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
日期:2024/07/25 15:54作者:人气:
以学铸魂强党性 真抓实干建新功
利用今天党课机会,同大家谈三点学习体会,提一点工作要求。
一要明确任务,强化思想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主题教育是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怎么理解?首先就是要学思想。加强理论武装,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第二是强党性。要通过学习锤炼思想品格,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牢记初心、不忘使命,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对党忠诚,真心爱党、坚定护党,不断强化党性修养。第三是重实践。“不干事,半点儿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党员干部要把实字落到位、把实事做到位,在实践中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为事业扎实干工作、为群众努力解难题,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第四是建新功。就是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解放思想、开拓视野,破除阻力、革故鼎新,刀刃向内、从严治党等方面开展伟大的自我革命,从而推动伟大的社会革命不断向前。总书记强调,主题教育是事关全局的大事。怎么理解?我认为一是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起势。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进行主题教育,通过开展主题教育号召全党同志加强学习,以统一全党思想和行动,汇聚起攻坚克难、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把党锻造成一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坚硬钢铁”,从而推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大事业实现大发展大进步,这在我党历史上已充分证明了行之有效。当前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各种不确定难预料的风险挑战,要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战略目标,迫切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二是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决策权,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调查研究作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有力措施、有效方法,也是确保主题教育见到实效的评判标准,要在主题教育全程乃至今后都得到广泛运用、都取得扎实成效。明确了以上背景,可以更加深化对主题教育的认识,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这次主题教育中央提出具体达到五个目标:凝心铸魂筑牢根本、锤炼品格强化忠诚、实干担当促进发展、践行宗旨为民造福、廉洁奉公树立新风。中央要求着力解决理论学习、政治素质、能力本领、担当作为、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存在的六类问题。请同志们将这些重要概念关键点都牢牢铭记于心,通过强化意识、明确任务、把握重点、调查研究、找寻方法,最终解决问题、提升素质。
二要突出重点,强化思想洗礼。
以学铸魂是主题教育的第一个主题,也是理论学习的首要具体任务,是可以最直接切入而又最难立竿见影出效果的阶段。为什么这样说?对机关干部来说,从读书起就在学习,拿起书本读起来就是学习,这还不容易?但事实上,学是学了,勾勾画画不停笔,心得感想说得出,这些大家都能做到。但按照中央要求,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学进去,入脑入心、学懂弄通、科学把握、得心应手,还要用心学、潜心学、真心学,结合实际学、深入实践学、融会贯通学。这才是最难的。做到这些必须要用功、去努力,一点一点学、一步一步做,才能不断有进步、小步变大步,积跬步以至千里。
学习的态度有了,目标明确了,那么学什么?怎么学呢?总书记最近在广东视察的时候,提出了“以学铸魂”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方法,以学铸魂,就是要做好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化、内化、转化工作,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握思想之舵。如何按总书记的要求,把握好“以学铸魂”的思想定位呢?我认为就是要强化对“三化两本一根基”的深刻认识和本质理解。 什么是“三化”?就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化、内化、转化问题,深化要做到个体思想上要深化、集体学习上要深化、整体认识上也要深化,而不能将理论学习表面化、片面化、边缘化,不能口头重要而行动矮化,只有思想上的深化,才有行动上的尊崇。内化就是要求我们真正学懂学透学进去,把口头表述知道是什么,变成思想认识理解为什么,即变成思想上的信念、意志上的坚定、灵魂上的忠诚、行动上的果敢,这就是理论武装,而思想上一旦有了正确而强大的理论武装,就会有完全不一样的场景,大家可以从建党之前中国之羸弱与新时代中国之强大的比较、从苏东剧变时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崩溃与当下中国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发展的现状等,感同身受来体会理论武装的巨大作用。转化就是要学以致用,只学不用没有用,不如不学,也不是真学,学的目的就是为了用,而且要用实用准用出成效,这才是真正实现了转化。如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种转化带给中国共产党、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家有目共睹。“两本”就是总书记提到的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怎么理解?正本清源,就是要始终坚持科学正确的指导思想,与世界上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与美西方所谓普世价值、与各种污蔑抹黑恶意中伤,与历史虚无主义、公知论调等在意识形态领域里作坚决斗争,坚持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坚定了这个认识,就能做到正本清源,坚守住这个信念,就是在固本培元,在正确的指导思想指引下,团结更多的积极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这是统一战线的工作任务,也是政协组织的重要使命。
“一根基”就是“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中的“之基之钙之舵”,这三者都是关键之关键、根本之根本,一言以蔽之,是根基。因此,我们要铸魂,就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思想上的重中之重,树牢、铸就、做实,真正成为我们思想的引领、意志的根基,前进的航标、奋斗的动力。为此,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用“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忠实捍卫“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总书记还告诉我们,“以学铸魂”包含了三个层面的含义:
