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稿汇,文稿写作交流请添加客服VX:yimishu

注册/登录| 网站地图

搜索
推荐范文分类
热门标签:

主题教育

主题教育调查研究方面问题及整改措施

日期:2024/07/25 15:54作者:人气:

导读:篇一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科学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是应对新时代新征程前进路上...

篇一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科学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是应对新时代新征程前进路上的风浪考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举措。

  当前,全党再次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然而一些单位、一些个人在调研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差距和不足,影响了调研工作质量。

  这些问题有几种表现形式:

  一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调研不够深入。特别是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虽然各级都规定了每年到基层调研应不少于多少天,但大多数领导事务性工作缠身,很难抽出太多时间到基层搞“解剖麻雀”式的调研,大都是结合检查督导等工作一并开展,有时候一天就去到几个单位,每个单位待不了多长时间。这就造成调研工作不够深入、系统,偏于碎片化,看似去了不少单位,接触了不少群众,但了解情况停留在表面,对深层次问题掌握不够全面和详细。

  二是规定路线、接受安排,调研比较被动。一些上级部门到基层调研,很多时候都是按照基层事先定好的路线,你让我去哪我就去哪,你让我看什么我就看什么,缺乏鲜明的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四不两直”的较真精神。而基层出于“扬长避短”的考虑,对问题和短板习惯性地“藏拙”,展示给上级部门的往往都是亮点工作、“窗口”单位,是经过事先精心准备、认真包装的。这样的“只见鲜花不见刺”调研,即便了解一些情况也不全面,听不到基层最真实的声音,摸不透基层最真实的想法。

  三是只有调查、缺乏研究,调研互相割裂。调查与研究二者应当是统一的整体,没有调查就谈不上研究,没有研究也就失去了调查的意义。有些同志调研中满足于了解一些基本情况,获得一些感性认识,觉得工作目的就算达到了。对调研得到的第一手资料,往往缺乏深入的分析和量化的对比,缺少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研究问题根源、谋划针对性措施的过程。这就导致调研提出的对策建议过于笼统、宏观,操作性不足、含金量不够。

  四是回避问题、绕开困难,调研成果打折。对于基层面临的一些瓶颈性、机制性问题,有的同志存在畏难情绪,觉得即便了解掌握了也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与其这样不如绕开这些问题。有的同志把调研报告当成调研成果,报告一出就算大功告成,所有的对策措施仅仅停留在纸上,作为完成任务的一环,对于这些措施能不能落地、有没有落地、是不是真正解决了问题,缺乏跟踪问效、一抓到底的精神,“后半篇文章”没了下落。

  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思想不够端正。有的同志对调研工作重视不够,未真正树立“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思想,对调研的重要意义缺乏充分理解,认为这只是一项简单的“规定动作”,更有甚者,片面地认为调研只是一种形式,存在应付心理。同时,有的同志片面认为自己工作经验丰富,对基层情况很了解、很熟悉,用不着进行深入调研也能掌握情况。有这种心理,又谈何能够做好调研工作?

  二是作风不够务实。有的上级部门解决实际困难的主动性不够,把调查研究当成任务甚至“负担”,迫于要求走形式、走过场,缺乏摸实情、想实招、办实事的诚意;有的调研座谈的对象大都是被调研单位的领导,或者经过“筛选”的群众;有的满足于“留痕”,甚至照个相、坐一会就走;更有甚者,连调研报告都要靠基层报材料、帮忙写,不但没有为基层解决问题,反而加重了基层负担。

  三是方法不够科学。有些调研工作局限于一时一地,调研的单位、群体、人员数量不够,选取的样本缺乏代表性,导致出现以偏概全的情况;很多调研只会座谈、听汇报,很少用到专家调查、统计抽样调查、实验调查等科学方法;有的虽然用到了调查问卷,但大多问卷制定都缺乏科学论证和评估,后期也很少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学、测量学分析,问卷的信度、效度难以保证。

  四是能力不够过硬。有的调研人员存在能力不足、本领恐慌,对新情况新问题反映不敏锐,甚至存在“鸵鸟心态”,怕发现真问题、查实真情况,自己没有能力去解决,因此主观上规避一些棘手问题;有的虽然摸清了问题,但自身水平不高,提不出有效的对策,或者对策的操作性不强,在实践中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导致调研前后一个样,工作没有大的变化。

  坐在办公室里都是问题,走下去就都是办法。这充分形象地说明了调研工作的重要性。但这种调研应该是求真务实、脚踏实地、聚焦问题的高质量调研,而不是上述种种形式主义、浮皮潦草、应付了事的假模假样“调研”。

  真心希望所有的调研都能够发挥应有的效果,不要再沦为调研人员的“作秀”、被调研单位的“负担”!

