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日期:2021/01/27 10:18作者:人气: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工作及“十三五”发展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我区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大事要事叠加,急事难事交织。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紧紧依靠全区67万人民,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四个提升”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推进十大工程,全面落实“六稳”“六保”任务,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0亿元、增长5%,财政收入37.3亿元、增长6.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8%。
这一年,我们抗疫情、战大汛,保持了群众安全感。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构建四级防控体系,率先落实差异化防控措施,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总体战,成为全省“零感染”县区和首批低风险地区,复工复产复市有序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快速恢复。面对“全线超警戒、局部超历史、时间持续长”的特大汛情,广大干群携手并肩、连续奋战,全区未发生一例因灾人员伤亡,千亩以上圩口无一漫溃,长江干堤全线安全,国省干道没有一处中断,取得了抗洪救灾历史上的最好成绩。
这一年,我们强实体、保运行,稳住了经济基本盘。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主要指标逐月回升、持续回暖,减税降费8.86亿元,新增信贷投放71.5亿元,5.13亿元特殊转移支付、抗疫特别国债全部直达基层和企业。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全面推行,企业开办实现“一日结”,新增市场主体4700户,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47.6%。建成省级数字化车间2个,新增规模工业企业35户、“专精特新”企业2户,主板首发上市企业实现“零突破”。
这一年,我们扩开放、上项目,跑出了产业加速度。组建24支专职招商工作队,新引进省外亿元以上项目56个、到位资金153亿元。融入东部“三区”协同发展,池州高新区实现总产值近300亿元、增长28%。专班推进重大项目,中建材新材料等一批重大项目签约落地,金池铜板带等41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骏智新能源等31个亿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获评首批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成功举办首届平天湖中秋吟诗会、第五届杏花村文化旅游节等线上线下活动。
这一年,我们攻难点、补短板,推进了三大攻坚战。扎实开展“抗、补、促”专项行动,379个扶贫项目全面完工,剩余360人全部脱贫,最后一批边缘村顺利退出。全面启动大排查大整治“百日攻坚”行动,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5%,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达100%。实施新一轮矿山综合整治,关闭矿山6家,砂石行业专项治理成效明显。建成全省首个县级长江禁捕视频调度中心,清理涉渔“三无”船舶284艘,基本实现“六无四清七到位”。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管理机制,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这一年,我们抓改革、推创新,增强了发展源动力。池州高新区“标准地”改革全面启动,“见章盖章”审批机制落地见效。平天湖风景区管理体制调整平稳过渡。扎实开展国有资产管理提升年行动,经营性国有资产实现集中统一监管。质量强区战略深入推进,新增注册商标1180件、专利授权800件。组建装配式建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4户、创新平台27个,规模企业研发投入增长60%,高新、战新产业产值分别增长25%、20%。
这一年,我们提品质、促振兴,展现了城乡新面貌。支持殷汇、牛头山两个全国重点镇优先发展,墩上街道晋级亿元镇街。农业生产持续稳定,粮食总产26.1万吨,新发展特色农业生产基地3.1万亩。启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0个、棚户区100户,智慧社区服务平台上线运行,获评第三届省级文明城区。推进文明集镇优化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建成22个省级美丽乡村、25个文明集镇,乌沙镇灯塔村获评全国文明村镇。
这一年,我们办实事、惠民生,织密了社会保障网。新增就业6717人,发放救助保障金2.6亿元,改造农村危房774户,改厕8127户,解决2万人安全饮水问题,财政支出民生占比达85.4%。整合教学点44个、完小9所、初中1所,农村教育资源持续优化。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实现应保尽保,市二院新住院大楼建成启用,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城市,获评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工作全面完成。开展“四下基层”信访攻坚,化解信访积案98件。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纵深推进。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6件、政协委员提案132件。国防动员、供销、地方志、档案、科协、气象、消防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外事、侨务、对台、民族宗教、妇女儿童、工会、残疾人等事业实现新发展。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各项任务的完成,标志着“十三五”规划的胜利收官。回顾“十三五”发展历程,我们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始终对标全面小康,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取得了令人鼓舞、催人奋进的重大成就。
——五年来,我们坚持创新发展,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十二五”末的12.9∶43.6∶43.5优化为9.7∶43.3∶47。地区生产总值迈上360亿元台阶,贵航特钢连续3年入围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全球最大的绿色建筑骨料生产基地、全省最大的PC构件工厂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连续2年荣登全省制造业发展增速10快区榜首,连续6年获评全省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县区,2019年跻身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A类县区第7名。