一是坚定理想信念。首先必须实现理论武装,理论上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而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只有把理论学懂弄通,才有政治上坚定信仰,所以说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就是为了努力做到理论上的清醒。其次,要增强对党的价值追求和前进方向的高度政治认同,明白作为党员必须在为实现党的奋斗目标而勇毅前行上坚定不移、坚韧不拔。再就是理想信念的坚定,表现在把好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没有正确的三观,就不会有坚定的信仰。二是筑牢对党忠诚。首先是要自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一个党员,如果对党的全面领导、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坚定、不信服、不尊崇,就不能做到对党忠诚,因为对党忠诚是体现在时时处处、人人事事上的,很具体、不抽象。其次是如何强化对党的绝对忠诚呢?就必须不断提高政治“三力”,强化对政治“三力”的历练、淬炼、锻炼,思想上不断成熟、意志上百炼成钢,把对党忠诚体现到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上。
三是站稳人民立场。首先是要牢固树立并不断强化宗旨意识,切实加深对“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等的理解和把握,学习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宁可得罪千百人,绝不辜负十四亿”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总书记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上,是我们坚守宗旨意识的最好榜样。其次,站稳人民立场要求我们始终坚守初心使命。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夺取政权到七十多年来党的执政为民,我们党始终在践行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任何的其他利益,就是以人民的利益为自身的利益,而广大群众也始终用党和人民的“鱼水情深”、用小推车推出的淮海战役等来支持我们党和军队,因为群众知道这是他们自己的党、自己的军队。同样,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一切工作的标准,充分体现了“党和人民在一起,人民和党心连心”的密切联系。第三,就是要努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通过深入细致有效的调查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既是给我们践行宗旨意识打分,也是对开展主题教育成效的评判。
三要狠抓落实,提高两力两率。
狠抓落实,是做好工作的落脚点;解决问题,是做好工作的终极目标。我们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最终还是要通过抓好落实来解决问题,而不能用抓而不实、浮于表面、形式主义、不切实际等思维方式、工作形式来对付。事实上,在我们平时的工作中,上述情况并不少见,如以文件落实工作、把开会当成落实、说了就等于做了、搞调研依赖于报表、做决策不了解基层等,都是机关里“熟视无睹、见怪不怪”的惯常做法。怎样利用主题教育来改变?我想,就是要深刻查找习以为常的认识偏差、反思自以为是的官僚作派、纠正不以为然的工作作风,做到“三思并行”。
一是思想要重视。体现在:一要重视学习的关键性。即主题教育不仅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要学习其中蕴含的“六个必须坚持”等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胸怀天下,以及必须坚持和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二要重视调研的有效性。近日,中办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指出,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开展的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关于调查研究,总书记多次指出:“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找到症结,做到心中有数,不能拍脑袋决策,真正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解刨麻雀,发现典型,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调查研究要注重实效,使调研的过程成为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领悟的过程,成为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过程,成为推动事业发展的过程;要防止为调研而调研,防止搞‘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式的调研,防止扎堆调研、‘作秀式’调研;要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发挥各自特点优势,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前瞻性建议。”回顾过往我们的调研,与总书记提出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要按照总书记教给的方法,认真开展有实效的调查研究。三要重视检视的准确性。按照主题教育要达到的五个目标要求,全面检视自己不足之处:如在“凝心铸魂筑牢根本”方面,检视自己经受思想淬炼、精神洗礼,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做到“三个务必”的情况;在“锤炼品格强化忠诚”方面,检视自己锤炼政治品格,以党的旗帜、意志、使命为己任,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真心爱党、时刻忧党、坚定护党、全力兴党的情况;在“实干担当促进发展”方面,检视自己胸怀“国之大者”,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聚焦问题、知难而进,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为党和人民履好职、尽好责的情况;在“践行宗旨为民造福”方面,检视自己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自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患难、心连心,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情况;在“廉洁奉公树立新风”方面,全面检视增强纪律意识、规矩意识,持续纠治“四风”,把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推动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的情况。
