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07/16 11:39作者:人气:
来源:济南改革
近年来,济阳区聚焦长期形成的城乡供水二元结构差异,坚持城乡一体、统筹规划、集约经营,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推动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城乡供水一体化率、水质达标率、县级公司统管率5项指标全部达到100%,打造形成“同网、同源、同质、同管”的城乡一体化供水格局。
01
突出双源保障、一网供应
夯实供水基础
聚焦城乡供水涉及的水源、水网、水表等各环节,以完善配套设施为着力点,强化区级统筹规划,拓水源、建管网,全面补齐短板弱项,为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提供坚强硬件支撑。一是强化“双源”保障。顺应企业群众与日俱增的用水需求,投资3亿余元,建成并启用总库容897.9万立方米、以黄河水为水源的稍门平原水库,同步封存原有地下水源,形成了以稍门水库为主水源、以沟杨水源地为备用水源的“双源”保障格局,确保供水安全与稳定。二是打通管网“主脉”。聚焦破解供水堵点,投资5.4亿元,接续实施农村规模化集中供水、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水厂改扩建等工程,建成规模化供水厂6个,铺设供水主管道1000余千米,各水厂之间的输送渠道实现一体贯通,构建起布局合理、保障有力的供水网络。三是抓实“终端”改造。投资4.3亿元,对全区540个村、9.75万用水户进行水表智能化改造,配套开发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一户一表、一表一号”,群众足不出户即可通过手机查询用水信息、完成水费缴纳,精准打通供水服务“神经末梢”,用水便捷度、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02
突出全程检测、在线预警
确保供水质量
把提升供水质量放在首位,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持工程建设与重点防控相结合,补短板、强弱项,确保群众用水更放心舒心。一是提升管网施工标准。针对村内外管道漏损严重、用户末端水压流量偏小等问题,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选取使用寿命长达50年的PE管道、球墨铸铁管道,对村外主管网进行改造升级350余千米,配套建设阀门、检查井等附属设施,从根源上解决管道塌陷、水流不畅等问题。二是建立动态预警系统。聚焦容易发生渗漏的管道接口等关键部位,加装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定点布设压力传感器,对管道的压力、流量、负压波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发现异常、自动报警,维修人员按指令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排除故障,供水管网漏损检测效率大幅提升。三是完善水质监测制度。制定施行严格的水质检测制度,常态化开展出厂水日检15项、月检43项、半年检97项,管网水和末梢水月检43项;同时,在关键部位定点安装水质在线检测设备,一旦发现水质变化,及时调整水厂或加压泵站运行参数,构建起“水源头”到“水龙头”的全流程水质检测体系,切实保障群众用水安全,全区水质指标达标率始终保持100%。
03
突出科学运维、精准监管
提升供水效能
Copyright © 2017-2021 WENGAOHUI.COM 文稿汇(东城米老鼠设计工作室) | 备案号:粤ICP备2023057653号-11
声明:本网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