——五年来,我们坚持协调发展,乡村振兴持续推进。城镇化率超60%。改造城镇老旧小区63个、棚户区2597户,升级“超市化”农贸市场12个,城市管理迈入“智慧时代”。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农产品加工产值超50亿元,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1609公里“四好农村路”、81个重点水利工程全面完工。建成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77个,改厕2.8万户,13个镇街驻地、37个中心村污水处理设施建成运行,“三大革命”取得明显成效。
——五年来,我们坚持绿色发展,环境质量持续改善。426个中央、省环保督察问题见底清零,沿江植绿1.2万亩,整顿关闭矿山18家、砂场76家,创建国家级绿色矿山2家、市级21家,市级绿色工厂13家。大气、水、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全面加强,河湖长制、林长制实现全覆盖,主城区烟花爆竹全面禁放,空气、地表水环境质量稳居全省前列。
——五年来,我们坚持开放发展,区域融合持续深化。池州长江公路大桥建成通车,池黄高铁、德上高速、秋浦河航道整治等重点工程加速推进。全域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6911万人次。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1.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9亿美元,分别是“十二五”的3.9倍、1.7倍,成功创建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八大领域改革深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池州高新区优化整合顺利落地。金桥集团市场化转型步入快车道。
——五年来,我们坚持共享发展,民生福祉持续提升。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城镇新增就业2.87万人。3.7万贫困人口脱贫,14个贫困村出列,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教育公平和质量明显提升。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2%。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实现“五连冠”。成功创建国家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区。“七五”普法全面完成,社会治理机制不断完善。
各位代表!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历届班子奋进努力的结果,是全区67万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全区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向关心支持贵池改革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与此同时,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在发展进程中还面临诸多挑战:一是经济总量不大,产业层次不高、结构不优,在全省争先进位的基础还不稳固;二是环境资源约束趋紧,创新要素集聚能力不强,经济增长对能源资源消耗的依赖度较高;三是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仍有差距;四是政府系统部分公务人员综合素养难以完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基层治理能力仍需加强。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和任务
未来五年,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起步期,也是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坚定信心,主动作为,乘势而上。“十四五”时期的工作思路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抢抓长三角一体化重大机遇,坚定“全市中流砥柱、全省发展标杆、长三角形成特色”战略定位,坚持发展为上、项目为基、民生为本、监管为要,实施“六大行动”,打造“五新贵池”,协同建设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城市,奋力谱写新阶段现代化首善之区建设新篇章。
综合考虑,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综合实力实现新跃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50亿元,撑起全市“半壁江山”,稳居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前列。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三次产业结构优化至7︰45︰48。“两装两新”主导产业产值突破800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37%。协调发展实现新提升。区域布局更加优化,城乡融合态势日益凸显,城镇化质量显著提高,中心村集聚能力持续增强。绿色转型实现新成效。生产生活绿色低碳水平不断提升,大气、水和土壤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能源资源配置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开放融合实现新跨越。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进展,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升。民生福祉实现新改善。民生短板加快补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持续优化,社会治理水平大幅提升。重点抓好以下任务:
(一)突出制造强区,构建现代工业体系。实施产业集群培育“22335”计划,打造装配式建筑、新材料2个300亿级和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2个100亿级产业集群,培育3户百亿级企业、30户10亿级企业、5户主板上市企业。力争通过5年努力,再造一个“贵池工业”,跻身全省制造业发展10强区。装备制造业要以高端化、智能化为主攻方向,加快由元器件向主机设备、整机装备延伸。装配式建筑业要立足建材、钢铁等资源优势,构建标准化、一体化产业体系,打造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示范基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要主动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力争在半导体封测和分立器件制造领域取得突破。新材料产业要顺应绿色化、功能化发展趋势,打造长三角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一体实施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和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打造一批“群主”“链长”、单项“冠军”和“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户。