二是思考要周全。具体而言就是:一要通过学习提升能力。2020年10月10日,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中青班培训开班讲话时提出,干部特别是青年干部,要努力提高七种能力,即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要做到能力提高,既要读好有字之书、也要读好无字之书,更要读好结合之书。二要通过调研发现问题。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也是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必然要求。大兴调查研究,把党的这个传家宝和基本功作为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履职本领、强化责任担当的有效途径;开展调查研究,要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要真正发现群众中存在的“真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真办法”。三要强化检视查找不足。通过亲身参与主题教育各项内容,在提高认识中推动反思、在深入调研中查找问题、在认真检视中看到不足,重点要在理论学习、政治素质、能力水平、担当作为、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六个方面找差距、挖根源、定任务、真整改,努力在做好客观工作同时,认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三是思路要清晰。一要实现学以致用。学理论的作用就在于指导实践,要根据学习所思、所悟、所得,结合联系分管工作的所需、所缺、所急,在盯住现实问题上动脑筋、想办法,在解决好具体问题上下功夫、求实效。二要实现言之有理。调研既是了解情况、也是寻求答案,高手在民间;既为摸清情况做决策、也能讲解政策做宣传,故而要眼睛向下、要带着问题区去、要选准问题、要注意形式方法,得到“第一手资料”。三要实现作风更新。要带头深入调查研究,必须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搞作秀式、盆景式和蜻蜓点水式调研,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狠抓贯彻落实,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
以上就是“以学铸魂”为题,我给同志们汇报三点学习体会,之后请各单位领导也开始在各自支部讲党课,更重要的是谋划好主题教育,规划好调查研究,落实好问题解决。
再交一点工作任务,为了抓实抓牢抓好相关单位的主题教育, 一是我要与各单位领导及负责同志建个工作群,直接指挥、提出要求、听取意见、评价成效。
二是各单位领导要切实履职,即督促学习、抓紧调研,发现问题、找到方法,大力推动、要见成效。说明一下:
第一,学习看得见。有形式、有内容、有效果、有变化,督促是尽责、也是自我勉励。
第二,问题要聚焦。存在什么问题?不能拍脑袋、不可简单化,结合调研发现、平时收到、领导提出、群众意见、自我检视等,列出来、不遮掩,分门别类、区别应对,不列出来不等于没有,问题存在不躲不绕。我根据实际情况,每个单位都要挂至少一个,但挂号了并非有名无实、也非事必躬亲,是督促帮助参与解决。
第三,调研不要等。各单位领导(厅级干部)是主题教育、调查研究、解决问题的第一责任人,没搞好,算你的账!我能参与的,联系沟通确定后,一定说话算数;无法参与的,负责同志必须把工作做好,否则到时你没有退路,起码我就会第一个批评提意见,到时就不要强调什么这客观那不力,将帅无能、累死三军。 因此,请大家抓紧谋划任务书、施工图、时间表,挂图作战,动脑筋、鼓干劲、动真格、办实事,做好了于人于己于事业,都有贡献都进步;做不好,“三项机制”等着你,领导批评写检讨,支部落后群众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发展观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发展观是一定时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思想观念层面的聚焦和反映,是一个国家在发展进程中对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以及怎样发展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宽广的国际视野、博大的开放胸襟,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发展问题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发展观,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科学把握发展大势、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的现实要求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理论创新的源头活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立足国际国内发展形势的新变化新挑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新期待,习近平总书记就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理念。
顺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对精神文化生活,以及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片面追求速度规模、发展方式粗放等问题,加上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影响,经济结构性矛盾不断积累,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十分突出,已经成为影响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发展思路,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当前,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既要看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发展的总体态势是好的,也要看到当前诸多矛盾叠加、风险挑战明显增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发展仍然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形势需要。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威胁上升,逆全球化思潮上升,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多变,全球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增加,传统国际循环明显弱化。为进一步处理好自立自强和开放合作的关系、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保障国家安全的关系、利用外资和安全审查的关系,我们必须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在更多依靠国内市场实现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应对前所未有的外部风险挑战,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二、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理论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回答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发展观是一个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围绕发展宗旨、发展理念、发展阶段、发展战略、发展格局、发展目标等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为了谁、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共享,这是发展必须首先解决的根本问题。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与中外记者见面时明确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此后又进一步强调:“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丰富发展,充分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发展问题上的根本宗旨。新征程上,我们要不断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立足我国发展举世瞩目的成就和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并科学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习近平总书记深化了对中国式现代化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概括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提出了“两步走”的战略部署,初步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习近平总书记还深刻指出,“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等等。这些重要论述,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新征程上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提供了科学指引。
