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稿汇,文稿写作交流请添加客服VX:yimishu

注册/登录| 网站地图

搜索
推荐范文分类
热门标签:

解民忧 问民需 谋民利

日期:2024/05/21 13:54作者:人气:

导读:“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保障和改善民生多次发表重要论述,明确指出要把民生建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机统一起来,切实将广大人民群众凝聚到追求幸福中国的目标上来。为此,我们有责任将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民生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解民生之忧为“优”。当前,人民生...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保障和改善民生多次发表重要论述,明确指出要把民生建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机统一起来,切实将广大人民群众凝聚到追求幸福中国的目标上来。为此,我们有责任将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民生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

解民生之忧为“优”。当前,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但由于资源要素紧缺、政府财力有限、政策体系不完善、制度保障不健全等因素,为数不少的群众还处于困难的边缘,如因病致贫、就业难寻、居所鄙陋、经济窘迫等。郑板桥有一首诗写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为官从政者当心系百姓,为民造福,不仅要有感念民生疾苦的情怀,更要把优先解决民众忧患作为一切工作的前提,多行“雪中送炭”,少为“锦上添花”,紧紧抓住保基本这条“底线”,筑牢民生安全网的“网底”。

问民生之需为“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容中包含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一是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不患寡而患不均。”人民群众的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自古即有,并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而不断增强。为此,要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加快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制度保障体系。二是更加丰富的精神生活。在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人民群众更注重教育学习、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养生等精神生活的享受。为此,要开辟形式更为多样的公共活动场所,建立架构更加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

谋民生之利为“立”。群众利益无小事,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福利,既是我们干事创业的基本态度,也是我党立党之本,政府立信之基。正所谓“知屋漏者在宇下”,要真正掌握人民群众最真实和最迫切的利益所在,就必须走到他们中间去,深入细致体察民情,积极广泛汲取民意,真正站在群众的立场和角度来思考研究问题,切实从群众的利益出发来考量工作的得失,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才能最大限度的凝聚民心,从而积聚起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

近年来,我市把“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为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和坚定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以经济建设为支撑,大力回哺社会民生事业,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取得了新的进展。但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加快建立并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广深结合、统筹互补的立体式社会民生服务体系,真正让老百姓过上更有保障、更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Copyright © 2017-2021 WENGAOHUI.COM 文稿汇(东城米老鼠设计工作室) | 备案号:粤ICP备2023057653号-11

声明:本网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内容仅供学习,如需复制请赞助会员,赞助后即可全站范文免费复制!


赞助会员请点击:开通会员

×