(二)突出转型升级,提升平台承载能力。实施池州高新区提档升级行动计划,推动产业集群、企业集聚、发展集约,壮大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等新兴产业,深度融入东部“三区”一体发展,创建国家高新区、国家绿色园区,争创全市首个千亿级园区,跻身全省开发区15强。推动“东湖西村”联动发展,深入挖掘杏花村文化旅游区核心文化内涵,晋级国家旅游度假区、国家级5A景区;平天湖风景区聚焦新经济形态,打造长三角重要的服务业集聚区。推进重大交通工程建设,畅通沿江和省际通道。
(三)突出镇域发展,加速乡村振兴步伐。实施重点镇、特色镇提升工程,以全国重点镇为龙头、特色镇为补充,科学划分镇域产业功能区,聚焦“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培育亿元镇8个以上,打造一批“工业重镇”“旅游名镇”“农业大镇”。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农民增收空间,推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推进农业特色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链条化发展。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四)突出绿色引领,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矿业经济转型步伐,建设矿产品专用廊道等绿色运输通道,打造全国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提升招商项目环境门槛,开展节能减煤专项行动,全面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资源节约及高效循环利用,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2%。加速绿色新型城镇化建设,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稳定达标,国控断面地表水水质保持Ⅱ类以上,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推深做实河湖长制、林长制, 深入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落实国土空间规划,严格生态红线管控,加强湿地生态保护治理, 湿地保护率超50%。
(五)突出民生保障,增进人民群众福祉。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优化普惠性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资源供给,完善城乡中小学配套设施,推进教育信息化和智慧校园建设。实施健康贵池行动,深化紧密型医共体改革,优化区、镇街、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健全重大疫情防控机制。推进城乡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持续提升城乡文明程度,争创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加快法治贵池建设,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三、2021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2021年是“十四五”发展的开局之年,也是建党100周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综合考虑,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9%,能耗及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完成市下达年度目标任务。
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壮产业、强工业,在制造强区上迈出新步伐。工业是强区之本,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
壮大产业集群。坚持企业抓龙头、产业筑链条、区域建集群,聚焦“两装两新”主导产业,用足用活制造业支持政策,制定装备制造、装配式建筑、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产业培育计划,建立主导产业“链长制”,实行“一链、一策、一方案、一专班”,加快产业链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培育百亿级“链主”企业,引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两装两新”主导产业产值超320亿元、增长15%以上。实施传统产业数字赋能,推进“两化”融合工程、技改升级三年行动计划,新增智能工厂2个、数字化车间10个,实现技改投资30亿元以上。
做强企业主体。建立企业帮扶长效机制,搭建“直通车”平台,实施定制化服务、高效能治理。优化整合民营经济奖补政策,对骨干企业实施“保姆式”重点帮扶,对小微企业注重“普惠性”环境支持。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专项行动,靶向培训技能人才4000人,解决企业用工5000人,新增实体企业信贷投放70亿元。深入开展企业上市和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行动,推动“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新增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4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户,力争再培育1户主板上市企业。
推进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强化科创载体建设,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户,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工业设计中心1个、企业技术中心1个;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国家级科技孵化器新增入孵企业15户以上。加快产学研用一体化,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新增科研院所合作项目20个。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引进扶持高层次人才团队创新创业,新增注册商标1000件以上、发明专利500件以上,力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
(二)着力攻项目、抓平台,在加快发展上开创新局面。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把项目作为发展的主抓手,把平台作为增长的主阵地,加快推动跨越式发展。
提升项目建设“加速度”。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常态化调度推进机制,对中建材新材料、海螺四期、长九新材料二期等10个单体投资超10亿元的重大项目,建立区领导联系、清单式管理、专班制推进体系,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季观摩。建立项目要素“周转池”,完善项目容缺受理、并联审批机制,实现产业项目“签约即供地”、“供地即开工”。深入开展项目建设集中推进年活动,确保108个省重点项目、129个市重点项目、116个区本级政府性投资项目有序推进,起帆特种电缆等35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金池铜板带等26个亿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