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正确认识党和国家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今天我们所处的新发展阶段,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发展阶段的战略判断,深刻揭示了我国发展“变”与“不变”的辩证法。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要全面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其中,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牢牢掌握我国发展的主动权。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推进五大文明协调发展,解决好地区差距、收入分配差距、城乡差距问题。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让人民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要建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全面部署。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刻揭示了强化我国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关系,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是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是各地都搞自我小循环。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新发展格局,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这是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一。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经济总量跃升为世界第二位,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求我们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论断,作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了“新质生产力”的新概念,不仅深化了我们对生产力的认识,而且为我们转变发展方式、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坚持以系统观念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为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多方面需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在解决突出问题中实现战略突破;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刻揭示了经济发展中“稳”和“进”的辩证关系,为我们把握大局、全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提供了基本遵循。
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发展就是要提高资源尤其是稀缺资源的配置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应该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同时强调,“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仍然要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党和政府的积极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新认识,为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指明了方向。
三、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行动指南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发展观,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立足新时代新变化以及胸怀“两个大局”基础上,提出的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的重大理论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发展观,极大地超越了传统的发展观,实现了发展内涵从一维到多维的转变,发展方式从粗放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发展思路从局部推进到系统推进的转变,发展动力从依赖外部到内生为主的转变,深化了我们对现代化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指导。
打破了西方现代化话语霸权,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益借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蕴含着独特的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追求的不是中国独善其身的现代化,而是期待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一道,共同实现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发展观,强调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五大文明协调发展,引领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强调走和平发展道路,破解全球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的困境,深刻回答了“人类向何处去”的世界之问、历史之问、时代之问,为彷徨求索的世界点亮前行之路,为消除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为各国人民走向携手同心共护家园、共享繁荣的美好未来贡献了中国方案,开拓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格局,深化了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认识,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积极贡献。
Copyright © 2017-2021 WENGAOHUI.COM 文稿汇(东城米老鼠设计工作室) | 备案号:粤ICP备2023057653号-11
声明:本网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