篇二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号召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运用这个党执政兴国的传家宝,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解决好“不能”的问题

  一说大兴调查研究,也许有人说“没工夫”“挤不出时间”。的确,XXXX矛盾、工作忙是事实。但磨刀不误砍柴工,调查研究做好了、做扎实了,有利于摸清情况、找准症结,促进工作,提升质效。单就办案来讲,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有利于更好地查清个案事实、化解当事人矛盾,达成案结事了;有利于总结类案经验,推动诉源治理、综合治理,实现“办理典型一案,促进解决一片”。另一方面,这里也有一个时间统筹、工作与调研融合的问题。工作与调研并非对立,工作、办案过程中可以“夹带”调研,调查研究本质上也是工作。开展调查研究不是一阵风、一项任务,要把调查研究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起来,与做实“公正与效率”主题结合起来,特别是要与日常审判工作结合起来,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不必要的时间精力节省下来去搞真正有效的调查研究。

  解决好“不敢”的问题

  说“不敢”,指的是有人担心调研可能会“揭了盖子”、暴露“家丑”,面子上过不去、“板子”扛不住。这既是一个正确政绩观问题,也是一个党性、党风问题,必须严肃对待、正确对待。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邓小平同志曾讲“顾面子是顾不住的,今天顾住了,明天也顾不住”。共产党人应该胸怀坦荡、胸襟开阔,敢于暴露问题,敢于直面错误。要敢于承认工作不足,敢于承认“本领恐慌”,通过调查研究,转变工作作风和理念,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真情况、解决真问题,把习近平XX思想落到实处,把“公正与效率”落到实处。当然,对待问题和错误,也要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区别情况,不能一味抓辫子、扣帽子、打板子,要建立合理的容错纠错机制,给基层、下属创造干事创新的空间,帮他们甩掉不必要的包袱。

  解决好“不愿”的问题

  “不愿”的情况大概有三:第一种情况是思想境界不高,安于现状、满足于过得去,追求不高、没有更多憧憬,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工作上凭经验、吃老本,得过且过。殊不知,社会日新月异,情况千变万化,哪能一双鞋子走到底?不进就是退。第二种情况是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认为调查研究太辛苦。没错,真正的调研是艰苦的,有时甚至是要付出生命代价的。但没有耕耘哪来收获?我们共产党人不就是要吃苦在前吗?不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吗?哪里艰苦、哪里落后、哪里风险大,往往哪里问题更多,更需要深入调查研究、尽快解决。百年大党正是运用调查研究这个法宝,才不断探索总结出正确路线,引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第三种情况是认为调查研究没有用。实践中受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影响,有些地方、有些部门、有些时期,调查研究的作用确实发挥不够、不好,为调研而调研,没有奔着解决问题去;调研的成果停留在写论文、作报告上。这样的调研久而久之不仅会失信于民,也会消磨调研者的意志。

  解决好“不善”的问题

  调查研究是“力气活”。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要求:“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只有用心用情、走深走实,才能发现真问题,发现深层次问题。开展调查研究不能走马观花、浅尝辄止、浮于表面;不能以发通知、要数据、要材料的书面调研代替实地调研;不能拍拍脑袋想问题、关起门来找问题。必须到人民群众中、到审判第一线发现真问题。调查研究也是“技术活”,需要讲究方式方法。毛泽东同志是搞调查研究的“高手”,曾经就调查研究的技术和方法进行过系统总结和论述,诸如调查会怎么开?调查会人多好还是人少好?怎样使对方说真话?调查纲目怎么列?怎样找调查的典型?调查材料怎么收集整理、怎么分析总结?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从事调查研究,还需要与时俱进,学习和掌握一些必要的现代科技信息知识。对于我们来说,调查研究的题目也要尽量避免贪大求全,“小切口解决大问题才是真调研、管用的调研”。

  不能不敢不愿不善调查研究,既有态度、认识原因,也有能力、水平原因,还有条件、环境原因。我们大兴调查研究,既要注重教育、督导,也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营造氛围、提供保障。

  “一万年还是要进行调查研究工作”。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大兴调查研究,不是需不需要、做不做的问题,而是如何千方百计做好、做实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调查研究搞不好,“公正与效率”就做不好。


   【声 明】文章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本订阅号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7-2021 WENGAOHUI.COM 文稿汇(东城米老鼠设计工作室) | 备案号:粤ICP备2023057653号-11

声明:本网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内容仅供学习,如需复制请赞助会员,赞助后即可全站范文免费复制!


赞助会员请点击:开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