提升园区发展“首位度”。编制新一轮开发区发展规划,优化园区生产、生活、生态布局。深化池州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对标“全市首个千亿园区、全省开发区15强”战略目标,全面实施提档升级行动计划,完善生产性、生活性服务配套,推进“标准地”改革试点,推行“亩均论英雄”、区域评估成果共享机制,探索“基金+产业园”模式,深化园中园合作共建,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打造东部“三区”一体化发展高地,园区总产值突破380亿元,晋级全省开发区20强。加快杏花村文化旅游区整体开发、平天湖风景区旅游资源盘活优化,丰富文化载体和旅游业态,打响“东湖西村”旅游品牌。
提升镇域经济“贡献度”。统筹要素资源,加快殷汇、牛头山镇公共基础设施改造提升。立足资源禀赋和优势,发展特色小镇,打造梅村茶旅健康小镇、乌沙江南花生小镇、里山解放黄精小镇。以齐石线为轴,推进里山、梅街、棠溪联动打造非矿加工产业提升集聚区。加快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动秋江、涓桥等地发展规模化现代农业。加快梅村、涓桥等地旅游休闲综合体开发,打造一批“网红”景点、特色乡村旅游路线。修编镇街产业发展规划,构建功能定位清晰、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产业功能区。
(三)着力破瓶颈、增活力,在改革开放上力求新突破。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抓住关键环节,以改革增活力,以开放促发展。
打好改革组合拳。实施对标一流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深化“放管服”“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启用新政务服务中心,优化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加快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权责清单、公共服务清单、行政权力中介服务清单动态调整机制,推进镇街道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巩固“国有资产提升年”成果,做大做强做优国有资本,纵深推进金桥集团市场化改革进程,稳步发挥科技担保公司担保功能。积极稳妥推进平天湖风景区体制改革,实现有效衔接、高效运转。
掀起招商新热潮。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突出招大引强、招新引优、招才引智导向,优化产业招商“路线图”,聚焦补链固链强链,招引一批上下游配套项目,推进产业链垂直整合。实施“贵客来池”工程,激励引导贵池籍在外人士助力家乡发展。优化招商引资政策,改进考评激励体系,建立健全靶向招商、项目预审、过程推进、政策兑现和后评估机制。发布“招贤榜”,双向选择招商人才,加强招商队伍建设,构建全民全员招商新格局。公布“红黑榜”,营造比学赶超氛围,力争新引进省外亿元以上项目52个、到位资金160亿元。
加速融入长三角。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加强产业分工协作、园区合作共建、文旅双向联动,努力打造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区和长三角重要旅游目的地、重要休闲康养地、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供应地。制定商贸经济创新发展奖补政策,培育特色电商产业集群,新增限上商贸企业30户、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企业3户,创建省级农村电商示范镇2个、示范村5个,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35%以上。加快牛头山港区公用码头开放进程,巩固菲力克保税仓合作报关模式,提升口岸服务功能。新增外贸实绩企业5户,实现进出口总额4.8亿美元、利用外资8500万美元。对标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全面对接杭黄国际黄金旅游廊道,培育发展养生、研学、红色旅游等新业态,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全年旅游人次、收入分别增长9%、10%。
(四)着力夯基础、强统筹,在城乡融合上展示新形象。围绕建设长三角现代化中心城区,绘就山水人城相融的美好新画卷。
提标城区品质。高标准启动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全力服务市政重点工程建设,积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统筹抓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滨江片区等棚改征迁,加快推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扩面。推进“城市大脑”建设,优化城市社区四级网格化管理机制,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东部新城整体品位,实施主干道改造提标工程,完善生活性服务配套,加快打造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现代化滨江产业新城。
提质乡村振兴。实施“强龙头、建基地、塑品牌”三年提升行动,新增秋浦花鳜、九华黄精等六大特色产业基地4万亩,粮食总产稳定在25万吨以上,创建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2个。实施新一轮水利基础设施补短板计划,启动普丰圩堤防加固等125个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供水进程。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改厕5000户,高质量完成24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任务,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写好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推动脱贫攻坚特惠政策向乡村振兴普惠政策转变、扶贫产业向特色产业转变,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提速互联互通。打通区域交通“主动脉”,推动长江公铁大桥、江口港区四期、乌沙港区开工建设,持续推进德上高速、池黄高铁、G318池州至殷汇段、S358、秋浦河航道整治等交通重大工程。畅通城乡互联“微循环”,加快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建设“四好农村路”150公里、改造危桥3座,加速农村物流中心、客运服务中心、综合运输服务站建设,推动城乡物流客货运一体化,构建深度通达、普惠城乡公路网。
(五)着力护青山、守绿水,在生态建设上彰显新优势。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打造生态文明建设贵池样板。
