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履新就职发言:《多在会干上下功夫》
日期:2021/06/02 14:29作者:人气:
导读:蓝蓝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领导。领导干部尤其是越往上的领导干部、主政一方的领导干部,常常会奔赴各地任职,在不同地方、不同岗位发挥才干、引领发展。他们的一生中,总是有...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领导。领导干部尤其是越往上的领导干部、主政一方的领导干部,常常会奔赴各地任职,在不同地方、不同岗位发挥才干、引领发展。他们的一生中,总是有不少“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的画面,这个时候,无论是离任抒怀,还是履新发言,都特别需要情感。那么,履新就职发言时,你知道有哪些话说不得吗?
今天,蓝蓝 推荐给各位读友的文章是,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省部班学员、国家保密局副局长王言彬在《学习时报》发表的评论文章《多在会干上下功夫》。文章从反“四风”入手,引入到领导履新发言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隐形变种现象,进而提出履新发言要注意的事项。这对于领导干部是一种警醒,对笔杆子是一种提醒,我们切不可为了发言的华丽和高大全上而肆意卖弄文字,一定要谨守实事求是的文字底线,做到用真诚发言、用事实发言、用决心发言,说到就要做到。“”是以推荐。来源:学习时报。转发本文主要用于同读友学习交流成长,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
近年来,反“四风”取得了很大的成效,风清气正的政治和社会生态日趋形成。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进一步得到重点治理,名目繁多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现象逐步销声匿迹。
但留心各种媒体不难发现,一些地方和部门、单位近期有些主要负责人履新,就职时开会发表讲话,有些实在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隐形变种,同样需要识别和整治。
比如,刚刚到任,对就职地方的市情、县情还没熟悉、了解,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没有深刻把握,就开始夸夸其谈,描述美丽愿景和远景。
比如,下车伊始,既没有考虑当地的资源禀赋,也没有调研当地的发展潜力,就把原来工作的经验照搬过来,提出一系列设想构想。
比如,不顾当地基础设施落后,营商环境不良,就兴冲冲要发展高科技产业,实现弯道超车、后来居上,跨越式发展。
比如,有的欠发达地区不是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民生改善和夯实产业基础上,而是不切实际反复强调上大项目、谋大手笔、做大文章,以便快出、多出“政绩”,为此不惜四处借贷、举债,导致金融风险不断。
比如,有的地方为了招商引资,把企业家捧到不恰当的位置,送上一顶顶高帽。当地知名企业不多,却要提出培养出一批国家及世界级的顶尖企业家。
比如,不是想着怎样接续奋斗、一任接着一任干,而是把前任班子的规划和工作一风吹,标新立异,提出新设想、推出新规划,造成干部群众思想混乱。
一些干部或好大喜功,或急功近利,或盲目乐观,讲话、作报告洋洋洒洒、长篇大论,词藻很华丽、文字很优美,但就是不接地气,离群众距离很远、与生活温差很大。这样的干部,讲起话来很动人,干起事来却让老百姓难动心。以至于有的地方主官上任时热热闹闹,讲得头头是道,离任时政绩不彰、灰头土脸,当地干部群众满脸失望、冷面以对。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写在老百姓的脸上的,是写在群众的心里的,是写在领导干部工作战斗的大地上的。群众不欢迎会说的,更喜欢实干的。动听的话不必多,顺心的事不能少。
这几年,一些干部“语不惊人死不休”,新官上任、毕业典礼、会议致辞,无形中要比着谁更会说、谁更会讲,甚至不惜组建专门班子加班加点、冥思苦想、反复推敲,就为了“出新意”“博眼球”,这种形式主义风气不能任其滋长。
文风连着作风,有的干部热衷于讲话、报告作秀、做戏甚至作假,把说了当做了,把目标当政绩,而不是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深入生活,调查研究,发现和解决问题,了解下情、问计于民。
早在1942年,毛泽东就在延安为《解放日报》题词:深入群众,不尚空谈。力戒形式主义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要求,也是每一名党员干部做好工作的必要前提。观察和评价一个干部,不在他上任时说得多么动听,要看他离任时留下什么业绩。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牢记并践行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这八个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真正埋下身子,放下面子,丢下稿子,发扬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扎实苦干,务求实效,不辜负人民的期待和重托。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