 文稿汇(东城米老鼠设计工作室) | 备案号:粤ICP备2023057653号-11

声明:本网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内容仅供学习,如需复制请赞助会员,赞助后即可全站范文免费复制!


赞助会员请点击:开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