纵深推进长江大保护。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认真贯彻落实长江保护法,深化“三大一强”专项攻坚,一体推进治污、治岸、治渔。全面完成长江贵池段入河排污口分类整治,深入实施长江岸线绿化提升工程,推进乌沙船舶基地治理,建设沿江生态绿色廊道,构筑长江生态屏障。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行动,建立禁捕退捕长效机制。优化沿江产业布局,严把项目审批关,严守生态环保底线,倒逼产业、企业转型升级。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升级版,深入推进河湖长制、林长制,坚决打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歼灭战,确保按期见底清零。加强工业废气、城市扬尘、秸秆焚烧治理,确保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上升。深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抓好饮用水水源保护,确保2个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严格土壤污染风险源头管控,健全固废污染防控长效机制。分类推进矿山综合整治,严管生产、严控运输、严格执法,实现绿色矿山创建全覆盖。
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制定2030年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实施煤炭减量替代行动,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新增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装机30万千瓦,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推进特色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高有机、绿色和无公害种养业比重。加大低效闲置土地盘活力度,处置“三类”土地800亩,补充耕地2500亩、增减挂钩600亩,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六)着力惠民生、保民安,在社会治理上实现新提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群众的获得感更加充实,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倾力保障民生民计。实施省定33项民生工程,保持财政民生类支出占比85%以上。落实就业优先政策,保障高校毕业生、退捕渔民、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新增就业43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保障制度,加强社会福利、最低生活保障动态管理,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医疗技术合作,完善紧密型医共体协作、分级诊疗机制。公众号整理。深入实施农村教育资源优化工程,优化整合完小8所、教学点18个,争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加快实施城区小学改扩建工程,改善高中学校办学条件,推进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新建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40个。深入实施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改造提升三年行动,改扩建敬老院8所。
筑牢公共安全防线。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机制,精准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持续开展工矿商贸、建筑施工、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实施住宅小区等重点区域消防专项整治。优化生产安全事故、自然灾害应急救援机制,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健全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快“雪亮工程”、“智慧安防小区”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守护好一方平安。
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推进智慧社区试点。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启动“八五”普法。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基层矛盾纠纷预防调解机制,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深入开展国防教育,扎实做好退役军人事务、双拥共建和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作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坚持以群众关切为导向,提升治理能力,让政府的工作实绩有“厚度”、民生答卷有“温度”。
旗帜鲜明讲政治。铸牢忠诚之魂,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把讲政治、顾大局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确保中央和省、市、区委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依法行政促规范。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加强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建设,完善政府权责清单。强化行业执法监管,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更加注重阳光执法、文明执法、人性化执法。
担当作为重实干。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精神,坚持干字当头、严字为基,着眼大局、紧盯细节,对重要工作、重点项目实行清单管理、挂图作战,以“主动干”“钉钉子”精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健全激励保障体系,让谋事干事、担当担责蔚然成风,始终保持迎难而上的勇气、攻坚克难的锐气。
清正廉洁葆本色。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树牢“过紧日子”思想,压减一般性支出,从严控制新增支出。强化审计监督,扎牢“权力围栏”,让每一笔财政资金都用在刀刃上,让每一项公共资源都得到有效配置。
各位代表,面对全区人民的新期待,我们重任在肩;站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我们豪情满怀。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奋力开启贵池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Copyright © 2017-2021 WENGAOHUI.COM 文稿汇(东城米老鼠设计工作室) | 备案号:粤ICP备2023057653号-11
声明:本网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